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即訊息
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By Marshall McLuhan、Quentin Fiore、Jerome Agel 楊惠君譯
積木出版 2009年10月16日
ISBN:9789866595356
媒體正在重塑或重構我們社會的依賴模式,不論是生活的哪一個層面,正一點一滴地被影響且產生變化中。因為社會的塑造取決於人們能用來溝通的媒體,例如文字等媒體。
傳播工具是我們意志的延伸,傳播科技對我們和對社會的影響是由一個新的尺度所造成,而這種新的尺度則是由新的科技和我們的意識延伸,並引進到我們的生活事務之中。也就是說新的傳播工具的發明,會控制且塑造人際聯繫與活動的規模和形式,像是鐵軌的發明重新創造新的城市類型。
以往我們會過於重視媒體的「內容」而忽略了媒體的重要性。「內容」本身也是種媒體。例如電影的內容是一部小說和劇本。書本或印刷的內容則是語言。不論「語言」和「小說」皆是媒體的一種。在每個時代中,因為使用媒體的不同,造成了人際關係和社會型態的不同。在久遠的部落時代中,是用口語作為傳播的媒介,使得聽覺感官成為最重要的接收方式。而在文字時代,則是將抽像的圖像化為視覺符號,用視覺取代聽覺,成為重要的接收媒介。機械時代中,中央化和連貫的程序為一特色,人們對社會事務和人際聯繫保持著冷漠的態度。電子時代則打破序列,強調同時出現,片段化被轉移成對全面場域的注意。由此可見媒介即訊息,媒介在人類社會文化變遷中扮演重要角色,內容僅僅是次要的。
作者以「媒體即訊息」的觀點來解釋數位時代中,網路媒體對網路時代居民人際關係、社會形式帶來的衝擊。比起電子時代,網路時代更可以延伸人類的中樞神經,消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並且更徹底地廢除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一般而言,網路時代是電子時代的延續而非扮演電子時代的取代品,但網路時代的確也造成了電子時代所沒有的逆反。例如讀者從以前僅是接收資訊的角色轉成積極參與的角色。而網路也是一種冷媒(指低解析度的媒體,即其提供了很少的視覺資訊),但是網路上的視覺資訊也有很高的豐富度。隨著網路時代繼續發展,網路是否可能由冷轉為熱,最後產生逆反?之後的發展又會是如何?會繼續逆反或者停滯?則是我們需要積極參與思考及觀察的。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