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來北往經中山高經過大安溪,三義火炎山位於車流往來頻繁的高速公路大安溪旁,目光很難不被這座山峰所吸引。因此火炎山,是知名度相當高的一座山,不過實際爬過人卻相當稀少。火炎山,因地質特殊,民國75年(1986年)時被林務局列為自然保留地。由於地質脆弱,保留區內並未鋪設大眾化的步道,以傳統山徑為主,陡峭處設繩索,危崖處拉黃線,並不適合一般遊客,而是一條純登山的路線。 以我喜好登山者,在此之前也不過登過二次。
2009年5月10日母親節,接受古道遊蹤老爹邀約登頂,上午10點整古道遊蹤老爹等21人員聚集於中山高速公路三義交流道附近「台13線」約55.3公里的高架橋下登山口會合,自登山口起登後,山徑多礫石,林木稀疏,但頗多相思樹。上行七、八分鐘,抵達附近的「伯公岡山」。伯公岡山,又名「伯公坑山」,也稱「南火炎山」。
<>
續前行,爬上山稜,可看見崩落後的外露礫石,山壁顯得脆落,搖搖欲崩。從林間空隙,遠遠望見火炎山南側山腳下的大安溪,寬廣的河床,河水稀少,佈滿礫石。一路循稜前進,得翻越大大小小約十一、二座山頭,才能登上火炎山,挑戰不小。 爬過第二座小山頭,逐漸進入火炎山菁華地帶,望見對面支稜幾近垂直的崩落山壁,宛若被利刃狠狠直削切開,紅土礫石破肚露腸。面對奇特的地質景觀,不時舉起相機猛拍照,但愈往上走,景觀愈奇愈美,真是鬼斧神工。
>
由於是團體活動,大夥们走走停停,至下午12時30分整,才走到一段土石產業道路,再接山徑,爬向最後一座山頭。約5分鐘,便登上火炎山。火炎山,海拔602公尺,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基石。山頂腹地不大,展望平平而已。火炎山的菁華路段反不在主峰基石處,而是剛才通過的火炎山自然保留區。
抵達火炎山基點,來自四面八方好山友,開始忙碌起來煮麵的、帶水果的、帶滷味的、帶剎冰的,平凡的餐點,頓時成為山珍海味。大家邊吃邊聊天,山友最單純,只有互相扶持,決不會勾心鬥角,大家和樂融融。休息到下午二點整,後由「南鞍古道」下山。這條古道,因開採林木而拓寬為土石路,寬闊好走,沿途林間隱約可見荒廢的古道小徑。南鞍古道沿途無路標,大致沿著主路走,遇叉路時,則注意登山條的指示,大致取向下及向右行的方向即可。約四十分鐘抵達第二登山口,後搭上接舶車回到台13線約55.3公里的高架橋下登山口。大家分道揚鑣,相互道珍重,結束多采多姿登頂火炎山之旅。
淇松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