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昨天談「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中研院長翁啟惠說,台灣的大學都在「拚論文」,但是和產業缺乏連結;另一方面,台灣只有「農業科學」的研究品質高於世界平均,台灣人擁有的專利多、品質差,水準都在世界平均以下。
近來瑞士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世界競爭力年報顯示,台灣的經濟表現由第八名跌到第十三名,翁啟惠認為關鍵因素多與政府有關。他說,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在人才供需失衡、產業結構過度集中、科研發展未顧及產業需求等,造成人才、科技與經濟的連結斷裂。
翁啟惠表示,台灣的大學很多,卻都在追求研究、發表論文,同質性太高;但從基礎到應用、產品的連結好像斷掉了。
翁啟惠說,技術轉移會產生利益,就是產、學合作的開始,不能說「有了利益就需要迴避」,這是不正確的概念。
中研院院士孔祥重則說,台灣高科技公司很少派人到學校去參與合作,應該研究如何讓產業進到學校去。
根據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的統計,近廿年來台灣平均每百萬人口擁有的專利數量世界第一,但只有半導體領域接近世界水平。翁啟惠認為這代表我們對「關鍵技術」的掌握不足,專利雖多,還是要依賴外來技術。他建議國家研發經費要穩定成長,著重長期、尖端研究,讓產業上、中、下游連結起來。
此外,中研院院士、成功大學前校長賴明詔指出,台灣大學生的國際觀不足、外語能力差,「幾乎是沒有國際觀,」另一方面,大學訓練的人才不是企業界需要的人才,曾有企業向他抱怨大學畢業生只學理論、技術都不懂。
翁啟惠不認為英文好壞會阻礙國際化,例如台灣的英文比日本好多了,但日本在科技方面相當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