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
作者:夏傳位/出版社:行人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03月18日
信用卡可說是近代極具創新的金融商品,信用卡本身不僅結合了支付功能,還兼具預支信用的功能,更可以用紅利積點換贈品、並且享用保險、繳稅、停車優惠和道路救援等各式各樣的銀行服務,可說是項非常便利的金融商品。然而在這項便利的金融商品之背後卻是處處隱藏著危機。信用卡就有如是一張空白支票,目前有多少存款與現金、要借預支多少金額,花在何種用途,並無法如實體貨幣般真正的控制我們的購買慾望與購買能力。在這種設計下,消費者對於購買慾望的自我控制就成了一個考驗,倘若無法節制自己的購物慾望很可能就會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如卡奴的出現。
不少人會認為卡奴是自作自受,不應被同情。事實上,根據作者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發現因過度消費而成為卡奴的人僅佔12%左右,其他88%則是來自於失業、離婚、替親人還債或創業失敗等環境造成的因素。由於全球金融風暴與產業重組所帶來大規模的結構性失業、自由流動等帶來高離婚率與不穩固的家庭結構,造成福利國家退縮和瓦解時,個人只能訴諸於信用卡這種極具多功能的金融商品,以應付社會和集體的風險,以卡還債,以卡養卡,而造成了嚴重的卡奴問題。
然而銀行為了從現金卡和信用卡當中獲利,利率、違約金、預借現金手續費等的制定往往會過高,導致債務在短期內會愈滾愈大,每個月還了最低金額卻還是愈還愈多,彷彿陷入債務的無底洞之中。銀行在這部分的業務上,傳達給消費者的資訊不夠清楚透明,且銀行所制訂出的規則簡直就是剝削消費者,藉交叉性補貼吸引更多人使用,讓更多人掉入陷阱以獲取更多利率。這對消費的大眾而言是完全不公平的機制。
有鑒於此,政府為了確保市場的公平競爭與站在保護消費者的立場上,理應介入管理,以減少消費者被信用卡所誤導的機會。然而,在雙卡風暴發生之前,政府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並沒有適時的介入管理,以致雙卡風暴越演越烈。由於銀行為特許事業,因此發生金融危機之時,政府都動用人民的納稅錢去拯救銀行,因此銀行也負有特別的社會責任,而非一味的剝削消費者。
書中探討了許多雙卡風暴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以及雙卡風暴背後較不為人所知的事實,透過本書可以讓我們正是雙卡所衍生出來的問題,與使用任何金融都應該謹慎小心,在這表面似乎對消費者極具利益的背後,是否隱含著另一種的危機是我們從未留意過的。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