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獻給地球的經濟學
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 Economics for a Finite Planet
提姆.傑克森Tim Jackson/朱道凱 譯/早安財經/2011/02/23
本書乃英國政府耗時多年,結合無數專家所完成的永續繁榮報告,率先為未來的經濟模式,指未來全球應為環境努力之方向。因此作者即在書中,透過一系列的統計圖表作為論據,用以反對已開發國家繼續追求經濟成長。透過這些論據可發現在先進經濟體,不斷增加消費不等於增加人類幸福,甚至可能妨礙人類幸福,而各國所追求的經濟發展,希望達到人民富足的目的,但在經濟發展的背後又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
富足乃大家都不錯,生活符合自己的希望與期望,也意味著消除飢餓漢流離失所、終結貧窮和不公不義、世界安全與和平的期盼。經濟成長固然可為人民帶來富足的社會,但遺憾的是我們的科技、經濟與社會都搞錯了方向,以致讓人民無法感受到有意義的富足。鞭策人們進步的動力,全建立於不斷擴張物質需求之上,導致經濟發展所仰賴的生態系統正一步步崩解。雖然某些地方、某些形式的成長是有必要,大部分低度開發世界,都需要更多成長。但過度開發的世界,顯然不大需要成長了,而且不只是為了環境理由,使得更多財物與更多幸福之間的連結已經斷裂,經濟成長更可能帶來孤立(郊區豪宅─和疏離)與衰退。
富足,不等於物質享用不盡,反之,富足尚須生活物質以外的東西,也就是和我們在生理、心理及社會的殷盛(flourishing:只為了補充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收入、國民健康水準等常用的客觀測量指標)能力有關,因此更須讓社會重新建立更深刻的生命意義感;因此經濟學不該淪為僅為經濟成長而立論,更不該成為生態的文盲,各經濟個體與部門間應重新彙整與定義:製造業必須注重產品的耐用性及可修性;營建業必須以翻新舊建築,以及設計出可以維持和修理的新基礎建設為優先;農業必須更注重水土保持含善待家畜;金融中介業更依賴長期的穩健投資,而較少依賴貨幣擴張。
此書提出一個有機會實現的全球願景,指出了在有窮地球的生態極限內,人類社會該怎麼做,才能走向永續繁榮的新經濟道路,即使經濟不成長,若能永續發展,仍可為人們帶來富足。使經濟遊物質的提供轉為生活富足的能力,參與社會生活,一定程度的安全、歸屬感;暨能攜手一起努力,同時還能發揮我們身為獨立個體的潛能。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