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喝瓶裝水!?-關於瓶裝水的深層省思
Bottlemania : How Water Went on Sale and Why We Bought It
伊莉莎白.羅緹Elizabeth Royte/褚耐安 譯/商周出版/2009年08月18日
喝一口瓶裝水,不只是方便、解渴這麼簡單。
「水」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在重視生活品質的現代社會,飲用瓶裝水成為日常的生活習慣。瓶裝水的品牌與種類琳瑯滿目,卻很少人知道僅有少數的瓶裝水才是真正的天然泉水。以美國為例,瓶裝水銷售已遠遠超越牛奶和啤酒,但瓶裝水的飲用成本卻是自來水的兩千倍。而台灣瓶裝水擁有年銷60億的市場,平均每人每年喝掉48瓶。而全球瓶裝水年銷超過一億五千萬公噸,同時該市場也正持續成長當中。而製作四瓶水需要耗用一瓶石油,瓶裝水市場創造出巨大的環境傷害與能源消耗。礦泉水真的比自來水潔淨、健康?因此使得消費者漸漸開始質疑對於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
作者藉由本書仔細追尋瓶裝水由深山林澗至超級市場的歷程,爬梳出其間商業和文化背景,敘述不起眼的「水」如何被經營成獲利最高的「瓶裝水」。然而瓶裝飲用水為何銷路能一路長紅?其原因就在於廠商擅於以行銷技巧說服民眾,說明商店販售的瓶裝水天然質純,能滿足消費者享受優質商品的慾望。進而使消費者認為,每天飲用八瓶水有益健康,因此必須購買可隨身攜帶的瓶裝水。而通常一般人皆認為自來水是既不天然也不質純,更別說是味道甘美或可以充沛體力了或具有其他促進健康的功能性可言。
瓶裝水對於環境已造成重大影響。製造水與瓶裝水容器的過程更消耗了許多能源。如:瓶裝水的容器非塑膠即玻璃,無論何者,裝滿水都有相當重量,在國內各地運送,十分費油,飄洋過海的賣,耗油更不用說。再者美國去年用將近二百萬噸塑膠製造瓶子,而塑膠的原料是石油。水喝完,丟瓶子,單在美國,每天亂扔三千萬瓶,一年數十億瓶。根據統計,瓶裝水瓶回收率是10%至20%,其餘全部都必須為環境所負擔。除此之外,其實瓶裝水並沒有我們沒有想像的如此純淨,以美國來說,瓶裝水的檢驗是遠遠遜於自來水。
瓶裝水看似方便,卻對大自然的永續發展造成威脅。因此在全球鼓吹節能的風潮下,「不喝瓶裝水」的主張逐漸被重視。雖然喝瓶裝水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據估計台灣每年有高達2億瓶的銷售量,不過從製造、運送到空瓶的處理,瓶裝水都非常不環保,環保署就指出,瓶裝水水質的檢驗,遠不及自來水周延,多喝自己煮的白開水,才是民眾健康環保的最好選擇。而此書深入探討瓶裝水的歷史、產業結構、水源污染及文化社會等面向,提供對於瓶裝水的深層反思。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