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頭前溪登山健行園地
市長:淇松仔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運動競賽戶外活動【頭前溪登山健行園地】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植物世界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筆筒樹
 瀏覽512|回應1推薦0

淇松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筆筒樹

中文名稱:筆筒樹                                    
英文名稱:Common Free Ferm
學   名:Cyathea lepifera (Hook.) Copel. 
科   名:桫欏科(Cyatheaceae)桫欏屬(Cyathea)
別   名:蛇木、蛇木桫欏、山大人、山棕蕨、蘭盆筆筒樹
原產地:臺灣、南中國、琉球、菲律賓
分布:臺灣全境山麓至1,000公尺之山谷及陰濕地矮林中
用   途:1. 食用:莖幹上端的髓心柔嫩可食,是重造的野外求生食物。2. 莖幹下半部有層層的氣生根。這些氣生根削下之後稱為蛇木,常被用來栽培蘭花。3. 早期,筆筒樹的樹幹有時也被用來做便橋或工寮的支架。4. 藥用:性味:莖上部幼嫩部分:苦、平。效用:莖上部幼嫩部分:消腫退癢。治乳癰,瘡癤,疔瘡,無名腫毒。筆筒樹的莖與芽有清熱散瘀、收斂止血、解毒殺蟲的功用,在中醫裡主治驅蟯蟲、血崩、便血、肺勞等症狀。
莖:莖幹高約三公尺,最高可達十公尺,直徑約二十公分。
葉:葉為二回羽狀複葉, 葉背灰白色, 叢生於莖幹頂端,葉柄粗,幼芽外部佈滿了金黃色的鱗片,叢生幹頂成傘狀。
‧花:不開花。
果:沒有果實與種子,以孢子繁殖。孢子囊著生在葉脈的下表面。
特徵:筆筒樹為大型樹蕨類桫欏科、樹蕨屬植物,不開花,沒有果實與種子,以孢子繁殖。莖幹高約三公尺,最高可達十公尺,直徑約二十公分。葉為二回羽狀複葉,葉背灰白色,叢生於莖幹頂端,葉柄粗,幼芽外部佈滿了金黃色的鱗片,叢生幹頂成傘狀。
其他:老葉順次脫落後會在莖幹上留下橢圓形葉痕,莖幹上半部去髓乾燥後可作為筆筒,因表面遺有美麗的葉痕,混然天成,美觀耐用,這便是筆筒樹得名的由來。一般而言,筆筒樹只生長於潮濕陰暗的原始森林中。
‧更多資料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筆筒樹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編 2005年11月
筆筒樹 108
邱年永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 4筆筒樹 p4 南天書局出版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111筆筒樹 p56 國立編譯館主編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筆筒樹
92年10月53頁

 


淇松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874&aid=4439494
 回應文章
筆筒樹浩劫
推薦0


淇松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筆筒樹浩劫
冷水坑的筆筒樹死因複雜,目前束手無策。
宜蘭金面山區筆筒樹疫情嚴重,圖左1為剛染病,少數葉子枯黃,右1為筆筒樹罹病頂梢發臭(約1個月),右2為病情已開始往根部蔓延的情形,左2為發病二個月後變禿頭。
清大教授李家維師生,在獅頭山老家為筆筒樹注射點滴,盡力搶救筆筒樹。
筆筒樹。

台灣到處可見的筆筒樹,其實壽命比侏羅紀的恐龍還悠久,屬於約三億年前的石炭紀時代的珍貴蕨類;不幸的是,筆筒樹正面臨疫情浩劫,恐會像恐龍一樣集體滅亡。

根據農委會林試所最新調查發現,台灣五大地區的筆筒樹死亡比例,正呈現由北向南蔓延的趨勢,新北市土城火焰山最嚇人,高達八十二%以上;台北市富陽生態公園排名第二,比率達七十%;此外,宜蘭縣金面山三十%,台東縣蘭嶼十一%,屏東壽卡亦有五%。

北部族群死亡率明顯高於南部及離島族群,全台的筆筒樹均已籠罩在死亡威脅中,另一現象是無人為干擾區(指人跡罕至的地帶)一樣嚴重。

專家認為,引發筆筒樹浩劫的發病原因有三:病害、蟲害和環境劣化。

進一步分析土城與富陽兩地區的筆筒樹病徵,發現植株越低矮,罹病死亡率越低,只要是三米以下的筆筒樹都還算健康;一旦植株超過三米,罹病死亡率則趨近於百分之百。

原因可能有二:首先,植株越高,受到病原菌感染的面積相對較大;第二,植株越高相對齡級較老,受到病原菌的感染次數較多。

林試所從九十九年二月先於台北陽明山、台北土城、新竹山區進行筆筒樹病株組織採集,進行病原菌分離及培養,卻因雜菌滋生,無法確認目標病原菌,直到五月在宜蘭金面山地區採到一病株多處組織,才培養出疑兇「菌核病」,但因學界與林試所看法不一,目前正進行科霍氏驗證以確定病因。

另外,從罹病筆筒樹的外觀傷口與解剖來看,病蟲害感染發病亦是可能原因之一,罹病的第一步驟可能是昆蟲啃食筆筒樹嫩葉葉柄,造成葉柄受損,接著第二步驟是帶病菌孢子從受損葉柄部分進入筆筒樹植物體內,第三步是從葉柄感染進入筆筒樹維管束及髓心,接著造成維管束細胞死亡,無法輸送水分,導致葉子出現枯萎病徵。

就在此時,病原菌造成原為白色的髓心細胞死亡,呈現咖啡色腐敗病徵,並釋出惡臭,其他病菌趁虛而入,群聚生長頂梢,再快速由筆筒樹莖頂向下蔓延,直到植株禿頭死亡。

林試所另外發現,筆筒樹死因還包括移植失敗、除草劑誤用等。另檢體還分離出白絹病、茄形鐮刀菌、炭疽病、多毛菌等十餘種病原菌,歸納後認定是菌核病所引起。

負責陽明山筆筒樹疫情研究的台大沈偉強教授防治團隊,根據在陽明山與土城取得的樣本發現,病源都集中在莖部,葉部並無病原菌,初步研判,筆筒樹之死屬於複合感染,多種病蟲害一起危害筆筒樹,現已分離出疑似病原菌,今年中或可有答案。



淇松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874&aid=443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