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荷蘭羊角村下雨的一景
隱隱約約記得很小的時候、在還沒上幼稚園以前,住在僻靜田野環繞的綠油油的鄉間,當灰撲撲的天空開始飄起零星小雨滴,常在田埂或溪谷邊赤足玩水的我,便開心地一口氣跑進祖厝的屋簷下,開心地直視天空,等待著小小的雨點愈長愈茂密、盛大,終變成了一串串的水柱,嘩啦啦地往地上竄、然後彈起漂亮的水花,或者匯集成淺淺的水塘、流佈在一大片外婆家的曬穀場上。
啊!水是多麼的透徹晶瑩,還帶著一絲絲的天然香氣和著鄉間的泥土和青草味,那味道是渾然天成、也是我自小便愛上的屬於有草有樹又有雨水的大自然芬芳的氣味!
小時候喜歡下雨天,便是愛看雨點時而小時而壯大,漸漸把灰色的大地一滴滴染成更深沈的水色、那奇妙的造景。也愛那水攙著泥與草的香味、遠甚於任何濃郁的花香或世故的香水。
小學時仍愛著雨天,最愛幫外婆把一個又一個的大水盆搬到院子裏和盆栽們一同飽食上天的雨露滋潤、大口存取來自蒼天的恩賜,然後依然站在廊簷、觀雨;小手不時(趁大人不注意時)伸出簷外試圖抓住一把雨水、再灑向半空,那總是在遊戲的心情,令我看到的每一個雨天彷彿都充滿了美麗透明的精靈,娟娟地飛舞著…….。
上了國中,每晚晚自習後爸爸開車來接我回家,遇到了下雨的夜,車內的玻璃便會起茫茫的霧,我的手指便會不由自主地往車窗上快樂地塗鴨,總是畫不厭、有畫不完的想像…….。猶記得那還是愛雨的年紀。
高中開始每天早晚要坐超過半小時的公車通勤上學,下雨時交通會開始阻塞、大批大批的學生都各自拿著五顏六色的傘互相推擠上公車、又下公車,雨天開始在我的生活裏成為另一個麻煩的代名詞。因為早上怕遲到、放學後又不喜歡下車時天色已一片漆黑,自己長得特別矮,和同學一起走著撐傘時還會常被抱怨我一直用傘「刺」人.....真的感到很委屈又無奈,這豈是從前不諳世事的我能想見的、雨所帶來的小小哀愁?
進了大學,正值花樣年華的我開始精心打扮、整日地學雜誌裏的美少女塗抺妝點….最怕的就是下雨了雨滴會沖壞了我的彩妝、又浸滑了我好不容易才習慣的高根鞋,哎呀!曾幾何時,愛雨愛看下雨愛聽雨聲的雀躍心情竟在頃刻間變為嫌雨煩嫌雨忽大忽小要開傘闔傘…..的抑鬱情緒。
雨一直是那樣的,幾十年前和現在都是台灣氣候的常客,現在為了控制房子的溼度,還得擺上溼度計,成天數回的觀測,以決定是否要開上一整天的除溼機。唉!房子實在太潮溼了!您有沒有翻起自己的彈簧床墊底下看看?聞聞?常有陣陣溼綿綿的霉味、床墊下的木板也常有白白的霉斑點點,看了真叫人難受…….這或許就是現在有了兩個孩子的我不喜下雨天的原由了。您還愛著雨嗎?
下面是巴黎聖母院和巴黎鉄塔陰雨天的景觀:
附記:
羊角村是幾年前媺媺和阿寶到荷蘭遊覽的第一站,那一次的旅行是我們準備迎接第一個寶貝湉湉之前的紀念旅行喲!
那一天下著連綿不絕的串串細雨,我們就坐在一個有著透明遮雨窗的平底木船裏靜靜地任船緩緩在水道中行進、沿途欣賞著這小小水城一間間的半茅草屋(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典風格和建材)
羊角村的簡介: (取材自:http://www.holland.idv.tw/city_gi_a.asp)
羊角村位於荷蘭西北方Overijssel省,De Wieden自然保護區內。冰河時期De Wieden正好位在兩個冰磧帶之間,所以地勢相較於周邊來得低,造成土壤貧瘠且泥炭沼澤遍佈,除了蘆葦與薹屬植物外,其他植物不易生長,唯一的資源則是地底下的泥煤。居民為了挖掘出更多的泥煤塊以外賣賺錢,而不斷開鑿土地,形成一道道狹窄的溝渠。後來,居民為了使船隻能夠通過、運送物資,將溝渠拓寬,而形成今日運河湖泊交織的美景。
羊角村又有「綠色威尼斯」之稱〈也有人稱「荷蘭威尼斯」〉,因為水面映射的都是一幢幢綠色小屋的倒影。這裡房子的屋頂都是由蘆葦編成,這可是比任何建材來的耐用,使用年數少說40年以上,而且冬暖夏涼、防雨耐曬。據說從前蘆葦是窮苦人家買不起磚瓦而用來的替代品,現在的價格蘆葦可是有錢人家才買的起的建材,價格為磚瓦的幾十倍。而這裡的地價也早已水漲船高,所以大部分的居民大多是醫生、律師等高收入的職業,這與從前苦哈哈的困苦情況似乎形成一種對比的時空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