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到底要怎麼考?我不是考科老師,我沒有考科老師的意見,我只有家長的意見。
每次看到教育專家們在夸夸其詞的時候,我打從心裡感慨:大人們真的是自相矛盾啊。
一面口口聲聲說「孩子的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要廣泛的閱讀」;孩子真的在看一些小說散文的時候,又要罵他們「看這些沒用的書浪費時間」、「快點去唸書準備考試」。
開會的時候冠冕堂皇的說:「孩子要多多試探、適性發展」;等孩子真的要選填志願了,每一分教育成本都算計著何時能夠回收。
功利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但是,請用一致的價值觀和態度來對待孩子。
大人們開口閉口道德人性,等孩子也跟著說道德人性,大人們就又改口說競爭力,等孩子也跟著說競爭力,大人們又換成說藍海。
到底是要怎樣?
終於有些孩子看穿了這些大人的把戲,再也不跟著人云亦云,就會被扣上叛逆的帽子;等這些叛逆的孩子憑藉獨特的創意終於有了成就,大人們又回頭稱讚人家:「勇於走自己的路」。
我真的是受夠了。
我不管其他的大人怎麼樣,也不想理會官大學問大,連教授博士的言論都自相矛盾了,市井小民又能如何。
但是,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要有自己的想法。
教育有某一種天真的理想,不容旁人指指點點。
你認為:教育就是要讓學生畢業後立刻能夠就業,OK,請堅持下去,而且,明白的告訴每一個質疑你的人,把你的理念解釋清楚。
我認為:教育就是要讓學生能夠養成獨立的人格和價值觀,我也會堅持我的理念。
教育因為有不同的理念的堅持,同時要求著技術與態度,我們的孩子在其中建立了完整的人格。
唸書當然不是為了考試,學習本身就是目的。
我從學習得到很大的樂趣:看懂了論語或 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學會了勾股定理或牛頓運動定律,做出一道工夫菜或手工餅乾,縫完一個布偶或寫完一支動畫,都讓我由衷的喜悅。
我只希望,我的孩子能夠體會到這樣的樂趣,純粹的心靈的樂趣。行有餘力,盡可能影響我的學生,用好奇的心,優游在這個有趣的世界。
各位大人,麻煩一下,想清楚你的理念是什麼,然後,堅持下去。
孩子不在乎大人功不功利,孩子在乎的是大人心口不一,搖搖擺擺,沒有原則,沒有勇氣為自己的理念辯護。
大人們請示範真正的勇氣,深沉而全面的思考之後真正的自信。
功與利是否隨之而來,就不必在意了。
本文於 2009/11/30 15:13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