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全球化: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
Golden Arches East 2006 Edition
by James L.Watson
早安財經出版 2007年01月29日
ISBN:986-745-867-2
飲食全球化與麥當勞等速食餐廳的影響,改變傳統飲食習慣,漢堡、炸雞、薯條與可樂成為日常生活飲食的一環。從人類學的觀點,用一手的田野經驗,描寫麥當勞在東亞地區的發展現象,內容非常貼近你我實際生活經驗。
我們知道,亞洲文化與思維,與麥當勞的美式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即使北京、香港、台北、首爾及東京各自獨立,但是文化、 歷史、語言、政治、民情等,卻有著互相交織的淵源,麥當勞欲進入這些亞洲國家經營,無異是場中西文化衝擊。隨著麥當勞透過適宜當地的「在地化」經營,改變了當地的消費文化與社會行為,也創造出新的生活形態,麥當勞的進駐,不僅具有單向入侵的內涵,亦包括雙向融合、在地化的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麥當勞已成為這些地區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
麥當勞與不同社會之間互動的過程。麥當勞已經對東亞的飲食,造成小規模但關鍵的影響。如同大貫惠美子所提,在引進麥當勞之前,日本消費者很少用手取食,而現在這已是普遍被接受的用餐方式。香港麥當勞已經取代茶樓及路邊攤,成為最熱門的早餐地點。在台灣,炸薯條也成了年輕人的主食。
本書核心脈絡,乃從微觀的生活現象去探究宏觀的全球化議題,闡述麥當勞與不同社會之間「互動的過程」,亦即全球化與在地化間的互動關係,並指出飲食全球化為一個「動態」且「多元」的互動關係,而非單向的過程。雖說人類學的著作,但本書仍可帶給讀者從國際企業觀之,研究麥當勞如何成功打入東亞市場,或是從消費者的角度,研究消費者如何重塑速食的意義,包括兒童的角色與家長的壓力。另外,也可以就空間利用、消費文化、飲食文化、民族認同、階級社會角度或現代化推展等角度切入,窺探麥當勞對當地的影響。最後,東亞區域各國、各地區間的「比較研究」,也可豐富讀者探究此議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