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長已經開槍了,算是有guts!
不過,接續應該怎麼做才是重點,因為此報導說最後是由招聯會決定,即令教育部都只能樂觀其成,這是令人對這則報導無法感到興奮之處,因為招聯會就是讓台灣教改破功的奇怪單位。
台大及一些大學,對於指考科目採計愈來愈多,又想要進入百大,確有必要對社會交代,這樣紙筆測驗錄取的學生,難道未來學術成就都一定可以大於近日獲ISEF大獎的中女中曾同學?招聯會確有責任交代目前愈採計愈多科,到底是為什麼?教育本質與意義又為何? 如果學術研究單位連這樣的相關性都講不清楚,為何納稅人需要給五年五百億?
【新聞整理】
指考採計科目多,可望減為三科
國語日報 98.5.16
|
陳祥麟/臺北報導
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最多考六科,考科是否太多?多所高中校長昨天在全國大學院校教務主管聯席會議中建議,近年大學採計指考科目有逐年增多趨勢,造成高中配課困難,學生課業壓力沉重,希望從九十九學年度起,降低指考採計科目為最多三科。教育部表示樂觀其成,將把建議送交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研議。
大學教務主管聯席會議中,高中校長和大學教務長針對「因應九十九學年度高中新課綱實施,大學招生策略新思維」展開對談。與會高中校長普遍認為,大學各校系採計指考科目越來越多,如果高中九九新課綱實施後,大學指考採計科目數仍維持最多六科,將對高中教學產生重大影響,包括課後輔導將成為主流、高中配課困難、課程發展委員會成為爭取教學時數大會,以及高二增加輔導課,這些現象都不利高中生學習和身心發展。
高教司表示,考量大學選才應吻合高中課綱、教學,且降低採計科目,才有助於活化高中教學,因此,大學選才可透過加權採計計分科目,錄取具關鍵能力的學生,並不是考越多就能錄取能力越好的學生,建議各大學應從九十九學年度起,降低指考採計科目為至多三科。
會議中也通過多項招生變革建議,包括大學應針對近貧和突遭變故家庭考生,提供報名費減免,並訂定合理報名費標準和公開收支情形;甄選入學應更審慎處理錄取名額不足情形,並檢討在大學招聯會訂定分發入學最低登記標準後,各校系是否再訂最低入學標準;簡化進修學士班考試方式,放寬考試項目限制;提高碩博士班甄試招生名額比例,同意甄試錄取生取得畢業證書,可提前入學。教育部表示,這些建議將作為修訂招生辦法審查作業要點的參考,賦予大學更大的招生彈性,並簡化試務作業,兼顧招生公平性。 明年指考分發 最多採計5科 2009-05-16 中國時報 陳至中/台北報導 明年考大學的高中生有福了!教育部十五日宣布,將修改大學招生辦法,把現行考試分發採計上限由六科改為五科,可望大幅減輕考生負擔。舉例來說,想讀醫學系的學生,現在必須考六科、且科科高分才有機會錄取,明年就只考五科。 不過,高中校長認為五科還是太多,建議將上限訂為三科,並依學群分類,同一學群的科系採計相同的科目,以利考生選擇。 原規定,指考九個考科中,大學各系組可選擇三至五科採計作為分發依據,去年起加入「公民與社會」,改為三至六科。以台灣大學為例,約半數系組採計六科,包含醫學、法律、外文等明星科系,諸多學校起而效尤,喧騰一時。外界認為大學只為求「通才」,忽視高中生的壓力。 教育部昨天於溪頭舉辦「全國公私立大學校院教務主管聯席會議」,會中邀請二位高中校長演講,呼籲大學順應九九課綱精神,減少考試分發的採計科目,給學生一點喘息空間。 原只是簡單地提出討論,會後卻有驚人發展!在媒體逼問下,高教司長何卓飛正式宣示,明年(九十九學年度)將「強烈呼籲」招聯會將指考分發採計科目數,向下修正為三至五科,一○一年再進一步調整為三至四科。
何卓飛話一出口、立即語驚四座,高中校長拍手叫好,大學教務主管則議論紛紛。何卓飛表示,招生方式雖由招聯會討論決定,但須送教育部核定,教部擁有最後的掌控權。
不過,台大教務長蔣炳煌則認為,減少採計不見得能真正減少學生壓力,考生若興趣廣泛或想多點選擇機會,跨考不同的學群科系,還是得念好幾科,升學制度應保有彈性。 研究蟲蟲分解保麗龍 中女中曾依晴 揚名國際科展
2009-05-17 中國時報 【陳至中/台北報導】 研究蟲蟲也能為國增光!世界規模最大的中學科展競賽「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會(ISEF)」結果揭曉,我國代表一共獲得十一個獎項,其中台中女中學生曾依晴,以「麵包蟲體內分離出可分解保麗龍之菌種」,包辦微生物學科一等獎在內的五個獎項,總獎金超過一萬美金,是本屆最大贏家。 ISEF有近六十年歷史,今年共有五十六國、一五六三位學生參加,我國派出的十一名學生有六位脫穎而出,獲頒大小不等的獎項,其中又以曾依晴最突出。 曾依晴的作品以麵包蟲為核心,她在一次參觀小學生的科展中,偶然發現某組承載麵包蟲的保麗龍有不規則的缺損,便猜測是被吃掉了。於是她從鳥店買來一千多隻麵包蟲作實驗,掐頭去尾取出消化道、驗DNA,反覆進行研究,終於發現麵包蟲體內具有某種可分解保麗龍的細菌,未來若能將該細菌運用在環保領域,「千年不壞」的保麗龍,也有被分解的一天。 曾依晴因英文口語表達能力較差,在台灣國際科展只得到微生物組第三名,不過該組一、二名從缺,她遞補成為國手,進入台灣科學教育館培訓。 曾媽媽表示,曾依晴國中時被老師發現有科學潛力,便放棄傳統制式教學,帶著她看《觀念生物》、《科學人》雜誌,打厚基礎。高中進入數理績優班,不喜歡乖乖坐在教室,拼命往實驗室跑,老師也能體諒。 除了曾依晴,其他在今年ISEF得獎者包括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江盛浩、北市建國中學譚文皓、嘉義女中林育惠、北一女中史宜平、北市立麗山高中李怡慧和趙予靖等,各獲得美金二百至五千元不等的獎金,教育部也加碼新台幣五萬至二十萬元,並可保送大學。
|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