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越讀,悅讀,月讀,樂讀
市長:書海孤民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學校社團大學【越讀,悅讀,月讀,樂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2009/08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飲食全球化: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
 瀏覽1,390|回應3推薦0

pat2654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飲食全球化: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

Golden Arches East 2006 Edition

by James L.Watson

早安財經出版 2007年01月29日

ISBN:986-745-867-2


飲食全球化與麥當勞等速食餐廳的影響,改變傳統飲食習慣,漢堡、炸雞、薯條與可樂成為日常生活飲食的一環。從人類學的觀點,用一手的田野經驗,描寫麥當勞在東亞地區的發展現象,內容非常貼近你我實際生活經驗。

我們知道,亞洲文化與思維,與麥當勞的美式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即使北京、香港、台北、首爾及東京各自獨立,但是文化、 歷史、語言、政治、民情等,卻有著互相交織的淵源,麥當勞欲進入這些亞洲國家經營,無異是場中西文化衝擊。隨著麥當勞透過適宜當地的「在地化」經營,改變了當地的消費文化與社會行為,也創造出新的生活形態,麥當勞的進駐,不僅具有單向入侵的內涵,亦包括雙向融合、在地化的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麥當勞已成為這些地區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

麥當勞與不同社會之間互動的過程。麥當勞已經對東亞的飲食,造成小規模但關鍵的影響。如同大貫惠美子所提,在引進麥當勞之前,日本消費者很少用手取食,而現在這已是普遍被接受的用餐方式。香港麥當勞已經取代茶樓及路邊攤,成為最熱門的早餐地點。在台灣,炸薯條也成了年輕人的主食。

本書核心脈絡,乃從微觀的生活現象去探究宏觀的全球化議題,闡述麥當勞與不同社會之間「互動的過程」,亦即全球化與在地化間的互動關係,並指出飲食全球化為一個「動態」且「多元」的互動關係,而非單向的過程。雖說人類學的著作,但本書仍可帶給讀者從國際企業觀之,研究麥當勞如何成功打入東亞市場,或是從消費者的角度,研究消費者如何重塑速食的意義,包括兒童的角色與家長的壓力。另外,也可以就空間利用、消費文化、飲食文化、民族認同、階級社會角度或現代化推展等角度切入,窺探麥當勞對當地的影響。最後,東亞區域各國、各地區間的「比較研究」,也可豐富讀者探究此議題的視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751&aid=3631134
 回應文章
企業全球化之影響
推薦0


hua399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由於全球化企業擴展風氣盛行,使得許多企業團體不斷地在世界各地開了分店,但是由於近年來注重在地化之發展,使得產品複製大量生產外,也重視當地的體驗與感受,麥當勞這種大型企業也不例外,而不是想要怎樣的口味或品質就行,而是要先去研究某地區的口味是如何調配屬於當地之專屬口感,使得在地人能夠完全接受它,在於以往大家對速食觀念,總是垃圾食物,而近年來他也針對樂活養生來開發一系列低熱量飲食,所以大企業的全球化對我們的影響也是很深遠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751&aid=3671990
M的誘惑
推薦0


howei0905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麥當勞,在20年前台灣的人們來說是個奢侈品,
在10年前則是一種在特殊日子情況再才會偶爾去一次的地方,
而在現在的台灣來看,麥當勞已嚴然成為我們周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台灣,麥當勞正如書中所述,他已經取代了部分的茶樓和路邊攤,
更透過行銷及兒童或環保的手段深深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在很重視飲食的東方人眼裡,透過這部分來研究是很有意義的。

所以要如何透過這成功的案例來帶出台灣的飲食文化則是個不錯的議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751&aid=3671845
全球化的改變
推薦0


milktea4u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用飲食來談論全球化,在一片大多使用文化、資訊或者其他物品、事件來看待全球化的書中,顯得格外不同,但也更貼近我們的生活,畢竟食衣住行這四個,最重要得就是食,從飲食來看反而更能深入瞭解各地原始的文化到全球化下的改變,用麥當勞的例子看出,雖然麥當勞這樣美式的外來飲食文化,但到了不同的地區卻還是做了不同的改變,有的也仍然保持了原有的一些飲食文化,全球化確實改變了整個地球,但在某些改變中,卻還是能夠保有原有文化或狀況的。也讓我們該去思考,在順應全球化的當下,是否仍然有值得我們留存下來的特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751&aid=367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