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則成語典源於《後漢書·黃瓊傳》。《後漢書·黃瓊傳》記載李固得知好友黃瓊不願聽從皇帝的徵召入朝爲官,即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給黃瓊,勸說他要“輔政濟民”,做一個好臣子。李固說,當今那些名聲很大但表面清高的人往往實際上並沒有什麽水平,他們既混迹於俗世,又不會有多少朋友。他勸黃瓊不要學那些人。在好友的勸誡下,加上朝廷衆多公卿的再次力薦使黃瓊終於同意出仕爲官。永建二年(127年),黃瓊到了京師,入朝即拜爲議郎,旋遷尚書仆射。
成語故事裏的黃瓊,故里爲東漢江夏郡安陸(今安陸市),生於西元86年,爲漢孝子黃香之子,在父親的熏陶下,黃瓊自幼好學,常跟隨父親在尚書台(國家圖書館、檔案館)學習,學識精進。他自幼瞭解了朝廷的許多典章制度和文獻資料,深得父親和其他朝臣的賞識。出仕爲官後,辦理公務嫺熟練達,在朝中議政所提意見既中肯又深刻全面,漢順帝十分看重他,常常按他的建議下旨。上任初年,國家經常發生災異,他建議順帝派人查考歷史,看歷史上災異有無什麽規律,然後按具體情況治理。同時,他積極向上舉薦賢能,許多名士在他的薦拔下得到重用。142年,黃瓊被升爲尚書令,爲了管理好國家大事,他更多地向皇帝進言,懇請聖上必須強化政治,君王處於高位時,要節制自己的欲望,把仁德放在首位。由於治國有功,漢桓帝封他爲候,加賜食邑千戶,但他堅辭不受,一心爲國事操勞,由於過度勞累,黃瓊於164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