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越讀,悅讀,月讀,樂讀
市長:書海孤民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學校社團大學【越讀,悅讀,月讀,樂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2010/Novemeber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當代藝術商機
 瀏覽250|回應0推薦0

bear1234123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書名:當代藝術商機
作者:小山登美夫著; 蔡靑雯譯
出版日期:2010年
出版社:臺北市 : 商周出版




    藝術創作包含著藝術家對生活的經歷與體驗,透過筆觸、色彩、人物來描繪他們眼中的世界。也許在畫布前他們擁有揮灑的氣魄,掌握任何一個變動因子,但在作品進行販售時卻因外在許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而面臨困境,除了不曉得如何行銷之外,也容易在販售時帶入主觀的意見而影響消費者選購時的自主性,才延伸出畫廊的經營以及它存在的必要性─讓懂畫的人來賣畫。畫廊的工作在於平衡畫家與消費者的供應與需求,了解畫家的背景以及近期內的畫作風格,讓消費者透過解說來了解畫家闡述的意涵,同時兼顧到市場的喜好並給予畫家意見,以新穎的角度開發具有潛力的新畫家,時時更替畫作以保有畫廊的多元與新鮮度,成為畫家與消費者「相識」的平臺。

    然而,藝術品完全受限於主觀的個人喜好,對良窳的判斷見仁見智,使標價成為畫廊經營的一大學問。除了畫布上的顏料之外,所有的價值都取決於作品中的「精神」,但因過於抽象,需由消費者自己體會,導致價格的接受度相當兩極,就連畫家也許都不曉得自己的作品到底值多少錢。對投資客而言,看出畫作未來的潛力是一件有趣的事,同時也是藝術品牌化的推手,讓他們認為有價值的畫作能透過市場來突顯創作風格,加強對畫家的行銷並增加畫作的價值,在畫作價值最好時賣出,除了能賺取前後的差價之外,也可轉手讓更多懂畫的人擁有它,然後再投入新的、較低價的作品進行收購,以此作為獲益的循環。

    藝術的商業化容易將畫作視為一種交易的物品,忽略畫家在創作過程的努力,失去對創作精神的重視,但是唯有透過市場才能使畫作成為畫家謀生的媒介,或突顯創作的技能及地位,對於仰賴藝術創作維生的藝術家更無法擺脫畫作商品化的宿命。因此,美學的觀念導入可讓消費者或投資客在欣賞與交易之間取得平衡,在畫作轉換與收藏之際也能保有對作品或藝術家的觀感,讓作品不僅限於表面上的買賣交易,而是深入到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換體驗的情感,那才是藝術品的價值所在。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751&aid=432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