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也有德蕾莎
歡迎今天的特別來賓:中壢靈糧堂王桂華牧師
侯剛本 採訪報導
中壢靈糧堂,一個在大桃園地區,名聲響亮的超級大教會!
當你走進這座叫人倍感溫馨的會堂時你會發現,在這裡,進出著不少品性敦厚與人為善的「人間極品」們。甚至很可能一不留神,你便會從教會裡人與人之間,溫暖真情的攀談互動中,好似以為進到了「桃花源記」裡,那畝理想烏托邦的美麗新世界……
寫在採訪前
此次為了落實「重現新台灣人價值」的徵文精神,攪盡腦汁的我左思右想著,應該如何從大腦位元記憶中,翻箱倒櫃覓尋某個足以代表「新台灣精神」,且未被社會大眾彰顯表揚的「神秘人物」,做為這次的深度報導題材時……;正在前思後想沒有主意的時候,那天突然收到由中壢靈糧堂寄給我,去年協助該教會執導聖誕節大型晚會的活動照片郵件包裹時……
感謝主!那個踏破鐵鞋不知從何下筆找誰寫起的「神秘人物」,透過歷歷在目的照片,喚醒了我身邊真的有位,足以代表「新台灣精神」的王桂華牧師。
結識王牧師,完全是因著一場偶然的工作機會下。由於我女兒的乾爹是該教會的傳道,正好那年暑假教會正愁著張羅幫忙策劃聖誕節的人選時。於是,就在托我女兒義父尤昭然牧師的引薦之下,讓我得以有如此近距離的機會,接觸到那位台灣教會界傳說中,「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王桂華牧師。
在我尚未正式認識王牧師之前,曾經聽過太多透過「靈糧堂系統」神職人員們的輾轉口述,以致當我藉由眾多他人的口述,試著編織這位未婚女牧師的「圖像」構連時;想想一個能夠統領加總起來上千人,且分別座落在大桃園地區四個不同地方(中壢、楊梅、龍潭、新屋)的牧者,很難不讓人有此這般推論,王桂華牧師應是「台灣教會界的武則天」。畢竟一個「女流之輩」,能夠一肩挑起如此重大神聖的使命與託付,倘若這婦人要是真沒有個三頭六臂,又該如何「降」的住那群,中壢地區人口結構如此多元複雜的「新興工業城市」眾家百姓?
人算不如天算。不料,當我用我那「自以為」的刻板印象,所建構幻想出來的王牧師,竟然全在去年八月底的那場,由中壢靈糧堂所舉辦的「聖誕節第一次籌備會議」中,因著見到王牧師的「廬山真面目」後,從此所有那些「三頭六臂」
的幻想,完全在見面後被顛覆地一乾二淨……
「你好,我是王桂華……」
天哪!王…桂…華……;一個台灣教會界「天后級」的大人物,當他站立在我的眼前時,竟是如此親和平易近人……!甚至向來亦是「外貌協會」會員的我,從王牧師的穿著長相甚至言談神韻,容我不得不這樣「忠實描述」,王牧師簡直就是「全中壢最平凡到已經不能再平凡的歐巴桑」……
剎時間,整個人的精神狀態,讓整場籌備會議即或身為導演列席其中的我,心裡的波濤翻湧,全被「從前風聞有你,如今親眼見你」的王牧師,讓我再度陷入又是一陣陣難以說服自己,覺得這一切實在是太不可思議的難言迷惘……
平凡生平
生長在台南小康家庭的王桂華牧師,從小在家人的呵護之下,一路平平順順地快樂成長。台南女中畢業後進入東海社工系繼續深造的王牧師,就是在大學期間接觸到基督教的信仰。
大學畢業後,個性溫和的他,進入台南奇美醫院擔任社工室主任。然而,在這樣一份安逸穩定的工作中,王牧師似是看到了人生惟恐從此平淡無奇到沒有任何一絲挑戰性,渾渾噩噩的虛度一生時。於是,受洗後的王牧師,便開始在自我生涯究竟又該何去何從的反覆思索中,歷經透過多次禱告尋求的求證之下,最後王牧師便毅然辭去醫院社工室優渥穩定的工作,從此進入神學院接受神職訓練的裝備課程。
曾經是王牧師神學院的同班同學,如今亦同樣服務於台北靈糧堂的林德安牧師說:「桂華以前當學生的時候很安靜、很低調,但做事十分的認真。以前看他在教會(台北靈糧堂)帶團契時,都沒有想到如今的他,竟是一個如此有衝勁有活力,且可以用短短幾年時間,在大桃園地區快速開拓教會穩定植堂的使徒型牧者,這一點是許多當時身為同學的我們,大家皆都始料未及的」。與王牧師同樣熟識多年,目前服務於台北興隆教會的劉曉亭牧師亦表示,王桂華牧師確實是個思維結構細密,組織邏輯概念清楚,但行事為人不可多得地一位,十足謙沖溫和的領導者。
或許以一個來自台南,但卻將生命中最寶貴精華的歲月獻給中壢地區的王桂華牧師,這些年在他積極帶領教會投入許多桃區地區社會福利工作,以及關心許多在地失喪靈魂的種種神職服務中,特別是近幾年更以快速開拓教會,並且一路穩定植堂的亮麗成績裡,以致進而逐步提昇大桃園地區基督徒人口比例的這位看
似安靜低調,甚至極不起眼的女傳道人所作所為,如今不知跌破了多少台灣教會界各大門派(長老會、浸信會、聚會所、神召會、信義會……等)牧者傳道人們的眼鏡。
「其實我什麼都沒做,這一切全都是上帝自己做的。甚至這些年上帝更是賜給我許多許多,像我這樣乏善可陳的人身邊,擁有一群精明幹練且願意忠心委身的好同工。也因為這群同工們的積極投入參與,中壢靈糧堂才能服事這麼多需要幫助的人……」。不卑不亢的王牧師,依舊謙遜毫不居功地感恩說道。
回顧這些年來王牧師為中壢所做的種種令人「嘆為觀止」的神蹟奇事,突然讓我想起了九O年代時,那個譜寫數千首中國基督教民族聖歌,現居河南某偏僻村落的村姑小敏。「或許上帝特別喜歡使用那些看來極不起眼,但卻總是能夠為永恆計劃成就大事的謙卑使女吧……」;劉曉亭牧師有感而發地說道。
由於篇幅實在是太有限的關係,我真的無法細數這些年到底中壢靈糧堂為這塊土地,做了多少數算不盡的大小善事。但就單單從我下筆執行採訪直到截稿的這段期間,我親自參與教會才剛結束執行整整一年,協助桃園縣政府社會處老人福利科所委託辦理的「愛心送餐」工作;以及教會這幾年來,由全體會友們自掏腰包採以專款奉獻,所積極推動提供弱勢家庭免費課後安置學童的愛心陪讀班。
所有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說起吧……
不凡工作Ⅰ:老人送餐
說到老人送餐的服務,可不是你我想像中只是幫忙「送個餐盒」那樣簡單!
光是要去張羅招募多少志工,志工們還先得經過職前訓練後,以致才能展開送遍全桃園縣十三個鄉鎮兩百多個有需要(獨居、身障、弱勢家庭……等)的老人愛心送餐服務。且送餐的運送流程不但得「定時定點,準時送達」之外;老人家們各自不同的飲食習慣,什麼忌口、什麼愛吃、什麼不能多吃、誰吃素誰又吃葷……;光是一堆瑣碎繁雜的問題,要真一個個認真起來的處理,可也夠足以把人活活地搞得「七葷八素」了。
慢慢地,這些送餐員除了送餐之外,還得接受教會一系列的諮商陪談訓練,邊送餐邊兼做同時關懷探訪老人家的貼心天使;整個年度送餐的事工,前前後後動員全體教會數百人次人力,以及數算不盡的物力財力心力……傾全力傾巢而出。「你知道嗎,當王牧師接下幫忙政府送餐給老人的這段時間,這一年簡直是把全教會搞得人仰馬翻」,教會某傳道人表示,「不過,事後回想起來,能夠為老人家們盡點兒棉薄之力,送著送著久而久之,其實人也都是會有感情的」。
當然,向來低調且自認為乏善可陳的王牧師,倘若不是桃園縣政府社會處老人福利科的社工員爆料,恐怕我還不知道王牧師在整個送餐的「內幕」中,竟然還幹下了這樣一樁,不為人知的「好」事……
社工員鍾淑文接受採訪時坦言,「其實我們政府單位很難得碰到像中壢靈糧堂這樣優質的民間協力執行機構。」鍾社工員說,「當王牧師收到所有老人福利科指定需要送餐的名單時,他居然還額外花時間,一個一個挨家挨戶地去探訪,用心認識關懷每一個老人家,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以及目前身心靈上的種種需要,並且一一詢問他們,除了政府單位能夠扶助他們的部份之外,教會這邊還有沒有其他能再為他們額外服務的地方……」
天哪!王牧師果然是個學社工背景出身的神職人員,「坦白說,王牧師那種『比社工還社工,比牧師還牧師』的超級愛心,連我自己身為一個社工員,想想都覺得自嘆不如……」鍾淑文還說,「不說你還不知道,定時定點送餐關心老人也就罷了,王牧師居然還透過教會,逢年過節還預備禮金,慰問這些孤苦無依地老人家耶……」鍾淑文充滿感激意猶未盡地表示。
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41~42節處這樣說道,「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王牧師如此服事老人「多走一里路」的愛心,也難怪乎即或結束了政府單位委託的老人送餐服務工作,至今全桃園縣社會處老人福利科的全體同仁們,都還念茲在茲地念念不忘,中壢靈糧堂簡直是桃園縣政府社會處有史以來,合作最愉快的外展協力單位。
去年聖誕節晚會節目開始前,教會還特別製作了那一年為老人送餐的幕後花絮。只見隨著影音傳送的放送之下,台下那群不只是應邀前來參加聖誕晚會的全桃園民眾,甚至前排一字排開一個個坐著輪椅、吊著點滴,一年來接受教會愛心服務的老翁老嫗們,看著歷歷在目的點點滴滴,現場更是賺盡了所有與會來賓們,澎湃激動的真情熱淚。
不凡工作Ⅱ:弱勢家庭課後安親
如果我自己不是個為人父母(特別當我還是個非常在意孩子學習養成背景的龜毛父母),否則我真的很難同理體會,原來在孩子的成長世界裡,早在大前研一還沒有開始發下如此預言之前,我們的孩子們已然活在一個「輸VS贏」在起跑點上的殘酷「M型社會」..…..
話說中壢靈糧堂隔著一條環北路的對面便是新街國小,正好教會裡亦有幾位服務於新街國小的會友。由於該教會向來重視兒童教育工作,因此早在2005年起,教會上下便取得了關懷弱勢兒童的共識,希望未來無論動員多少教會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說什麼就是要把這個專門提供弱勢家庭的免費課後安親班承辦起來。
當然,開辦一個安親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幸中壢靈糧堂的會堂擁有現成的軟硬體設備,加上教會裡人才濟濟,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攜手同心不分你我捲起袖子,充份利用教會會堂平常週間「養蚊子」的時間,開放所有設備器材,並且結合會友們各項專才,展開各項課後安親的才藝課程。
由於這個事工完全出於教會自己獨力運作,並沒有來自政府部門甚或其它民間財團基金會的奧援贊助,故而基於考量教會每年在這個龐大事工的開銷上,得盡量以兩百萬元為預算考量之下,於是便在免費收容的孩子數量中,得設定出最多不得多過五十人的限制。至於每一個課後送來教會接受安置與課輔的孩子們,教會則會評估學童們的原生家庭環境,是否來自單親、低收入戶(需提出清寒證明)、隔代教養、親屬寄養……等諸多符合「弱勢」的相關條件後,便開始為這群孩童展開各項課業、品格、才藝、生命的課後服務。
一位負責安親事工的老師說,「剛開始這群小朋友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問題。有的生活衛生習慣不好,有些則是功課老是跟不上,也有家境貧窮選擇自卑自閉者,更有不乏脾氣暴躁成天在學校惹事生非的頭痛人物。」然而,當這群「烏合之眾」在教會安親班所有老師們「長期免費」,不計成本用盡無限愛心與耐心的調教之下。久而久之,小朋友們不但擺脫了原本來教會之前,那些個人來自或自己甚或他人所給予種種,負面的刻板印象標籤之外;如今如果這些老師不說,可能也沒有人看得出來,這一個個自信陽光神采奕奕的孩子,竟然是出身來自你我無法想像,破碎不堪的原生家庭。
那天下午我去採訪時,正好孩子們才剛寫完功課,準備由一群教會大專團契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彈著吉他帶著他們唱著一首又一首,聽人便叫人倍感歡喜快樂的敬拜歌曲。
「神真美好,神真美好,神真美好,祂對我真好……」
「主耶穌愛我,主耶穌愛我,主耶穌愛我,聖經上告訴我……」
小小年紀戴著深度近視眼鏡的小帆,聽說是個調皮搗蛋的過動兒。不過,因著來到教會課後安親班的這段時間裡,他變得愈來愈喜歡來教會,以致慢慢地即或到了週末假日,教會沒有提供安親課輔的服務,他還是願意跟著一起參加所有教會會兒童設計的兒童團契、兒童主日學等大小聚會。「我以前待的那個安親班很爛,老師又很兇,動不動就罵人,甚至還會體罰學生。可是我覺得來這裡,發現這裡的老師都對我很好,也都很愛我,愛到有時候我都會覺得,他們比我的家人和學校的老師還要愛我」。小帆說。
不只是小帆,活像個傻大姐的婷婷,當他描述對教會安親班的看法時,他居然告訴我:「這裡的午餐和點心都很好吃,可是每次都準備地不夠多,害我想多吃一點都不行」。原本自我成就低落自卑的婷婷,幾個學期在教會安親班的改變,如果負責安親事工的老師沒有告訴我,真的叫人很難想像,一個如此陽光活潑的快樂女孩,竟是來自一個破碎不堪的變奏家庭。
本來在學校課業成績一向落後的小慈,這些日子在教會安親班老師們的鼓勵與陪伴下,不但功課都慢慢趕上了,甚至寫起作文來用字遣詞也都有模有樣。曾經在某一篇名為「我心目中的天堂」作文中,小慈居然充滿感激地透過文字真情流露寫道:「我喜歡來教會安親班,這裡是我心目中的天堂。我好愛這裡的老師,好愛這裡的同學,好愛好愛中壢靈糧堂。如果你問我哪裡是天堂,我會告訴你,教會安親班是我心目中永遠的天堂……」
除了小帆、婷婷、小慈之外,當我試著和其他每個身旁熱情的小朋友們侃侃而談時,從他們眼神中所回應給我的自信與神情舉止,居然完全沒有任何一個人,露出絲毫半點出身於「弱勢家庭」的蛛絲馬跡,反倒這群孩子所給予我的,是另一種來自「名門望族」的尊貴氣質。
由於教會長期所投注付出的愛心,使得這群孩子們身後的家長通通都感覺到了。甚至原本可能有些對基督教信仰「不太友善」的家長,因著孩子在教會所設置的免費課後安親班中,得到莫大的造就與栽培。漸漸地,這些家長也願意放下他們原初對宗教排斥的心防,純粹用一種「人與人交心」的真情交流,開始和教會產生好似「融冰之旅」的良性互動。甚至有些家庭更願意慢慢地花時間委身在教會,參與各項教會裡大大小小的服事,讓先前自己的孩子在教會裡,所得到的關懷與幫助,透過自己同樣以行動為教會付出,讓愛傳出去。
誠如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40節說道:「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畢竟,教會的存在,就是要幫助地上所有失喪的靈魂。不光是大人,甚至年紀小小的孩童,皆都各自存在著大大小小不為人所能同感體會的心裡創傷。「雖然教會每年花好幾百萬投資在一群,不見得立即看的到果效的弱勢家庭孩子身上。但我深信,教會這樣的繼續擺上必蒙神的悅納,因為誰也無法預料安親班裡所收容的這群孩子們,將來上帝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高舉他們,造就他們,成為未來國家與社會的棟樑……」
王牧師如是說。
不凡工作Ⅲ:重建家庭
不論是從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甚至神學的角度而言。「家庭」,確實是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個最基本到不能再基本的初級團體結構。
很多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家,但最討厭的也是家。我們最愛的是家人,但傷害我們最重的,往往同樣也是我們的家人。
結束了協助政府社會單位執行整整一年的老人送餐工作後,王桂華牧師所率領的中壢靈糧堂,除了繼續推展弱勢家庭學童課後安置的事工之外,目前教會更是開設許多促進家庭親職幸福和樂的種種課程與講座,廣為邀請所有的教會會友與社區居民一起共襄盛舉,目得只是希望透過由中壢靈糧堂開始帶頭做起,鼓勵大家一起共同營造,一個看起來是那樣的「理所當然」,但實際落實過程卻是如此艱辛不易的「幸福家庭」。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原生家庭給予我們太多太多愛恨交織的愛與傷害」,王牧師說,「然而,當這個家庭概念已經被快速脈動的社會日漸淡化,在這個已經「生病的時代」裡,神感動我有重建家庭的責任與必要。即或這樣重建家庭的工作,比起之前那些看起來很「炫」的事工,相較之下是那樣地回歸根本與不起眼。但其實很多的問題歸根究底,還是得從根部開始治起,特別是整個家庭的重建。如果我們把家庭建造的很健全,相信一定能夠為混亂的世代,帶來正向的質變,每顆心也都可以享有屬於自己對家庭的溫暖,期待與希望」。
一旦有了幸福健全的家庭,或許爸爸就可以每天回家吃晚飯,媽媽更可以無微不至的照顧每一個家人,孩子也可以在這個舒適溫暖的家中,無憂無慮地快樂成長。從此家裡不再有家暴,父母不再有外遇,家人不再有任何破壞家庭的劣質惡習,甚至家人之間不會再有拆毀家庭幸福的負面情緒。
這,才真正叫做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
還有多少未完可期的超凡願景?
由於這些年來的經濟不景氣,連帶導致失業率、犯罪率、離婚率……等社會負面效應數據顯示報告節節高升的此刻;特別是當中壢這個同時具有工商住家、台閩客原、外商外勞「族群融合」的新興多元大熔爐工業城裡;撇開城市人口結構的複雜程度不談,光是這群共處此地所擁有各自種種午夜夢迴的客途鄉愁、工作情緒、婚姻問題、家庭困境、學業前途…….種種身心靈上的需要,此時此刻中壢靈糧堂,好似一盞24小時守護城市心靈的溫暖明燈。
王牧師說,「當我為這個城市,特別是為這地的居民禱告時,我感受到整個中壢有著一股不快樂的靈、憂傷的靈和失喪的靈。我真希望這些不快樂的人,以及社會角落裡每一個憂愁失喪的人們都能夠到這裡來。因為中壢靈糧堂真的真的非常願意,成為每一個人心靈的家,每顆生命最安全的避風港」。
一個生在台南的平凡女子,這些年來擱下天下女人人人憧憬的幸福婚姻,不顧一切燃燒生命中最寶貴的青春歲月,全然無私地獻給中壢這個許多人(包括王牧師自己)的「異鄉」時……;行筆至此我才發現,好似德蕾莎修女「犧牲自己,奉獻一生」的精神,在王桂華牧師的身上,我也清楚接收感受到了這份「愛」的力量!
原來,中壢也有德蕾莎,他的名字叫作「王桂華」。這個名字不僅是中壢靈糧堂「主任牧師」的精神象徵,他更是桃園縣政府最最讚賞的合作夥伴,以及全體教會會友們共同敬重景仰的賢達智者。看似平凡卻是如此不凡的他,更是時時刻刻用他那屈跪的雙膝、祈禱的雙手,以及未曾停歇的眼淚,好似人間天使地為著中壢,為著全台灣,為著整個始終紛擾不休的紅塵世界,繼續忠於他那篤定的信仰,默默為每一顆生命祝願著、祈禱著、守望著…….
採訪後記
還記得整個採訪過程中,十分謙卑客氣的王牧師不斷地向我再三確認:「你確定這次你真的要訪問我嗎?像我這樣乏善可陳的人,你不覺得還有很多比我更好的人選嗎…….」
是的!以往只能透過教會界的人們,用王牧師那些早已被眾人「傳為佳話」的片段美談中,拼湊建構著我腦海裡「傳說中的王桂華牧師」。如今,就像聖經約伯記所說:「我從前風聞有你,如今親眼見你」的感動。即或此刻都已經離上次結束的訪談好些時日了。然而,一旦當我想起王牧師的面容,回想他在訪談中所說過的每一句話,那份足以折服人心「愛」的力量,至今依然久久不能散去。
王牧師的生平作為,讓我想起了前些日子暢銷一時,由Ken Blanchard與Phil Hodges 所著,何修瑜翻譯之《僕人領導》一書(2004,商周出版)。誠如書中所言,即或一介恰如王桂華這般的平民女子,卻能統領成千上百人次「區域型大教會」的行事領導風格。且治理教會過程中,完全不需用到任何好似武則天的威嚴霸氣,甚至企業女強人種種玩弄權勢的管理作風。如此好似「耶穌為門徒洗腳」的領導風格,這才真是貨真價實且不折不扣的「僕人領導」!
※特別感謝
劉曉亭 先生(台北興隆教會主任牧師)
林德安 先生(台北靈糧堂牧師)
鍾淑文 小姐(桃園縣政府社會處老人福利科社工員)
小帆(中壢靈糧堂課後安親班小朋友)
小慈(中壢靈糧堂課後安親班小朋友)
婷婷(中壢靈糧堂課後安親班小朋友)
以及中壢靈糧堂全體會友傾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