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掉情緒包袱,讓生命更柔軟
文/吳娟瑜(國際演說家、作家)(作者8/18演講,現正開放上網報名)
有個年輕媽媽向我請教,父母從她孩提時就常吵架,對她的情緒影響很大,在成長階段,她常常想要躲起來,甚至很想自殺。
現在她已婚有兩個小孩,父母常不時吵架,仍然找她回去調解,這種情況一直無法改變,讓她覺得很有無力感。說著說著她哭了起來。顯而易見的,這種無力感已經不知不覺慢慢地消耗掉這位年輕媽媽的生命能量。
有些爸媽在吵架時讓年幼的孩子夾在中間,認為他們的事都跟孩子有關,從小製造孩子的內疚感、情緒包袱,就像一種「情緒勒索」,讓孩子一直認為都是因為自己,才會導致現在的狀況。
就如有一隻小雞,在破殼而出的那一剎那,正好看到烏龜揹著龜殼從旁邊路過。心想:「我知道了!以後我要把蛋殼揹在背上。」因為這是牠的第一印象,所以牠以為要這樣做。這就跟人們一樣,很多人都揹著這個蛋殼走路,而這個蛋殼就是原生家庭的情緒包袱。在生命的過程中,我們都要慢慢學會成長,調整想法,打開心結,讓生活更美好。
我跟她說,從今天開始,爸媽的問題要留給他們自己去面對,不需要替他們揹這個包袱。以後若父母吵架,不妨輕鬆的對爸媽說:「這是你們的事情,你們自己解決啦!」
我說:「我不是教妳不孝順,不是教妳不去管他們,但是一定要在意識裡面跳脫出來,不要認為爸媽的幸福、快樂是妳的責任,這是他們自己的責任,爸媽吵架是他們的事,不是妳的事。這樣妳才會快樂起來。」
有人也曾經在三更半夜因為爸媽吵架被急召回去評理,匆匆忙忙趕到爸媽家,發現他們早已平息戰事,安然入睡,當下只覺得很無奈。「所以有時候我們不用對他們有求必應。」我告訴她:「這不代表妳不孝順,孝順的同時也要先把自己照顧好,妳自己健康、快樂最重要!」
我建議她,以後如果再面臨同樣的情況,就婉轉回應:「是啊!是啊!這是很多年的老問題了,你們得自己想想辦法!」如果媽媽再抱怨爸爸的不是,就說:「媽!無論如何,我最愛妳。我來照顧妳。」試著讓爸媽開心就好,不要把問題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在親子的相處互動過程中,有時父母會給孩子製造情緒包袱,說類似的話:「你就是怎樣…,我才會這樣!」或者我們想去聽演講,爸媽卻說:「去外面聽什麼演講,在家就好了…;算了!算了!我就是歹命,你要去就去!」父母同意讓我們做某些事,卻又在製造我們的內疚。
這時我們要學會予以回應:「我去聽聽演講,回來分享有趣的事給你們聽。」千萬不要因此打退堂鼓,自我設限。
同時,要知道自己有選擇權、有決定權,過濾負面的反應,選擇以正向面對。因為我們要選擇成長,唯有掌握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力量才會從內在湧現出來。
聽完這些話之後,這位年輕媽媽霍然開朗,整個人海闊天空,臉上滿是笑容。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