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石燃料
一 、 煤
(1) 成因 : 煤是植物堆積在地層中,因地殼變動等因素作用,於高溫、高壓及缺氧等條件下,歷經 數百萬年以上的時間,緩慢分解而形成的黑色物質 。
(2) 成分: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並含有少量氫、氧、氮、硫 。
(3) 煤是目前地球上儲存量最豐富的化石燃料,主要分布在北緯 30oC~70oC 之間,按目前的生產 速度,科學家估計可開採 200 年。
(4) 台灣雖然有煤礦,但因蘊藏量有限、煤層甚薄、開採成本太高,已於 2001 年起全面停產而 仰賴進口,為全球第三大煤進口國 。全前煤炭進口量前三名依次為:日本、韓國、台灣。
(5) 分類 : 依碳化程度分為泥煤、煙煤、褐煤、無煙煤 。碳化程度愈高,每克燃燒放熱愈多。
種 類 | 泥 煤 | 褐 煤 | 煙 煤 | 無煙煤 |
含碳百分率 (%) | 50~60 | 60~75 | 75~90 | 90~95 |
燃燒熱 (cal/g) | 2000~3000 | 3000~5500 | 5500~7000 | 7000~8000 |
(6) 乾餾 :將煤隔絕空氣加高溫使之分解的過程,稱為乾餾 。
(a) 煤氣為家庭或工業中重要燃料,主要成分為氫與甲烷 。
(b) 煤溚為黏稠的液體,成分複雜,可分餾出多種有用的有機物質。
(c) 煤焦的用途:
<1> 冶煉金屬的還原劑。
2Fe2O3 + 3C --> 4Fe + 3 CO2
<2> 製造水煤氣 (H2 + CO) 的原料。
△
C + H2O (g) --> CO(g) + H2(g)
<3> 火力發電廠的燃料。
二、 天然氣
(1) 來源:存在於砂石或岩層底的下面,由地面鑿井,此混合氣體即自行逸出 。
(2) 成分:主要成分是甲烷 ( 約含 48~90%) 及乙烷 ( 約含 6~18%) 。
(3) 用途:
(a) 天然氣是大都會區的主要家庭燃料,天然氣為無
臭、無毒的氣體 。
註 :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燃燒,會產生藍色火焰並生
成水和二氧化碳;如果氧氣不足,則 會產生無
色、有毒的一氧化碳氣體或碳黑。
(b) 天然氣是工業上製造氫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以製造氨、尿素及甲醇 。
三、石油
(1) 形成:石油為數億年前的浮游生物及動植物 的殘骸堆積在海底下,逐漸形成沉積物,在缺氧 環境下經細菌作用,將碳水化合物中的氧逐漸耗掉;又因高溫與高壓的作用,經過數 百萬年後,有機物逐漸受到熱裂解而生成的黑色物質。
(2) 成分:石油為多種碳氫化合物 ( 烴類 ) 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為烷類。
(3) 分餾:將原油中的各種成分,依其沸點高低不同的性質,藉加熱方法予以分餾的過程 。
石 油 分 餾 的 產 物 |
成 分 | 組 成 | 沸點範圍 (oC) | 用 途 |
石油氣 | C1~C4 | <20 | 燃料 |
石油醚 | C5~C6 | 20~60 | 有機溶劑 |
汽油 | C6~C12 | 60~200 | 汽車燃料 |
煤油 | C10~C16 | 175~300 | 噴射機燃料 |
柴油 | C15~C20 | 250~400 | 柴油機燃料 |
蠟油 | C18~C22 | >300 | 潤滑油、蠟紙 |
殘留物 | | | 瀝青 |
註:家庭常見的桶裝液態化瓦斯(液化石油氣)是石油分餾的產物,主要成分為丙烷和丁烷。液化石油氣(liquefied petroleum gas,簡稱LPG)。
(4)辛烷值
(a)引擎震爆:當汽油蒸氣在汽缸內燃燒時,常因燃燒急速而發生引擎震爆之現象,此不但損害引擎,且降低引擎動力。實驗顯示,烴類的化學結構在震爆上有極大的影響,不同的烴類以其不同的抗震性。
(b)辛烷值:
<1>意義:燃料的抗震程度以辛烷值表示。
註:辛烷值愈大,表示汽油的抗震爆能力愈大。辛烷值愈小,表示汽油的震爆情形愈嚴重。
註:直接由原油分餾得到的汽油,辛烷值約55,汽車震爆情形嚴重。
<2>標準:正庚烷的抗震爆能力甚差,其辛烷值定為零;而異辛烷的抗震爆能力甚優,其辛烷值定為100。
燃料種類 | 辛烷值 | 燃料種類 | 辛烷值 |
正辛烷C8H18 | -20 | 苯C6H6 | 106 |
正庚烷C7H16 | 0 | 甲醇CH3OH | 107 |
正戊烷C5H12 | 62 | 乙醇C2H5OH | 108 |
1-丁烯C4H8 | 97 | 甲基第三丁基醚C5H12O | 116 |
異辛烷C8H18 | 100 | 甲苯C7H8 | 118 |
<3>測定:95無鉛汽油在標準引擎中燃燒,其產生的震爆程度與95%體積異辛烷、5%體積正庚烷之混合燃料產生的震爆相同。註:汽油之辛烷值95,並非表示該汽油內含95%之異辛烷,因該汽油實際是否含有異辛烷和正庚烷並未被判定。
(5)含鉛汽油與無鉛汽油:
(a)含鉛汽油:早期在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鉛﹝(C2H5)4Pb﹞(俗稱汽油精)當作抗震劑,稱為含鉛汽油。含鉛汽油燃燒會產生鉛氧化物累積在引擎內而損害引擎,於是加入二溴乙烷作為鉛清除劑,可產生溴化鉛排出,但卻也造成鉛汙染問題。
(b)無鉛汽油:汽油中加入甲基第三丁基醚(MTBE)、甲醇、乙醇、第三丁醇等抗震劑來取代四乙基鉛,稱為無鉛汽油。燃燒後不會造成鉛汙染,且可提昇辛烷值。
(6)觸媒轉化器:
汽油燃燒廢氣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會造成空氣汙染。加裝觸媒轉化器,將廢氣轉變成氮氣、二氧化碳和水,但鉛氧化物會使觸媒轉化器阻塞而失去功能,稱為觸媒中毒,因此改用無鉛汽油。
圖片來源:翰林版基礎化學(全)
by 皮夾遺失的化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