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會的政治學
作者:吉見俊哉
原文作者:Shunya Yoshimi
譯者:蘇碩斌、李衣雲、林文凱、陳韻如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15日
ISBN:9789866525261
前些日子的上海世博以及最近的花博都是新聞媒體每天放送的焦點之中,但其實每場博覽會的背後,是無數的「微型權力」交織所講成的,博覽會的存在本身,就是國家、商人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所形構而成的場域。在博覽會這個場域中,透露了現代人/社會如何看待世界的方法。
作者發現,博覽會是「視線制度」的現代化結晶:「奇觀性格」,一方面結合了國家企業與社會組織的企業(富國強兵、商品販售),一方面也將作為觀眾的人群聚集了起來,令人群在博覽會中親身體會「現代社會生活」的存在事實。
博覽會是帝國主義的宣傳機制(帝國在博覽會上展示自己的國力/權力),是消費文化的廣告機制(商人在博覽會展售商品),更是大眾娛樂姓的見世物(也是博物館、百貨公司、購物商城、植物園、動物園等現代娛樂/奇觀場所的前身)。博覽會成為一種空間的表格,將世界分類編排,集中呈現在世人面前。
博覽會是為了展示工業技術成就而創辦的展覽,為了向世人誇耀帝國的成就(人類學所說的誇富宴);是商人拉攏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廣告宣傳形式(現代消費社會展示販售商品的基本模式來自博覽會,試想,百貨公司商場的存在本身是不是和博覽會很像?),博覽會是商品拜物教的神殿,是資本主義的文化機制,以奇觀的方式將商品世界變成幻想,再以廣告的手法(販售一種豐裕的未來)推銷給人民;是現代社會娛樂場所的前身,是某種現代姓視覺場域的編成與轉變的典型,是現代社會中的消費/娛樂空間的始視(人們來到博覽會追求體驗,和前往百貨公司、大賣場基本一樣)。
博覽會將人群轉化為消費者,讓人在一系統的展示物中尋找自己與世界的定位,將自我也編織入博覽會(所呈現的世界)之中。並且博覽會的空間力量,是一種先讓視覺成為(文化)霸權,再以某種視線進行徹底動員的奇觀空間。
某種程度來說,人類之所以進入現代,現代人有別於古代人,其關鍵正在透過博覽會所形構的一系列視覺文化霸權的展現,重新編織的日常生活世界。博覽會預告著現代社會的誕生,是現代社會的日常性構造,而且是我們最熱愛的消費社會,一種糾結儀式與奇觀的文化政治表演。博覽會是現代社會編織出來的文本性產物,身為現代人似乎要試著了解這個和我們的當常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博覽會構造,否則又如何了解現代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