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名牌聖教──破解奢華爆炸的密碼 The Cult of the Luxury Brand:Inside Asia’s Love Affair With Luxury 羅哈?切哈、保羅?赫斯本Radha Chadha、Paul Husband/ 天下雜誌/ 2007年6月 《亞洲名牌聖教》是第一本專書,主要在於探究「奢華爆炸」現象如何撼動以及橫掃全亞洲,不僅橫掃上流社會階級,連一般上班族都要省吃儉用來買下名牌皮包的原因。由於目前亞洲的經濟正火熱成長,奢華品牌成為富裕的象徵,吸引剛致富的這些人們蜂擁消費,使得亞洲的名牌市場以躍居為西方奢華名牌全球最大之市場。名牌市場全球一年約有8百億美元之產值,其中約有一半是有亞洲人所貢獻的。奢華的本質及帶有獨特性與排他性,而創造聖教則表是能吸引中多的追隨者。 在亞洲名牌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隨著所得提升,加上信用卡在手提前消費的方便性,精品商鎖定中產階級為目標客層。時尚大企業利潤掛帥,能見度、品牌認同、廣告以及最重要的銷售業績,壓倒對品質的執著。亞洲人之所以會選擇西方品牌做為身分地位之表徵其因在於(1)亞洲缺乏具有這種水準同時還含有共通意涵的奢華商品(2)在全球化時代,亞洲重視國際性的象徵符號體系,而西方品牌具備國際性,不論品質或形象都代表著高檔。 書中以建立一套奢華品牌傳布的五階段模式來探討目前亞洲名牌市場之現況。而由於台灣在80、90年代經濟開始繁榮,因此目前台灣正處第四階段之時期。第一階段:征服-->威權、貧窮與剝奪第二階段:邁入富裕-->經濟成長、大量購買西方產品、菁英開使消費奢侈品第三階段:炫耀-->購買富裕的象徵、彰顯經濟地位第四階段:適應-->大規模採用奢侈品、為了符合潮流而助長奢華風氣第五階段:生活方式? 習於奢華作風、自信有眼光的買家 透過書中可一窺名牌市場行銷之手法,他們一方面標榜著昂貴的獨家限量商品,另一方面卻又將商品賣給所有消費大眾,同時也指出許多精品業由於利潤導向而使出的花招:採用廉價素材、在落後國家生產卻謊稱西歐製造、以生產線取代手工技藝、開發二線T恤及化妝箱等副牌商品、耐用的經典精品退位給熱辣搶手包裝的時尚新貨,更不失一唯利是圖之做法。在建立奢華名牌聖教之初必須先將病毒散布到上流社會中,關鍵在於奢華品牌必須僱用能與精英階級平起平坐的社交名流。 近年來由於亞洲市場經濟蓬勃,奢華的品牌往往用以表徵自己的身分地位,反觀一些歐美的國家,其身分地的表徵往往是以房子與車子來代表,而非他的穿著打扮是否為名牌,然而在東方國家除了車子與房子,想要彰顯自己身份地位最快的方式就是把印有Logo的名牌穿戴於身上,或是以名牌來滿足人們想要炫耀之虛榮心,書中詳細的分析了亞洲人崇尚名牌的心理,以及名牌市場在亞洲各國發展的趨勢、展望與名牌所帶來的意涵(中國:名牌常是用來送禮或建立人脈關係;日本:顯示自己地位的象徵物…),然而透過本書可以了解亞洲人瘋名牌的程度的確是令人瞠目結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