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鎮公所附近,有一家小吃店的餛飩,這幾年來小有名氣,
這家小吃店,我們姊妹小時候曾在那光顧多年.
那時候,他們家的餛飩的確是好吃.
婚後曾再回去吃.覺得味道有點走味了
但是,還是有點像記憶中的味道
又再過了數年,換第二代經營我又去吃了,
就吃過一次,我不再去吃了,
因為味道已不是我記憶中的味道了.
其實,所謂記憶中的味道.應該說是媽媽的味道.
怎麼說呢?
因為那家小吃店的餛飩其實是我母親傳授給那家小店第一代老闆的.
怎麼說是母親傳授的呢?這就要說個故事了.
父親年輕時(日據時代)曾被徵調至南洋.
大難不死回家後.學作木匠養家活口
後來叔叔結婚了,孩子出生了.
作木匠賺的錢已不夠養家活口了.
於是,兄弟改行賣糖果兼賣冰.
又過了數年,孩子又更多了人口眾多食指繁耗..
兄弟倆又轉行開小吃店外加路邊麵攤.
賣米粉.麵.餛飩.大湯圓.夏天兼賣冰.
路邊麵攤是推車式的.每天傍晚推到楊梅戲院 (楊梅唯一的一家戲院)旁擺攤.
麵及餛飩皮都是父親自己製作的.
餛飩及大湯圓的內餡則是母親費心調配出來的
因為.當時人們的生活大都困苦.
正餐都沒得吃了,哪有閒錢吃點心?
所以,一般來消費的大都是大陸來台的阿兵哥及特種營業的女子.
店裡的餛飩及大湯圓的口碑不錯.賣得非常好.
偶而,有些阿兵哥想吃家鄉菜,
會口頭教授父母親.讓父母親做給他們吃
後來,越來越多阿兵哥光顧我們小店.
小吃店就不光只賣小吃了.工作也變繁忙了.
因為包餛飩及大湯圓比較費時,父親建議取消.不要賣.
可餛飩是母親的驕傲啊!因為實在是真的很好吃.
她不想就此失傳,就在她煩惱會失傳之際
剛好有兩位年輕人(劉姓兄弟)計畫要開小吃店.
母親就將餛飩內餡的做法傳授給他們.
順便讓父親教他們做餛飩皮..
於是,餛飩跟大湯圓就在我們店消失了.
想吃餛飩的人,轉而到劉姓兄弟的小吃店去了.
母親對餛飩的那種感情一直無法割捨.
以前店裡有賣時,她一直都捨不得吃.
店裡沒賣了,她反倒是不時的會帶我們姊妹去吃
那對她應該也是一個回憶吧!
等到劉姓兄弟分家各自開店後
出去開的那家味道就全變了,我們姊妹持續去吃老店的
直到我婚後再回去吃.,老闆年老了,換女兒女婿掌廚..
當時,還有那麼點點媽媽的味道.
可換女兒女婿經營之後,
不知是啥原因?味道竟然完全走味了!
現在,想再吃媽媽味道的餛飩我都自己包.
雖然因為醬油的關係(現在已沒有那古早的醬油)味道不是很道地.
可還是有80%的味道,聊勝於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