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效應-堅持原味:永恆的商品設計法則
Chasing Cool:Standing Out in today's cluttered marketplace
By Noah Kerner、Gene Pressman、Andrew Essex
原點出版 2008/12/15
什麼是酷?為什麼大家都想要成為產業裡的iPod?簡單的說,酷就是賣!
我們要知道在目前競爭激烈的市場,大家都追逐酷,不光只是年輕人而已,因為逐酷會讓人感覺重拾青春。那麼為什麼要成為那行裡的ipod?誰不想要成為原創性十足又完全能夠改變產業模式的東西!而ipod又有多神奇?有數據證明紐約地下鐵的犯罪數字一下子飆高了18%,原因就是偷ipod。所以常會有人想怎麼才可以成為這行的ipod,若當你開始這麼想時,那麼本書的作者告訴你,你永遠都不會成為下一個逐酷的對象。
當你老是在看別人會有什麼酷的想法,然後再不斷的巡迴上面的過程,久而久之這個過程會逐漸的取代自我思考,除非你在偷別人的想法後,可以執行的比別人好,否則你永遠都會是第二名。就像在Sony隨身聽出產後,蘋果的執行長Steve Jobs在想出ipod這個點子之前,他會遇見每個人都說他想成為他產業裡的Sony隨身聽嗎?不會,所以每家公司應該都要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而不是變成只會說我也是,應該要給客戶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
所以,問題又回到了原點,顧客想要什麼東西?怎樣會讓他們覺得這個產品很酷?作者舉了許多例子,我們可以歸納為二點:(1)要相信自己銷售的東西,對自己的產品有熱情,並且讓消費者願意去追隨他,(2)要讓消費者覺得自己很有品味,因為消費的是某種好品味的產品。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永遠都不要為了今天而創造某個商品,不要因為看到潮流而盲目的跟隨。
當然,還有不要總是想著一定要讓每個人都覺得酷,這是錯誤的,因為每個人各有所好,沒有什麼東西是永遠酷的,一定會有更新更酷的產品生產出來,而且酷到底是什麼,恐怕也沒有人解釋的出來。
最後的重點是,你要讓消費者覺得你很酷,不管是對生產者(如Andy Warhol)或是作品 (如 ipod ) ,然後不斷想出更新的點子出來。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