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歷史 A History of Reading史提夫.羅傑.費雪Steven Roger Fisher/李中文 譯/博雅書屋/2009/6/25
本書主要在於闡述閱讀的活動、使用的人員及其社會環境,以及在石片、骨頭、樹皮、牆壁、碑碣、泥版、書卷、冊子、圖書、螢幕和電子紙張上的種種表現。內容雖然主要著重於在西方閱讀的歷史,但也描述了一下在中國、韓國、日本、美洲和印度閱讀史的演進。作者主要希望透過書中的閱讀史,讓讀者們能對閱讀在過去和現在的情形有所了解,同時更能了解閱讀於未來所能帶給世界的啟發和力量。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所演化出原始的溝通機制,能夠告知物類、性別和目的。而今人類之所以能夠突破口語本身、跨越時空,就是仰賴此種受人矚目的能力: 閱讀能力。 閱讀不僅能豐富人的的知識、開拓人們的視野,能夠消除日常生活的無聊與孤單寂寞,無形中還可以帶來友情和慰藉。有些人則可以從書上所傳達的理念當中找著更高的實在性。也有人相信書籍具有讓人逃避或補償的功效,而加以取用。而少時最寶貴的光陰—如同狄更斯的考勃菲爾所謂「我唯一且不會中斷的慰藉」——常常就存在於閱讀上,而成為人一生鮮明的回憶。 作者提到雖然閱讀和書寫是並進的,但它其實是書寫的對立面—兩者即便在腦內也有不同的活動部位。書寫是技巧,閱讀是能力。文字原本是制作出來的,後來還在機緣湊巧的情況下得到採用;閱讀則會連同人類對書面語潛在性能的深入了解而不斷演進。文字史顯示了一連串的借用和修正,閱讀史則呈現了社會漸次成熟的各個階段。文字是表現於外,閱讀乃銘感於內。文字有公開性,閱讀具私密性。文字是明白限定的,閱讀則是開放結局的。文字冰凍了當下。閱讀則行之久遠。 書中標題雖闡述的是閱讀的歷史,其重點卻非將重點放在各個文化中的「閱讀」之上,多在文字書寫的歷史上琢磨,談論各文明的「文字書寫」的優劣之處,為書中較大之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