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設計創價時代:微利中勝出的商業感動價
作者:《商業周刊》、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共同策劃,林孟儀、劉慧雯/採訪整理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13日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來談設計,第一個部分是設計大師怎麼看設計,大師們談到何謂設計,以及在未來的世界中,設計師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這裡提到,設計師除了本身的設計專業知識之外,更應該要去了解心理學、哲學、科技、經濟
,和一切與人有關的課題,因為設計最終的目的是要使人類過的更舒服,使生活更便利,否則一個使人不舒服、不便利的設計作品,將不會有人購買,那麼這個作品的產生就沒有意義。因為,設計師了解人類的需求,從生活中觀察,知道人們的心理,這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也是設計師所必需培養的另一個特殊專長。必且在未來全球化的世界,設計師對世界的認知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生活的地方,而是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再加上其他國家的生活元素,將之結合,進而創造出有自己文化特色,又能使其他地區人們生活更舒服的作品,這樣設計師才能將自己推向國際,又能擁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部分是如何的培養台灣的設計人,台灣的設計人到底欠缺什麼?台灣人現在必須改變的是思維,過去我國的代工產業,使我們的經濟起飛,生活富裕,但是,代工產業的替代性相當的高,現在不只有中國大陸在與我國競爭,甚至東歐、東南亞都加入了競爭的行列中,因為我們必須更上一層往ODM,甚至OBM發展,因此設計師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必竟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下,用腦袋賺錢,時時設計出別人無法取代的產品,才能將我國的產業順利的推向另一個境界,才不會失去我國在國際上之競爭力。
第三部分是在介紹幾個知名的設計公司及設計產品的故事。在國際設計的最新趨勢就是玩新材質,因為當大家都在作產品的造型時,那產品的造型的與眾不同只是產品完成的必要條件而已,要作到創新的方法,只好往產品的材質上去專研,而我國中部地區有許多豐富材質的傳統產業聚落,但是又有多少設計師了解到這個中部地區居民大都知道的常識,因此,將這兩個可以說很少人會聯結起來的產業,重新整合,相信我們一定讓我國的設計產業更進一步,讓大家讚嘆。
因此,設計產業已經不在是一個封閉的產業,設計師不能在將自己關在自己的工作室中,要走出狹小的空間,深入人群,了解自己的文化,見識不同的產業知識,還要有前瞻性,知道國際之趨勢,這樣一來才不會畫地自限,希望將來大家都對DIT(Design in Taiwan)的產品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