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05/27 20:20:45 | |
搶先直擊/雲豹裝甲車二代再進化首度曝光![]() 國人自製雲豹甲車已服役,但外觀結構常被外界批評不夠現代化。國防部軍備局209廠去年研發出「雲豹二代」首輛M1樣車後,再度以瑞士食人魚裝甲車(Piranha)為目標,以全新底盤研發M2樣車,目前正進行初期作戰測評。外型流線、充滿科技感的新車,日前在集集附近的公路上首度曝光! 濁水溪試車 外型提高一檔次 軍備局以「輪型迫砲車研製案」,研發新型8輪迫砲車,去年原已研製出號稱「雲豹甲車二代」的M1樣車,但為因應陸軍需求,另以瑞士食人魚裝甲車(Piranha)為目標研發M2樣車,新雲豹因此再度「進化」,外型設計再提高一個檔次。 M1與M2樣車近日利用在集集209廠附近的濁水溪床進行戰術測試,新車在往返機動過程中,被本報鏡頭目擊。 ![]()
雲豹第二代進化型的車體依新型迫砲武器系統需求設計,今年底測評合格後,將依陸軍需求產製所需81公厘迫砲車型。 研發案進入最後一年 成果將展現 軍備局表示,迫砲系統是戰場上重要的步兵火力支援武器,為提高殺傷力與機動性,研發車載式系統為國際趨勢;軍備局亦於106年起啟動研製案,預計108年度完成P2樣車及初期作戰測試評估。 全案規劃於106年至108年研製M1及M2底盤載具兩輛,預算總計1億900萬元;全案預計在今年7月31日完成初期作戰測評,年底前完成結案報告核定。 軍備局說,陸軍機步旅自民國75年起陸續服役的CM22、CM23迫砲車系列履帶型車輛,已無法滿足未來作戰需求,為利快速部署並提供戰鬥部隊適時、有效與持續支援,因此研製輪型迫砲車,運用在反登陸、灘岸及城鎮作戰,新車結構將可承受120公厘迫砲彈全裝藥射擊的後座力。 ![]() 軍備局表示,最新的輪型迫砲車具快速機動力、強大打擊力、綿密偵搜力、靈活指通力及高自製率等特性,全系統完成研製開發後,除節約全壽期後勤支援成本,並可滿足未來甲車之戰術運用與戰場支援。此案己進入最後1年成果驗證展出階段,並作為陸軍下達量產決心的依據。 火力提升 射程提高25% 軍備局強調,未來輪型迫砲車可快速部署至戰場,配備「新式車裝迫砲系統」為高殺傷力戰鬥支援裝備,特點是火力強、威力大,執行火力支援任務時,使用之武裝備與輸具,可達增援防衛任務目標,擴大國土防衛安全縱深。
軍備局說,為增加迫砲的射程,軍備局特別開發XTC103 81公厘增程彈,射程可達6公里,比現在的4.8公里還遠,可大幅降低遭敵人攻擊的可能性。 ![]() 提升國防戰力 商機近百億 最新的雲豹二代M2樣車在完成測試後,除將全面汰換陸軍現有CM22、CM23迫砲車外,也將是陸軍未來「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的基礎。而提升型的雲豹甲車二代,所有新車型與現役雲豹70%零組件都通用,商機之大近百億可期。 第二代雲豹車體是配合新型迫砲武器系統開發,將產製81公厘迫砲車型。另軍備局將以雲豹甲車為基礎,針對引擎、懸吊、變速齒輪及傳動等系統進行性能提升,以滿足軍種戰術需求。 陸軍機步旅現已全面換裝雲豹甲車,適於快速機動,但火力支援仍須仰賴傳統履帶戰車,而戰車行駛速度跟不上輪型甲車,軍備局因此決心研發機步旅用的「輪型戰砲甲車」。而藉由此案全系統整合,也希望凝聚下一代戰車研發能量,為下一代戰車研發奠定基礎。 輪型戰砲甲車 抗彈力提升 據軍備局規畫顯示,研發中的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主要武器是105公厘戰車砲,次要武器系統是7.62公厘同軸機槍與12.7公厘車長機槍遙控槍塔;動力底盤載具則以雲豹甲車進行系統性能提升,滿足軍種需求。 而抗彈能力,將由抗25公厘穿甲彈提升為30公厘穿甲彈,提升抗彈性能及戰場人員存活力。穿甲力則須在2000公尺以上貫穿500公厘均質鋼板。 集集209廠 國軍戰車之家 ![]() 位於集集線「龍泉站」附近的軍備局209廠,自民國91年執行「雲豹專案」研發及陸軍「迅馳專案」量產任務,已成為「雲豹之家」。 而距209廠約半小時車程的濁水溪,複雜的河床地形與滾滾濁流,經常成為新型雲豹甲車測試越野性能的天然場地。 209廠目前以現有陸軍、憲兵雲豹8輪甲車、30公厘機砲車及人員傘具為量產目標,同步開發8輪甲車衍生車型、投物傘及高空滲透傘等,目前除雲豹二代研任務外,也正執行CM34 30公厘機砲戰鬥車量產任務。 國防部規劃在集集建立亞太8輪甲車、傘具生產及維修銷售服務中心。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