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年輕的五月
市長:☆耀星☆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其他【年輕的五月】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心情隨筆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好大的蜘蛛網(大家一起來牽手)
 瀏覽4,986|回應13推薦13

謎謎-綠窗蝶夢覺來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3)

OZ & SUSAN
傑玉
黑娃
水色華姿
☆耀星☆
泥土‧‧‧郭譽孚
behappy
yaduo
奈米
笨腳獸 (洗腥割面 重出江湖)

more...

天熱,揮汗如雨,到海邊走走。(二年前的粉彩畫)

*

好大的蜘蛛網(大家一起來牽手)

*

來自各方的部落客應該都是愛吐絲的蜘蛛,不論使用何種形式,或各有不同的特長心得攝影、繪畫、寫文、手工藝、唱歌、作曲、做菜、作點心、靈修等等,坦然分享人生種種經驗。每人有自己的小網,妥善經營。手牽手,網網相牽,成了udn的大網。諸趣皆備,豐富而精

本以為我這除了在「年輕的五月」城市裏,平時較少與人互動的部落客,可安然逃過此次聯網手拉手之「劫」。想不到城市中的Mushiner居然拉到我隱居的山洞來了。此時我正沈浸在每天看一些感動的電影和「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日紀錄片中,並無心寫什麼欣賞的五大作家之類的文字。又以為此活動大概沒有限期,過幾天再説吧。不知不覺拖了九天,才發覺與我同一批被點名的耀星市長早已洋洋灑灑一大篇堂堂出貨,他「欽點」的五名格主也毫不遲疑即刻上菜,看來還在打呼的我,若不趕緊交差,想點名的人已被訂光了。所以雖然平時讀書有限,記性也日漸退步,既然遲早要交作業,不如速戰速決,草草數語如下,只為爭取可選擇的「點名權」。

向來,閲讀很雜,沒什麼體系,興之所至,亂讀一通,好多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欣賞的作家作品當然超過五個,就大破例隨便提幾個。太有名的,人盡皆知,不必贅言介紹,只提其名。例如經書先秦諸子如詩經、易經、老子、莊子、韓非子、孫子。又特愛詩詞曲大家李白、王維、李商隱、蘇軾、辛棄疾、陳與義、李清照、元好問、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張養浩,清詩人黃景仁(仲則)...。如今也許是年歲和閲歷吧,稍有耐心細細咀嚼。

年輕時看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等談論中國文化哲學之書,懵懵懂懂。那時流行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倒也讀了一些翻譯西洋哲學小説(其實當時譯筆多半相當歐化,頗不順眼順口)。現代詩人鍾愛洛夫、鄭愁予、簡政珍。西洋詩人喜歡 William Wordsworth,Emily DickinsonRobert FrostWalt Whitman William Stafford.

小説讀過的不多,印象深刻的有楊念慈的「黑牛與白蛇」、「廢園舊事」,懷舊思鄉動人、富傳奇色彩。寫實樸質、頗具情味、愛心童心俱存的黃春明。文字凝練、描寫情境細微,用詞精準又有哲思,是我初次閲讀就特別激賞的鍾阿城。

近年讀王鼎鈞的自傳四部曲:「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和齊邦媛的「巨流河」,同屬我們父母輩的回憶錄,寫作態度嚴謹,内容實在,有些段落使人不得不淚下。王鼎鈞寫各類文體都是佼佼者,直臻藝術境界。他說:「寫回憶錄是為了忘記,仿佛自焚的過程」;齊邦媛深沈回顧,筆致樸暢,寫完之後,好像回到家一般如釋重負他們寫出的是真實生命在那動蕩變動時局裏的獨特遭逢。二人之作同樣以記憶及種種保存的資料認真記實考究,誠摯感人,閱後當能更貼近及了解父母所經歷那個時代的許多面貌。

兒童文學最愛唯美浪漫的王爾德童話,他的童話應是寫給成人看的,文字精美,別有寓意故事裏盡是人生實相,但末了總懷著愛和希望。他說:「我們都處在溝中,但是其中一些人在仰望著天空中的星星。」此外,柳林中的風聲」幽默可愛、詩意溫馨,迷人的經典之作。

原諒寫得雜亂。總算交卷了!

這是個試挖礦藏的好機會:現在要點幾個(超過五個也不管了)久不出山(至少是許久不見出現於「年輕的五月」城市的小姐、先生)不知是潛心修道還是另有所忙的貴客:

開朗善於攝影的桂花雨、教子有方又能幹的學妹伊涵長於歌唱和作曲的愛云文武全才的活潑巨星霈青、文字扎實的建築師Bowarch、口若懸河的說故事專家老老、衆望所歸的治國要人泡桐皇上。只要聲息可聞、遊蕩人間,就應有緣冒出來相見,說幾句話也好,讓大家一解思念苦,説不定能帶動活絡的氣氛。敬請萬勿推辭(當然,不敢有強迫之意),可別讓我老人家挖得太辛苦呀!

遊戲規則:介紹自己喜愛的五位作家,再點名五位格友繼續玩下去(超過五人也沒關係)。

又,建議市長大人通知每位貴客拉手之文務必貼上城市,藉此共襄盛舉,並且增加城市向心力!我負責的幾位將個別告知,希望他們都會看訪客簿。

* 喜愛音樂的Mushiner點了我的名。網路原始人(大家一起來牽手)

*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720&aid=4681775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貧瘠的土地上萌生的綠芽
    回應給: 謎謎(mmty1223) 推薦8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8)

笨腳獸 (洗腥割面 重出江湖)
黑娃
泥土‧‧‧郭譽孚
傑玉
tzi
楊梅一老仙
☆耀星☆
謎謎-綠窗蝶夢覺來遲

唐君毅等諸先生對中華文化的憂心,以及為中華文化傳承的努力,值得我們敬佩,然而,歷史的轉折,常令人唏噓,新儒家諸君,並未能開創出中華文化的新貎!

反觀令我們最失望的中國大陸,卻萌生出了綠芽,雖然土地貧瘠,但文化的積累較深,根苗己逐漸茁壯!

談中國文化,唐君毅先生等人的文章,總令我覺情感有餘而理性不足,不若殷海光先生在「中國文化的展望」一書中所展現的平衡。

受殖民統治之後,被殖民者難免出現異化,台灣如是,香港如是,因殖民者統治手段的不同,異化的程度則不一。

香港雖受英國殖民百餘年,直到97回歸,社會文化與風俗習慣,具保持比較傳統的廣東模式,百分90之以上的香港人,俱以廣東話為日常用語,在國族認同上,除小數在殖民統治下的所謂高等華人外,不會有幾個人認同英國。

台灣雖受日本殖民的時間較短,但因日本殖民手段的運用(泥土兄談之甚詳),使台灣的異化較深,至有今日國族認同的爭議!

王邦雄先生的觀察,未必正確,60~80年代的台灣青年,多忙著出國,我班上出國者過半矣!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在決定赴死前與梁啟超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行者出發前,也許如譚嗣同的心境,是為了圖將來,但後來在各種因素下,卻歸期遲遲未有期

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百餘年之下,政治及法律制度,是典型的殖民地風格,香港有很大的自由,但百餘年來從沒有民主,華人在政府部門的任職一直受到限制,香港的高等教育也一直受到刻意的壓抑,在70年代,大學入學率只有2%左右,時至今日,仍不到20%。香港的老百姓,有點像棄民,回歸前,既不是英國公民,也不是中國公民,歷盡各種辛酸,叫香港人如何產生歸屬感!所以香港那時流行的粵劇「帝女花」,述說明亡之時長平公主的故事,是港人情感的投射!

以歷史長河的縱深看中華文化一世紀多以來的各種挫折,一時之間的花果飄零,只要我們不放棄,就如鍾阿城棋王中的王一生,或樹王與孩子王一樣,以中華文化的深厚根基,總會像銀杏樹一樣,在劫後的泥土裡萌出新芽!

                                  yaduo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720&aid=4687466
花果未飄零
    回應給: yaduo(yaduo) 推薦7


謎謎-綠窗蝶夢覺來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笨腳獸 (洗腥割面 重出江湖)
黑娃
泥土‧‧‧郭譽孚
tzi
楊梅一老仙
☆耀星☆
yaduo

我這兒猶如「死城」,杳然無人煙。謝謝您回應,打破寂靜。

沈默閲讀,是專注走進作者的世界中,與之同悲喜、同感應。

有共鳴的讀者,彼此交流,又是一種「戚戚焉」。

唐君毅論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是1960年代時感嘆中國真

文化在中國大陸長期飽受摧殘,因而必須在海外的台港滋長

茁壯一代哲人對歷史文化有強烈的使命感,憂心國人失卻

文化主體性、否定自我價值根源」,屢提警語。並且以一生的

勤懇在台港播下「新儒學」的種子。

王邦三十四年前在悼念唐君毅的從花果飄零到靈根自植

一文中曾言惟先生又以為臺灣曾受日本的統治,而香港一直

是英國的殖民地,故臺灣的青年有責任心,但顯得軟弱,香港

的青年比較堅強,卻沒有歸屬感:皆難以基於歷史文化的自覺,

對大陸本土挑起回流反哺的重擔」但認為靈根」已自植 」。

逯耀東當時也寫了一篇花果未飄零

無論情況如何,大家總還抱持希望。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世界局勢、兩岸三地發展迅速改變,加上

網路興起,資訊泛濫,交通便捷,無遠弗屆,人的視野可以無

限寬廣。在求新求變的思潮裡,民族文化的傳承發揚以及因時

制宜接納融入許多現代化新元已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趨勢。

花果不必也不會飄零;即使唐君毅那時雖嘆花果飄零」,卻

從來未曾絕望過。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720&aid=4687233
花果飄零
推薦9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9)

☆耀星☆
黑娃
楊梅一老仙
水色華姿
泥土‧‧‧郭譽孚
謎謎-綠窗蝶夢覺來遲
behappy
笨腳獸 (洗腥割面 重出江湖)
tzi

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等人的書,真的只能懵懵懂懂的讀,因為很多是哲學甚至是玄學的論述,不過當讀到中華文化花果飄零那篇,不免感慨萬千!

鍾阿城描寫知青下放,令人唏噓,一個國家將知識份子摧殘若此,千古未有,秦始皇都自嘆弗如!棋王中的王一生,很有味道,在那種艱苦的生活中,醉心於下棋,其實棋只是一種象徵,作者要傳達的是比棋更深一層的意義。

                  yaduo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2720&aid=4685005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