期待一:釐清特偵組與檢察官角色
這陣子,不論藍綠立委,講電話時都神祕兮兮,欲言又止。一些平常以敢言著稱的立委,全都乖乖閉上嘴。接到記者採訪電話時,大多數避之唯恐不及。
「全台灣一個月可能有高達100多萬人次遭到監聽,」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律師高涌誠,以司法院公布的每個月監聽4萬多支電話,推算出這樣的數據。
先不論立法院開議後可能面臨的各項憲政爭議及釋憲提案,光是特偵組「案外案」監聽到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的通話紀錄,發現立法院長疑似向法務部長曾勇夫關說,檢察總長再向總統密報,就讓立委人人自危。
因為立法委員對各式案件「請託關說」,早已是公開的祕密。
律師出身的立法委員尤美女拿出法條痛指,「(案外案)監聽的結果如果違法,檢察總長應依職權起訴,而不是報告總統。」她分析,未來檢察官是要成為行政權的一部份,還是要獨立行使職權,維持司法官的獨立性,是不能不面對的課題。
期待二:朝野棄密室 回歸協商正軌
1999年黨團協商正式法制化後,「王金平」三個字,與黨團協商幾乎畫上等號。透過黨團協商,王金平斡旋的能力不在話下。然而,議場後面小房間裡的密室政治,進行各類權力與利益交換的傳言也不脛而走。
在立法院,法案本該由各專業委員會審查,黨團協商初衷在加快議事運作的潤滑劑,但卻已演變成為超大權力的「太上委員會」,甚至取代常設委員會的功能。
依法,黨團協商應全程錄影、錄音、記錄,併同協商結論,刊登公報。然而許多黨團協商,卻從頭到尾忽視法規,在密室裡進行。
黨團協商制度如果不廢,協商便必須回歸制度化和公開化、透明化,預先公告、做會議紀錄,讓負責協商的人,為通過的法案負責。
期待三:速審重大民生法案
立法院已經「卡」了1,500多個法案,使得各種行政改革無法執行,很多人擔心,政爭持續延燒,立法院新會期將癱瘓停擺,重大民生法案都將成為犧牲品。
各界忙於將事件定位為「政爭」,以權力鬥爭角度,放大檢視雙方意圖和作為,只論果卻不論因。其實更該重新思考,台灣的民主價值意義何在,行政、立法和司法如何定位,並釐清權力分立與憲政分際。否則這所有紛擾,終將淪為一場拖棚爛戲,成為造成台灣持續落後的共犯。
立法院待審12 大重要議案
● 10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牽涉重大公共工程、12 年國教、技職教育等
●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兩岸關係之走向
● 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計劃及特別條例草案:牽涉台灣跨區自由貿易之走向
● 年金改革法案:軍公教退休金制度重大變革
● 勞保條例修正案:攸關近千萬勞工退休金之最終給付
● 核四公投案:核四廠是否續建與商轉
● 所得稅法修正案:反制企業避稅,增加政府財源
●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牽涉地方政府財政窘境
● 政府組織改造法案:攸關行政院37 個部會級機關及700 多個所屬機關之變革
● 土地徵收條例部份條文修正草案:全台土地徵收之程序及補償問題
● 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因應人口老化,70 萬長照服務需求者之權益
● 國土計劃法草案:台灣未來國土利用之走向
新聞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