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春師傅是以2010年的「米釀荔香」麵包再次以當地台灣食材荔枝及埔里的有機玫瑰等,打敗世界各國重量級麵包師傅,所得到世界麵包大師賽的冠軍,因此,這本書在描述寶春師傅的個人味覺生活日記,紀錄著他多年來因為工作或旅行,而遇見的麵包和美食的經驗,甚至是童年生活裡的美味,是一種味覺上的刺激與美味的邂逅。
由於早期的麵包師傅很多都是埋頭苦幹加上早年的交流貧乏,使得很多師傅都只是烘培、料理但為把它看作是藝術品。所以唯有良性的交流互動,才能使整個烘培業有所提升的力量,進而培養欣賞飲食的群眾們,所以他不僅是麵包師傅,而是轉化為麵包的藝術家,作出能夠撼動人心之外,必須對美食的豐富閱歷與熱烈追求渴望。
書中提及到寶春師傅許多的對於各式美味麵包獨特的見解與背後的故事,其中像是可頌除了吃起來皮酥內軟,而也有它的一個背景故事,在法文裡是「眉月」的意思,在於十七世紀奧地利師傅抗戰有功,皇帝準許他們作一道紀念這場戰役的麵包來販售,於是作了敵人的國旗中有新月形狀,使得成為土耳其人的盤中飧,十八世紀時跟著奧地利公主則傳到巴黎去了!
所以其實可頌也是一種指標性的麵包,通常我們走進一家麵包店,都想知道它的技術好不好、師傅用不用心,只要吃到在店裡的吐司或可頌就能感受出來了!因為這兩種麵包都是用麵粉、鹽巴、糖、水、酵母和奶油這些基礎的東西,越是單純的材料越看的出功力,也吃得出單純的層次感,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說要做出原始的好吃麵包,並未是件容易的事情。
寶春師傅就是靠著平時細微之觀察力加上一些新的創新作法而使得她的麵包充滿著像魔術般的驚喜,而在味蕾及視覺上更是有更新的突破,是值得學習的。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