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崑崙坳古道排灣舊部落巡禮(二)文:陳 岳 攝影:陳岳
這是頭目家的石板屋內典藏著文樂社一些古器具這些器具在傳統上都是由頭目傳承保管
檳榔是喜慶的主要禮物它表達豐富之意也是重要的經濟作物
青銅刀是排灣族的寶物之一 , 傳統裡由頭目保管置放象徵尊貴的地位
在聘禮中如有青銅刀陪嫁表示男方或女方和頭目有血親關係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男方送給女方迎親禮物須由頭目陪同女方家長清點過目無短缺無異議後再由頭目與女方家長引領到女方家迎親
部落裡不論嫁娶都是全村人的喜事當天每人會打扮的很漂亮穿著傳統服裝前來喜家道賀與幫忙
在頭目証婚下新郎 新娘一起喝"連杯酒"意指心連心 同甘共苦 白首皆老
在這同時前來祝賀的村落人會手牽手跳鎖鏈蛇舞象徵和樂融融團結友愛
美麗的排灣伴娘
正當我們這群遠道而來的登山客正浸蝕結婚喜氣中的時候、 嚮導尤振成催促趕快上山啦 、 看看手錶十點了我也趕緊催大家到停車場集合、十點三十分我們搭乘由村落人所駕駛的兩部高底盤九人座箱型車往東駛去正式啟開南崑崙古道探索之旅。
清同治十三年、台灣東部的發展是一個新時代的里程開端、在這一年裡日本藉口牡丹社殺害琉球人事件出兵侵擾瑯橋、此事件震驚清廷體認東台灣訪防務的重要性、船政大臣沈保禎奉命渡台督辦海防、為防日軍窺視後山盤據東部、致有一連串的「開山憮番」措施也拉開晚清積極經營東部的序幕、「開山憮番」另一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廢除自康熙六十一年以後所實施對台的封山政策、並開鑿東西聯絡道路以突破台灣東部長久以來的孤立狀態、從同治十三年至光續二十一年、在台灣的南、中、北先後總共開通八條東西越嶺道路、期望於短期內剿番民、移民實邊、以達「以內地之治治之」的目的以防外人窺伺。
晚清雖然經營東部二十一年、開通道路多達八條、但使用的壽命皆不長、光續十一年後東西越嶺道只剩一條須沿途駐紮兵力始能通行的山徑即是"三條崙卑南道"、同治十三年至二十一年間南部先後開通五條越嶺道如下:
(一)赤山卑南道(二)楓港卑南道(三)射寮卑南道(四)恆春卑南道(五)三條崙卑南道
南崑崙坳古道的開闢、肇因崑崙坳至卑南溪深嶺峻、險阻崎嶇、因地勢使然、鎮臣張其光奏請另開闢射寮一路、即射寮卑南段、其路線大致從屏東新卑鄉糞箕湖附近的社寮入山經望嘉社越嶺白露社下力里溪再上嶺力里社、大樹林山(大漢山)於姑仔崙南側下嶺經舊姑仔崙社沿大鳥萬出東海
六尺寬荒蕪蔓生的南崑崙道路現況
一九八四年甲午戰爭、台灣割日、全台嘩然、一九八五年五月日軍由澳底登陸、台灣子民組成抗日軍、全台也掀起抗日活動、居住於深山的原住民也因不慣異族的侵犯紛紛參與抗日、
他們遶勇善戰、神出鬼沒另日軍膽寒、 為了有效征服山地原住民、 日軍警循著清代舊路或住民舊路拓寬開闢能運砲車的警備道、以先進武器一一擊潰各地住民、日軍在征服一個住民部落的同時會在部落出入口設立警察哨、嚴厲管控住民出入、再大致平定原住民一段時日後日警為改善獵殺人頭之野蠻習俗、均在部落附近設置"頭骨塚"將部落所有頭骨集中讓住民祭拜
據古樓社頭目 羅吉安描述、這些頭骨都是取自異族漢人居多 、 日據時期也有日人被殺、<根據文獻記載清將張其光率淮軍開路至望嘉社、曾遭到望嘉社力阻、清軍多人傷亡、 這些頭骨或許是以前的清軍被殺時獵取的>早期的部份原住民基於自衛 、 復仇和証明榮譽、 有所謂出草文化、人頭骷髏架是古代排灣族勇士在出草後保存被獵殺者的頭顱、當做社群守護神。 我們踏步於六尺寬的古道上一路前進、兩側翠綠林木林蔭敝天、潮濕的氣息中韻育豐富的生態環境、這兒見不到文明社會的垃圾及登山布條、沿途陪伴我們的是清新空氣、走了約一小時半的光景 、嚮導 取出番刀一路劈砍帶著大家右切上稜、爬升約十分鐘時見前方出現一石碑、碑石上雕刻著"望嘉社頭骨塚"碑旁有一腐蝕池是浸泡新頭骨的地方、碑的兩旁各有一排石砌頭骨架、置身此地除心理毛毛外也感覺陰森森毛骨悚然、拍完照就快速離開了
位於望嘉社附近的頭骨塚碑
過了石碑後約二十分眼前呈現一片平台嚮導尤振成說這裡是舊望嘉社以前的學校操場、學校以前是木屋、日據時期日人強制遷村至山下居住、學校的木頭也被拆走當灶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