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真實:滿足顧客的真正渴望
Authenticity:What consumers really Want
By James H. Gilmore、B. Joseph PineⅠ
邱如美譯
天下出版 2008/11/17
《體驗真實》的兩位作者同時也是《體驗經濟時代》的作者,上本書講的是體驗經濟,也就是著重於銷售端氣氛的營造或現場重現,以及售前/售後的服務;而本書則是要強調「如何滿足消費者對真實感的渴望,確保體驗的真實感,讓消費者動心,讓商品在市場上取得優勢地位」。
而所謂真實性,並不是我們想像中很抽象複雜的概念,本書所提的真實,實際上就是讓消費者強烈感動與心動的體驗狀態,換句話說,就是讓消費者相信你提所供的商品是真的,如此一來企業也會受益。
那麼應該如何展現真實,才能夠滿足顧客對真實的渴望?首先根據經濟學家將經濟產出分為三大類-初級產品(保有天然及原始狀態,未經人力改變)、商品(由初級產品加工製成的有形商品)、服務(為了個別顧客的需要而執行的無形活動)外,作者再加上體驗(為吸引個別顧客親身參與並難以忘懷的活動)和轉化(引導顧客在某些自我層面做出改變,如成長課程),總共五種真實性的類別。每個類別皆有其特性,也就是能夠展現出來的真實性,例如初級產品應該是未加工過,所以商品應該呈現簡單、樸實的特性,服務應該誠懇不做作,體驗也不需要添加無謂枝節,而轉化則是要靠顧客的自動自發。作者也建議,真實的最佳策略就是強調產品的優點,並且持續的保存下來,不要過度地渲染產品,當顧客接受你所提供的真實,也認同時,就會成功。
接著作者也提供了一個檢視方法,讓企業能夠檢視商品或服務在「真實/虛假矩陣」(如下圖)的哪一端,透過這個測驗,可以找出4種真實性類型:真的真實(real-real)、假的真實(fake-real)、真的虛假(real-fake)以及假的虛假(fake-fake)。但這個工具並不是要評斷企業是否誠實,而是要讓企業在競爭時,能夠顯示出真實性,也就是「忠於自我」和「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的標準,並應用到商品上。
不過,即使是假的真實也無所謂,像是迪士尼樂園、虛擬世界也都是假的真實,只要企業能夠忠於自己的使命,維持一致,那麼顧客也會自己主動去創造相信的信念,因為有的時候,一些虛假的產品在品質或是價格上勝過真實的產品,只要企業能夠誠實說出來,反而可以製造出另一種真實感。
總而言之,商品真不真實,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企業的信念,以及是否能始終如一的表達出來,甚而讓顧客覺得它是「真的真實」。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