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蒂.紐邁爾著 邱應順譯
出版日期: 2005年/7月
出版社: 藍鯨出版
這本書主要是探討品牌的起源及運用,那麼品牌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一個人對於產品、服務或公司的直接感受,而能直達內心的真切感受(GUT FEELING),所以最後定奪品牌價值是個人而不是公司或市場或所謂的一般大眾。換言之,品牌是柏拉圖式的理想-一種由社會共同區別特定等級的概念。舉例說我們聽到「馬」這個字,腦海中就會把四隻腳、一條長尾巴和披垂在健馬頸上的馬毛或者是結合力與美的種種印象拼湊起來,而足夠辨認這是不是馬。同理可證,品牌就像是馬那樣的道理,相對的品牌管理就是差異性管理,不在報表數據中因已經存活在人的心中。
品牌為何突然熱門起來呢?品牌概念大約已經五千年了但因為我們從大規模製造轉向大量客製化的社會經濟所以購物選擇變成相當多樣化。影響消費者雖然資訊變豐富了但是擁有時間卻變得越來越匱乏,久而久之惡化原因就是變成互相抄襲或者是跟對方特色或仿製雷同的品質導致持續惡性循環至今。所以現在消費者選擇越來越倚重象徵性或屬性上,換言之,是否購買這個產品決定因素就在於對廠商信賴度多寡,而非產品的特性與效益。
書上指出有五個品牌化的規則是必須要遵守的分別為:
品牌差異化;協力化;創新化;有效化;深耕化
差異化可以區別出特有固定的購買族群;協力化就像是人體一樣都必須仰賴合作關係來維持運作。之前那本「經濟就是這麼自然」珍.雅各提到自然界的進化論與胚胎的進化。而無論是在自然界還是經濟世界裡,沒有一個是實體是可以在孤立狀態下進化成功,所以區隔化必須仰賴協同發展,相對的品牌也是一樣。
所以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表示現今企業兩大改變就是由支配關係轉變成合作關係以及個人作業轉而協同作業。創新化就是需要創意不斷刺激,因為創意會讓許多商務人士有所衝擊,而讓市場有絕佳的「抓地力」。有效化就是讓傳播模式更好能傳達到消費者中,而讓產品有更好的辨識度。深耕化就是將品牌像生命般有所跳動及運作,而深入人心建立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