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聚落學習 王昀/積木 / 2010/04/23/ 聚落是昨日的城市,代表人類為適應環境體現生存本能的成果,身處這個高度發展的城市裡,隨著文明發展,不難發現其實越來越多人回歸環保意識、訴求生態的綠建築。其實從聚落來探索人與空間的互動,強調人的概念,反而更能貼近真實的相貌。 書中介紹了不少國家的聚落,包括伊斯蘭國家聚落、希臘米克諾斯島聚落、北非摩洛哥聚落、中國雲南聚落、義大利威尼斯聚落,甚至是四川大地震後已消失的汶川聚落……以迷路、階梯、廣場、幾何學、塔、擺飾、光孔等有趣概念,王昀翔實的觀察記錄以及充滿感受性的文字,顛覆讀者對「老聚落」的固有認知,並產生某種奇異的心理感受。 然而世界各地聚落中所呈現的建築形式具有非常豐富的多樣性,因為人們所處地域狀態的不同,造成人們在解決生活問題時也產生了差異。因此在觀察聚落時,不能單純從形式上看待聚落,而應該從理解人類與自然間的相互關係,或以人類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範例,以對聚落進行研究。而一個原始的聚落為何能與當地相互依存,其實聚落與自然的和諧感即源於聚落中建築所使用的材料-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 然而昨日和今日的城市差在於:從一個最為本質的角度來說,今天的城市多半是在法律體制下發展起來的,是以某些眾多的人在聚集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共性特徵,並通過法律的形式來約束和造就的;而村落則是依村落使用者的自身要求「自發」地建設而成。這兩個部分的共通點,就是兩者都是由人類居住的群體,並依據相互關係所產生的形態,它們共同構成了「聚落」這樣的一個概念。有所 不同的是,村落是自發的,而城市則是被制定的。儘管城市的早期形態有時也是以自發的情形居多,並在後期逐步為法律所建制,但現代的城市從大的範圍上看,往往還是以人為的規劃產生為主。 作者透過世界各地的聚落研究,一一推翻正統建築史的論點。作者認為聚落是人類自發的共同聚居集合體,沒有受到政治力的強制改造,可以體現人的本能表現和需求;另外因為封閉性,聚落有其整體一致的穩定性,相對於都市的複雜與流動,聚落較能看出居民腦中的共同風景,聚落中的每一個空間規劃都是其來有自,都各有其功用與美學意涵。作者也把建築當作是理解人與文化、自然的關係的媒介,藉由建築去體察該聚落的人、文化以及他們與自然的關係。透過世界各地的聚落,以探討人與建築之間那份最原始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