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08/17 20:21:26 | |
新聞眼/戰車戰機來了 人力呢?![]() 空軍宣布「靜候美方通知」出售F-16V戰機消息,加上先前白宮批准出售一百零八輛M1A2戰車給台灣,兩項我方爭取多年的裝備終獲出售,象徵美方對台軍售的桎梏又減少了一層。但即使美國願意提供新武器,我方的人力與財力能否負擔,在關心國防的人士眼中,卻成隱憂。 面對各方始終有疑慮的募兵制,國防部一路拍胸脯保證沒問題,且不時拋出「編現比創新高」的利多消息。依據最新數據,國軍的總編現比已達八成四以上,國防部預估明年底之前,可望達到九成的目標。 問題是,若分門別類觀察,會發現國防部始終仰賴高司、廠庫、學校等辦公室單位的數字,來墊高總平均數;真正在第一線的步兵、砲兵、裝甲兵等野戰主力單位,編現比始終低於平均。 另一方面,所謂「編現比九成」,原本應該是部隊能夠達到應有戰力的門檻,國防部卻儼然當成高標,似乎達到了就足以歡欣鼓舞、自吹自擂。卻沒想到這代表的是,在目前義務役已經全部退出部隊,而編現比「尚未」達到九成的情況下,國軍的整體戰力根本是低於自己設定的及格標準。 少子化浪潮對國軍將造成更大衝擊。「九年級」的新生兒數量,比起目前的募兵區間少了超過三成。國防部就算明年湊到九成編現比,恐怕也是曇花一現。 要解決上述問題,如果不考慮恢復徵兵,提升軍人待遇似乎是唯一解方;然而,以前天政院公布的明年國防預算數字,人員維持費占四成六,仍高於理想的四成。如果再為軍人加薪,人維比重恐怕將逼近五成,將嚴重排擠軍事投資與作業維持支出。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