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價格到中國價值
作者:蔡劍、胡鈺、李東
出版社:寶鼎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2日
在二十年前,國外所看到的許多民生用品、玩具等在背後都印著made in taiwan的字樣,正在說著台灣代工業在世界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但是隨著時代的轉變,台灣的勞工薪資也逐年升高,使得隔壁的中國透過自身的優勢如人力資源眾多、材料取得容易以及勞工薪資低等優點將台灣的許多工作機會給搶過去了,使得在市面上最常看到的made in taiwan變成 made in china,中國的成長,不但帶給台灣許多的威脅,更帶給其他許多國家威脅,在2004年時商務周刊推出了一篇報導說:中國出產產品依靠低廉的價格,已經讓美國傳統製造業全面萎縮,也有許多政府官員、經濟學家與企業老闆認為中國已經對美國的製造廠商與工人的生存夠成了威脅,並且將毀掉美國從廚具、輪胎到電子線路板的眾多產業。
中國的發展至今已不容其他各國忽視,但是中國並非只發展服裝、家具等高密度勞動密集產品,其他如網路通信設備等也正在蓬勃發展中,這就是讓許多企業與國家驚恐的「中國價格」。
但是由於過度重視產值、產量等效益,使得中國的這些產業出現削價競爭、品質不良等等的問題,使得在內部工場逐一關閉,而在外部的名聲也越來越糟,使得民眾對於「中國製」的恐懼大於「價格低廉」的產品,於是出現了許多文章來論述這種情況如中國崩潰論甚至出現一本名為「中國即將崩潰」一書,書中指出由於中國的四大銀行呆帳過高,並受到WTO的強勁衝擊,使得中國的現行政治與經濟制度最多只能維持五年頂多十年。
雖然中國擁有價格的優勢,但是為何會造成如此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多企業都一直停留在「價格」思維,並未提升至「價值」思維。
所謂的價值思維既是:
將原本的核心競爭力從「降低成本」轉移到「為顧客創造價值」,藉此已具備是應激烈市場競爭環境的自生能力,以達到成功的目的。
而這兩個觀念主要不同點有九個分別如下:
價格思維 價值思維
價格觀念 → 價值觀念
產品導向 → 服務導向
內部導向 → 供應鏈導向
地區視野 → 國際視野
硬體核心 → 軟體核心
領導滿意 → 顧客滿意
競爭市場 → 新興市場
資源整合 → 能力整合
成本管理 → 績效管理
實現中國價值的根本就在於思維方式的改變,也就是從中國價格轉變成中國價值的思維,雖然這部分會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因為創造中國經濟奇蹟的正是這中國價格,沒有中國價格也將不會有這數十年間的發展,但是運用「價值」的思維將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和高競爭力;在產業中也將助於推動產業結構實現優化調整,有效改善產業並提升品質;在國家發展中也將會實現國家發展方向的轉型,並引導國家走向追趕其他強國的目標。
對中國來說,要做到這種程度的轉型是有很大的困難性的,但是唯有改變思維才能夠創造另一個高峰,藉由價值來一舉掃除過去的一些負面印象如黑心產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