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文中的「帝女花」幻想序曲
屈文中的「帝女花」幻想序曲(Princess Ch’ang P’ing Fantasy Overture,作品第23號)是將同名粵劇中的音樂素材以交響化處理譜寫而成。明崇禎十七年,朝綱不振,國祚衰微。 崇禎皇帝有女長平公主,年方十五,鍾情於太僕之子周世顯。 方冊立駙馬之際,皇城被攻,帝知不妙,又不欲將掌上明珠落在賊人手裏,乃將長平公主賜死。 但長平半傷而不死,被周鍾救回,欲將之出賣。 長平聞之,假作投江,化作尼姑,易名慧清,隱居於庵堂中。 世顯四處找尋,後在庵堂相會,並相約後會之期。 事為清帝所悉,著周鍾找世顯迎公主回宮,欲有所利用。 經長平,世顯苦思後,先上表清廷,要善葬其父,並釋其弟,清帝允之。長平與世顯重回宮內,並在花燭之夜,連理樹下,雙雙仰藥自盡。
用小提琴和管弦樂團協奏的「帝女花」幻想序曲,是以「樹盟」、「兵劫」、「庵遇」、及「香夭」四個音樂段落,將劇情勾畫出來。
此曲音樂的開始是低沉陰郁的引子,音量如海潮般的起伏,其音樂取材自第一主題。跟著,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一連串夢幻朦朧的背景音樂。此時鋼琴和鋼片琴以不協和小二度音程,奏出第一主題的前兩個音。反覆使用,造成不祥氣氛的小二度音程,可以説是這部作品中的特性音程。
獨奏小提琴在背景音樂襯托下,情意綿綿地奏出第一主題,「樹盟」段落開始。有小提琴和管弦樂交替出現後,引入第二主題。這個表現愛情歡愉的主題,由清淡繼而濃烈。
接著,在弦樂的低聲部,用震音奏出和引予類同的強弱背景上,出現短促的半音進行,由慢漸快,引出「兵劫」的段落。在「兵劫」主題的沖擊下,歡愉的第二主題變形漸而不穩定,終至消失。
音樂靜下來之後,單調的木魚聲把人們帶入庵堂的淨地,這就是「庵遇」段落的開始。大提琴加深了庵堂的氣氛,小提琴的對答則顯示出荒涼與寂寞。「庵遇」段落是全曲一個很重要的部份,它將愛情主題加以充分伸展、補充,使「愛」的音樂内涵更加豐富。管弦樂隊低音部突然奏出「兵劫」主題的變奏,「香夭」段落於此開始。隨後,管弦樂隊奏出數小節的長音,仿佛發出同情的長嘆。「香夭」中之小提琴華彩樂段像似淒婉的低鳴。最後,第一主題重新出現,全曲在這堅貞不渝的愛情故事的讚美聲中結束。
屈文中先生,原籍四川省,於1960年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副修鋼琴。求學期間,隨名師習作曲、配器、對位等理論,畢業後從事音樂創作,作品類型包括合唱曲、藝術歌曲、歌劇、舞蹈音樂等。屈氏於1975年移居香港,現任亞洲作曲家同盟會員、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屈氏熱衷於中國現代民族音樂的創作,近年來經常發表富有民族風格的作品,其近期作品包括: 合唱與管弦樂「李白詩組歌四首」;合唱組歌「春天」、「家鄉的歌」,合唱詩篇「黃山、奇美的山」、「答夢」、「記憶」、「我愛這土地」、「春神」等藝術歌曲;鋼琴曲「中國民歌小札」等。「十面埋伏」交響音詩、「帕米爾綺想曲」、「帝女花」幻想曲等管弦樂作品。此外,他還著有「音樂技術理論」一書以及「拾貝篇」等音樂短文。
這個錄音是由陳秋盛 指揮新日本愛樂交響樂團 (New Japan Phihamonic Orchestra),小提琴獨奏是西崎崇子 Nishizaki, Takako。由上揚出資錄音出版,同一張,還有帕米爾綺想曲。
Living in the present. Living in the Spirit.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