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文體裁* : 記事詩 回覆
| | 寄件者: 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 | 傳送時間: 17/9/2004 11:02 |
回覆
| | 第一節 記事詩及作法, 記事詩可說就是[史詩], 因為在文學上, 占著很重要的地位, 他可保存一時代的史事, 或者比史家的記載, 較為詳實而有意義的, 我們知道, 史家的記載, 大多以當時政府所存的檔案為藍本, 而記事詩可以說是採取民間的傳說, 和無關緊要的小事去烘托陪襯, 同時作者還可以發揮一點議論, 較之史的評論來的趣化, 中國的記事詩, 沒有抒情詩發達, 從來作者亦少, 雖有亦頗多長篇, 因為記事詩要有下列幾種條件, 一 要立定一中心人物及有動人的故事 二 要有真理和正義的批評, 三 要有事蹟的貫串, 四 要用客觀的眼光去觀察, 前人的記事詩, 合乎上述條者亦少, 最有名最動人的記事詩, 如無名氏的[孔雀東南飛], 故事是漢朝未年, 寫一婦人和丈夫很恩愛, 而為其婆所不容, 壓迫她的丈夫把她的丈夫把她休了, 可是她與丈夫夫妻間情不斷, 密訂重圓, 但女的回娘家後, 又被壓迫另行改嫁, 男的怪她變心, 女的誓死明志, 結果雙雙殉情死, 全篇一千七百餘字, 是一首長詩, 又白居易的[長恨歌], [琵琶行]都是記事詩, 長恨砍是寫唐明白的寵愛楊貴妃, 招致安史之亂, 明皇逃到四川, 貴妃賜死在馬嵬坡, 後來長安收復, 明皇回京, 思念貴妃, 命方士尋覓貴妃魂魄, 後段雖屬荒誔, 而當時民間必有這種傳說, 作者才能寫得出如此生動流利, 哀感頑艷, 膾炙人口, 若沒有唐明皇這樣多情天子的艷史, 作者恐也寫不出出如此好詩, 又如韋莊的[秦婦吟], 吳業的[圓圓曲]等, 可算是一時代記事詩的代表作, 因為詩太長不便具引, 茲為讀者明瞭, 特舉杜甫記事較的一首, 略備一例 例 石壕吏 杜甫 這首記事詩, [真實]二字是記事詩的要件, 因為空說是不能動人的, 必須抒出具體事實來, 由事顯情, 才能真切, 同時應注意描寫的技巧, 以免枯燥無味, 缺乏生動感人之力, 第二節 寫景詩及作法, 寫景詩的材料最為豐富, 如山水花鳥, 以及自然界的一切景物, 都可以作為詩料, 但是一景物, 各人的看法不同, 所以描寫技術亦因之有異, 梅聖俞說, [凡詩, 意訢語工, 得前人所未道者, 斯為善矣, 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然後為至也,] 所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就是要寫得逼真活現, 使讀者眼前如展開一幅畫, 古人說, [摩詁(唐代詩人王維)詩中有畫], 這就是說寫景詩的功夫, 到了極峰了, 寫景詩的寫作方法, 有下列三種要領 一 從小而大的寫法, 二 從近而遠的寫法, 三 從實而虛的寫法, 寫小, 寫近, 寫實是較容易, 但寫大, 寫遠, 寫虛就難了, 茲分別舉例如下, 例一 初春小雨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是一首贊美初春小雨的詩, 第一, 二句點題, 寫景, 第三句贊美, 第四句從初春最好的景致, 想到勝過三春時繞滿皇都的煙柳陰濃景色, 是[從小到大]的法, 因為一年春好處只是一個人的感想, 且時間亦很短暫, 而三春時煙柳滿皇都影響就大得多了. 例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白雲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郷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一首登黃鶴樓的詩, 起聯是點題, 敘述樓名之由來, 次寫登樓所見的景色第五第六句,是[從近到遠]的寫法, 因為黃鶴樓本身沒有什麼可寫, 且全篇均描寫近的, 不無枯燥乏味, 所以從遠處著筆, 描出晴天時在黃鶴樓可以看到漢陽那邊的樹, 更可見到芳草很茂盛[的是武昌城外的鸚鵡洲, 未聯以懷故郷作結, 例三 次北固山下, 王維 客路青山下,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濶,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郷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上例是作者停舟在北固山下所作的詩, 起聯是點題, 次寫景, 後寫情, 道出客途的淒苦, 情境可見, 由第一句至第六句, 都是實在的景象, 所以結聯把思想凌空一點, 是為[從實而虛]的寫法, 第七句的何字, 可說是虛的伏筆, 結句[歸雁洛陽邊], 就覺得虛無遙遠了, 例四 湖上 徐元杰 花開紅樹亂鶯啼, 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 夕簫鼓幾船歸, 這首是在杭州西湖上的即景詩, 全篇從起句到結句, 一氣呵成, , 非常平實,. 這是最普通的寫景詩與上述三種寫景詩, 要領不同的, 第七章 用典之研究 作詩要求其雅馴含蓄, 可是用典是現代一般人最反對的, 筆者以為作詩用典, 有時也有他的功用存在, 實不可完全抺煞, 尤其是近體詩, 假如是不用典, 完全白描, 根本就太平凡無味了, 因為詩是寓意的, 所以欲求其含蓄, 有暗示力, 必須建築在典故上, 同時詩的詞句組織, 必須較散文經濟, 引用典故, 便是求得經濟組織的最好辦法, 且因近體詩有字數, 聲調, 對偶等限制, 有時就不不藉典故來適應, 所謂[典故]就是故事的意思, 這裡的故事包羅很廣大, 如經,史, 子集等等都是, 但作詩而所的共故, 應以易知易常見者為主, 引用時最好是把典故運用得如自己做出來的為佳, 杜少陵說, [作詩用,典要如禪家語, (水中著鹽, 飲水乃知鹽味)這就是說用典要恰到好處, 使他不著痕跡, 令人初覺, 再看方知其 總,之典故是作詩的一種材料, 刂用時不可勉強湊合, 更不要引用冷噼的典故, 亦不可過於堆砌, 以使讀者生厭 |
|
|
|
|
回覆
| | 寄件者: 萬點落英 | 傳送時間: 17/9/2004 22:40 |
回覆
| |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己惘然, 這首錦瑟, 頸聯與頷連續用了好些典故, 雖其意難解, 但讀起來, 郤令人怠到很美, 百讀不厭, 二避免單調平凡, 詩是寓意的, 如不用典, 完全白描, 就太單調平凡無味了, 如把日叫太陽, 月叫月亮, 實太平凡單調, 茲舉例說明如下, 例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 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 嬴得青樓薄倖名, 上例第二句楚腰即細腰解, 如以腰言, 不用楚腰, 就平凡了, 按楚楚腰一詞, 是楚靈王喜歡細腰的女子, 故後世因稱細腰為楚腰, 又掌中輕就是言身輕, 因漢趙飛燕體輕, 能為掌上舞故稱, 又青樓在這裡是以妓院解, 即現之妓女戶, 以上所指如果用白描法寫出, 就太平淡無味了, 三 可使詩意豐富, 作詩用典, 可藉典故襯托出詩面, 使詩意更加豐富, 例 落花, 未祁 墮素翻紅各自傷, 青樓煙雨忍相忘, 將飛更作迴風舞, 已落猶存半面粧, 滄海月明珠迸淚, 章臺人去骨還香, 句能無意傳雙蝶, 盡付芳心與蜜房, 這藐落花詩, 青樓是引杜牧之遣懷詩未句, [嬴得青樓薄倖名], 第二聯[將飛作回風舞, 已落猶半面粧], [迴風風]典出洞冥記, 武帝所幸宮中名麗娟, 於芝生殿唱迴風之曲, 庭中花皆翻落, [半面粧]是用南史后妃傳, [元帝徐妃昭佩, 無容資, 不見禮, 帝三二年一入其房, 妃以帝眇一目, 每知帝至, 必為半面粧以俟, 帝見則大怒而去], 此詩引用兩個宮妃的典故, 來形容落花,, 把花的美和女子的美聯串起來, 則詩意便更覺豐富, 四 增加詩意深婉 詩是寓意的, 必須求其雅馴含蓄, 如果逕直描一便平淡無奇, 例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上例泊秦,淮起句寫夜掠, 後寫商女無知, 猶唱亡國的,曲無限的感慨, 妙在不言而喻, [商女]是情賣笑的歌女, [後庭]花是南朝陳後主所作的曲子, 綺麗輕浮, 後人評為亡國之音, 按史, [陳後主以宮人大拾等為文學士, 因狎客共賦新詩, 以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曲為靡艷,], 這荒於酒色的陳後主, 終於被隋所滅, 故作者於遊建康時, 夜間泊舟秦淮汀觸景, 發生無限慨, 寫出歌女只知唱曲, 不知曲中有亡國的悲哀, 而還在江那邊唱著後庭花靡艷的曲子, 這樣詩意便覺深婉, 第二節 用典的要領 典故是作詩的一種材料, 但要用得切, 不可勉強湊, 更不可故意 找冷僻的典故, 茲將其要領略述如下, |
|
|
|
|
回覆
| | 寄件者: 萬點落英 | 傳送時間: 18/9/2004 23:03 |
回覆
| | 一 用普通典故, 作詩用是不得己的, 所以入須揀較普通的為宜, 不然用了冷僻的典故詩者不易明白, 則作者的本意, 自然不易表現, 何必多此一舉呢, 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深鎖二喬, 上例題目是赤壁, 第三句[東風不與周郎便]就是用三個時周瑜劉備大破曹軍於赤壁, 諸葛亮借東風, 幫助周瑜用火攻, 打得曹操大敗的故事, 這是很普通盡人皆知的事, 二 引用要貼切, 所謂典故, 就是前人遺留的典例故實, 但古人的事, 難得和今人的事切合不移, 所以用典時, 必須揀取最貼切的來應用, 以免有牽強和廣泛之弊病, 例 寄王晉卿 蘇東坡 欲留嗟趙弱, 寧許負秦曲, 傳觀慎勿許, 問道歸應速, 這是蘇東坡寄給王晉卿的一首押仄韻的詩, 因為東坡有一塊仇池石, 晉卿做詩寄,他借來觀賞, 但東坡恐怕晉卿借去據為己有, 欲又不敢不借, 所以用藺相如完壁歸趙的故事, 來表示他的心聲, 三 引用須剪裁, 典故是整個的, 要用於有限制的字句裏, 非加以剪裁不可, 例 送僧歸日本 錢起 上國隨緣住, 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 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 魚龍聽梵音, 惟憐一燈影, 萬里目中明, 這送僧歸日本, 第七句[一燈影]典出維摩經, 按經裏云, [法有門, 名無盡燈, 譬如一燈燃百千燈, 冥者比明, 明終不盡, 夫一菩薩開道千百生, 令發阿多羅三藐二菩提心(譯言『無上正等正覺心』), 其於道意不滅盡, 是名無盡燈, ], 這裡的一燈是比喻一燈燃千百燈, 即一覺者造成千百覺者, 則道意不滅, 但詩句裡裡的一燈影, 是指舟中禪燈的光影, 亦即比那日本僧, 其意是他的回國傳法, 輾轉無盡, 由此可見一燈影是上述維摩經裏, 揀取一句, 再加改組剪而來的, 四 切記勿用錯 想用一個典故, 如果不能記得很真切, 必須查閱書籍, 否則容易發生錯誤, 茲舉一例說明如下, 鰐去浮潭韓吏部 珠還合浦孟嘗君 就上例看, 好像對得很工整但實際已發生錯誤了, 因[珠還合浦]典出後漢孟嘗遷合浦太守郡不產穀實, 而海出珠寶, 先時宰守多貪穢, 詭人採求, 不知紀極, 珠遂漸徙於交趾郡界, 於是行旅不至, 人物無資, 貧者餓死於道, 嘗到官, 革易前弊, 求病利, 未踰歲, 珠得,還則典故是後漢孟嘗的事, 並非戰國時孟嘗君的事, 一字之差錯襄很大了, 五 不可以重複引用, 引用典故, 一事不兩用, 以免犯重複的弊病, 例如 白桃花 筆者 武陵露井冒霜舒, 不染胭脂艷有餘, 寄語劉郎春欲去, 仙源淡雅雪冰如, 上例桃花既用[武陵], 又用[仙源]就是一典兩用, 就犯了重複的弊病, 如果把結句[源]字, 改為[姿]字 成為[仙姿淡雅雪冰如], 就好了, 六 避免諷剌或過於恭維, 用典如以古人比擬今人, 應注意今人之地住, 禾,華聲望, 是否古人相近, 不然如果誤用不其高明的典故, 今人受者難免疑心你有意諷剌, 同時切勿過於恭維, 以免失去自己的人格, 例如韓昌黎張曙詩, [久欽江總文才妙, 自嘆翻骨相屯, ]這句詩雖然是把張曙的文才比擬江總, 但是江總是個姦佞, 雖然是把他的文才相比, 總令人發生疑竇, 是否韓昌黎有意諷剌張曙亦為姦佞之類, 似此之弔用實屬不宜, 如過於恭維, 亦屬不當, 有失自己的人格, 總之作詩用,典應力求自然, 切莫專從冷僻縫裡找出典故來, 以誇自己學問的淵博, 這種作法, 可說進入邪魔道, 已失去了作詩的本意了, 初學者切不可為訓, 第七章 對仗的研究 律詩最重要的是對仗, [對丈]又名[對偶], 無論是五律或七律, 其頷聯(即第第三, 四 句)和頸聯(即第五, 六句), 必須對仗工整, 所以對仗在律詩裡, 佔很重要的地位, 今人選律詩時, 大都以中間聯對仗工整為居捨, 初學寫作對仗時, 須先明白字性, 其方法可分實兩類, 實字類…..凡名詞, 代名詞…...形容詞等是, 虛字類…..凡動詞, 副詞, 介詞, 連詞, 助詞, 嘆詞等是, 字性明白後, 則對仗的方法, 必須同性的字, 方可作對, 即名詞須對名詞, 形容詞形容詞, 動詞對動詞, 其他可類推, 同時須注意平仄, 平聲字與仄聲字對, 仄聲字應與平聲字對, 絕對不能以名詞對動詞, 或平聲字對平聲字, 仄聲字對仄聲字, 這是對仗的基本原則, 多讀多看, 自可明白, 第一節對仗練習實例………前面已經說過, 對仗的基本原則, 第一是字義相對, 即實字對實字, 虛字對虛字, 這樣才能工整, 第二是注意平仄相調, 即平聲必須對仄聲, 茲分別舉例說明如下, 說到這裡我想讀者對於對仗的作法, 應該有點概略的認識, 請把書合起來, 試行練習一下, 練習時, 何任取一字, 辨明字性是名詞或是動詞, 然後再辨明是平聲字, 還是仄聲字, 最後再依上述去想相對的字對上, 最好初練習時, 把字性分得越細越好, 如名詞一類應分天, 地, 人, 物, 以人名對人名, 地名對地名, 練熟了, 將來運用,來便覺得容易了 |
|
|
|
|
回覆
| | 寄件者: 萬點落英 | 傳送時間: 22/9/2004 9:48 |
回覆
| | 但對仗的平仄, 有時可以活用, 如作對聯時, 通常是一, 三, 五可以活用, 二, 四, 六就絕對不能活用, 必須平對仄, 或仄對平, 換句話說, 作對聯的方法, 不論句子多長, 凡單數字, 平仄可以通融, 雙數字要相對, 至於作詩仍是可以活用但要看用在詩裏的位置而定, 讀者只要多讀者只要多讀多練習, 便可明瞭, 第一節 對仗的方式, 對仗的要領明白了, 現在進一步來研究對仗的方式, 茲分別說明舉例如下, 一 普通平對的作法, 通對, 是容易作的, 又最普通常見的, 其作法是把相似的兩種意思, 分成兩,句兩句的字性和詞藻, 要求其平均, 這種對法其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因此下聯就必須[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 例一 舞女腰肢楊柳軟 佳人顏貌海棠嬌, 例二 半世功名一雞肋, 平生道路九羊陽 ,平對的兩句, 各有一種意思, 並不連貫, 上例[佳人顏貌海棠嬌]的顏字, 照理應用仄字, 今用顏字屬平聲字, 因為是第三字, 所以活用了,如果在仄聲字裡, 可找出與顏字的意思一樣, 且又能與佳人連貫的仄字, 當然更好, 又例二上句第六字應為仄聲字, 今用雞字是平字, 這種情形, 乃是特例, 因其性相對故也 二 仄對的作法, 仄對的特點, 他兩句只是一種意思, 下聯是上聯的說明, 或是把上聯的說明, 或是把上聯的意思充實, 換句話說, 上聯是因, 下聯是果, 這種對法如流水一樣, 故又稱[流水對]如 自言官長如靈運, 能使江山似永嘉, 上例的重點, 在[自言], [能使]幾個虛字, 把上下句的意思連貫起來, 其上句的第一字[自]及第三[官]字, 又下句第一字[能]字, 均是活用, 按上例之平仄,式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句應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 實對的作法, 實對的組成, 其上下聯以實字佔多數, 每句中應有二個以上名詞, 代名詞, 形容詞為構成要件, 但其組織須靈, 切忌勉強湊, 因為過於活剝生吞, 堆砌起來的句子, 是沒有趣味的, 例如,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上例是錄自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七律頷聯, 除[開], [拜], [九], [萬], 等字屬虛字外, 其餘皆是實字, , 四 虛對的作法, 虛對的組成恰好與實對相反, 即虛對所用的字, 以虛字佔多數, 但揀字時, 應以尋常習見常聞的成詞短句, 方見自然, 例如, 且看欲盡花經眼, 莫厭傷多酒入唇, 上例只有[花], [眼], [酒]唇]等四字實字其餘均字 |
|
回覆
| | 五 問答對的作法, 問答對的作法, 顧名思義其句一定是一問一答, 這種對的要領, 在於答, 就是說答要含糊點, 不可得太真實, 以免令人一看便覺, 就率直無味了, 例如…. 誰愛風流高格調 共憐時世儉梳粧, 上例錄自秦轁玉的七律貧女一詩, 六 渾括對的作法渾括對的對法, 必須對於作對的工夫大有相當的認識, 才有佳構, 因為他的成法, 字面上並不求工整, 只要思上能籠統連貫, 例如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上例錄自杜甫之詠懷古蹟, 其五的七律詩, 就面上看, [作]仲[指揮]並不能成對的, 但是以[伯仲之間]和[指揮若定]言, 又似乎可以算對了, 再加上[見伊呂]和[失蕭曹] 就作為很工整的一對, 所以渾括對必須從全句看, 才感覺的, 假如成語短句不熟, 尌起來就很不容易, 因為他比虛對更無跡可尋, 七 交股對的作法, 交股對的作法, 是一句中有兩種相反的意思, 同時上句和下句的相反字, 是交叉相對的, 例如, 一 深葉密花枝少, 日暮星繁月色微, 右例上句[密]字與[少]字, 對下句的[繁]字和[微]字, 同時上句的[密]字和下句的[微]字, 上句的[少]字和下句的[繁]字, 交叉相對, 所以這種交股對作法, 是把似同而實異的事物, 交互運用, 因此又稱[巧變對], 例如…. 清風掠地秋風意, 赤日行天夏日長, 上例是上下節各用一事物, 還有另一種法是用上節的, 例如… 自去自來梁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 上例錄自杜甫之七律, 清江詩的頷聯, 第十竟 擊鉢吟 擊鉢吟又稱擊鉢催詩, 始於南北朝, 按南史王僧儒傳,, 南朝梁竟陵王子良, 與蕭文琰, 丘令楷, 江洪等嘗夜集, 刻燭為詩, 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 蕭文琰曰, [頓燒一寸燭, 而成四詩, 何難之有, ]乃與丘令楷江洪共打銅鉢立韻, 響滅則詩,成皆可觀覽, 宋朝詩人陳師道詩云, [登高能賦屬吾儕, 不用傳杯擊鉢催], 擊鉢吟於清初盛行於福建, 於是傳入臺灣, 迨清之中葉, 詩鐘興起後, 各地興會淋漓, 極一時盛, 而流傳至今, 日據時代, 漸趨衰微, 光復後臺灣重歸祖國懷抱, 於是各垉詩社林立, 經常舉行聯吟大會, 又見興盛起來矣, 第一節, 擊鉢吟的規律, 限制亟嚴, 其初僅有時間之限制, 並無其他格律, 唐宋以後, 漸有命題限韻之煩, 清之中葉, 各地院課, 興淋漓, 釣心鬥角, 而有種種的忌諱, 無形中成為擊鉢吟的規律, 茲分別略述如下… 一 時間限制, [頓燒一寸燭, 而成四韻詩], 這是擊鉢吟最初的規律, 因以前沒有時鐘, 是故以刻燭一寸為限, 其後因感刻燭不便, 改以拈題時, 燃寸許香, 繫於綴錢之縷, 下承以銅盤, 香炧錢墜, 其聲鏗鏗, 以作構思之限, 名之為擊鉢限香, 今則科學昌明, 鐘錶並遍, 故通常於聯吟時, 由與會人共同商定, 自命題始至某時止, 時間一 以擊鐘或其他音響為號, 以示催卷, 而代替往昔擊鉢限香之意也, 二 詩題限制, 擊鉢吟的詩題, 最初並無限制, 由參與者隨興而作, 後來漸漸以拈題決定,之今日本省各地之詩社, 大都是由加聯吟的人, 當場推舉命題人員, 較大的集會, 推選若干人, 共同商定, 如果不能協調時, 可將各人所命之題名, 以抽籤方式決定之, 然後交由大會主持人, 宣佈, 參加與會人員, 應即共同遵守, 不得異議, 三 詩體限制, 擊鉢吟的詩體, 以前其無限定, 由與會者隨意吟哦, 不論, 絕, 或五言, 七言均可, 今大都以近體詩為準, 通常規模較大之集會, 以一律一絕為限, 至於決定五言或是七言, 則是臨時商定的, 四 用韻限制, 擊鉢吟之用韻, 一律以平水韻為準, 不得通轉, 古人亦可押仄韻, 今則皆以押平韻為限, 通常在詩題與詩體決定後, 由大會主持人當眾拈之, 一經拈定某韻, 就是某韻, 其方式是用一竹筒, 內放書有全部平韻之韻目的竹籤, 臨時抽出決定之, 另有一法, 謂之點韻, 其方法任取一書, 隨口口說以某頁某行自第一字起係屬某一韻, 如逢屬仄韻時挨次點下, 至得平韻為止, 此法較為方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