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山河萬里
市長:皮介行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其他【山河萬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天人書院〔總論〕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如何重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下]
 瀏覽744|回應0推薦0

皮介行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們應該如何重建核心價值?

那麼該如何重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以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呢?我想這是學者的責任更也是廣大人民及政府的責任,需要每個人下真心,立大願一起來追求,才可能實現這一個中國夢。我此處只能提出若干初步設想,供學界及有心於此主題的朋友參考:

1.經典是歷經萬年風霜考驗的先民心靈結晶,具有淵深廣厚的天人內函,值得中國人永遠愛護與尊重。傳統經典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成為現代中國人的能量依托。經典是活的,需要歷代人物參與創造,共生共成,共感共應。通過後人的參與閱讀.詮釋與再創造,經典匯入歷代哲人之慧命,成為中國人精神.智慧與氣度的寶庫。所以:「對千萬年人類之智慧深入學習,這便是我們發展自體的基礎。」.「文化是一種贈與,人們借以創造自我,證得意義。」[7]

因此,我們應該持續推動讀經運動,不但兒童需要讀經,政府更應該將經典納入中國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中,同時民間社會更應該推動成人讀經運動,直到讀經成為理所當然的主流價值之後。社會大多數人通過經典的薰陶,普遍具備道德意識與神聖追求之後,重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就具備了相應的群眾基礎。

2. 信仰體系是人間的源代碼,是支撐社會禮俗.政治心靈.家庭倫常.人間秩序.以及生命之意義結構與價值的基石。核心價值的信仰體系看起來空泛而無用,但正因為其浩瀚,所以似空泛,正因其含蘊人間萬事,須要刊定大義,匯成大德,所以需借無用以成大用,變化出千種才情,萬種行思,而成為人間感悟致知之核心基架。以貫通社會文化生活之各方面,撐開全民心靈與文化之時空領域,強化想像與創造能力。所以我們需要全力建設中華民族的信仰系統,其中可以做的事很多,比如:團結民間力量重建全國孔廟體系,讓孔廟回到人間,重燃香火,再起弦誦,以之做為各地方培育崇高神聖情懷的人文空間;同時有計劃的鼓勵宗族修家譜,提升家園的根源性.凝聚力.榮譽感;在社會生活中重新祭祀中華民族之聖哲,在城鎮鄉里祭拜並推崇地方賢哲….等等,以此重新教化子民,浸潤人心,再興內聖之志節,更成禮樂德澤之神州世界。[參看註8] 

3.鼓勵民間興辦書院。書院是古代讀書人存經.讀經.教經.討論經典.校經.印經.祭拜聖賢的地方。其主要功能在培育儒學的傳道人,養成能真誠踐履的儒學君子。一個急功近利的民族是不會有大成就的,一種急功近利的教育體系,也不可能養成中華大國民。自清末取消書院,學校全面西化以後,學校成了職業專修班,只傳授工匠之技藝,卻不培養人,不培養人格與志氣。讀書只為了背下課本中的零碎語句,按部就班的領取畢業證書,用為謀職的證明。找個好工作,為了多賺錢,賺錢卻只為了自我口腹與身體器官的物性欲望。相率以貪婪,相高以自私,將天地靈秀無比的高貴人類,推向動物世界的物性追求中,言之可慨!但教育改革茲事體大,未可輕議,不妨可以放鬆民間興學的管制,放鬆對無學歷教育的管制,特別應該鼓勵以傳統經典與人格培育為核心的書院教育。[參看註9]

4. 社區營造建設美好家園。依據費孝通《鄉土中國》一書對,傳統農村社會的描寫,我們可以說這個社會是屬於親朋故舊的熟人社會,他們之間人際關係穩固且以血緣家族扭帶為主軸,具有長期甚至幾個世代的關係,屬於一種有機團結模式,經濟上附著於土地,管理與運作依賴於鄉紳以及長期形成的禮俗規則,生活處於一種團體格局中。近代中國經過工業化的洗禮,現代城市興起,傳統社會格局遭受大範圍的蛻變,人群流動性大,城市社區由不相干的陌生人組成,彼此之間極少關係,左鄰右舍甚至也不認識,不相往來。管理與運作則依賴於官員及公權力所訂定的法規,生命孤懸於各自獨立的格局中。在此格局中,居民對社區缺乏歸屬感,人際疏離,感情淡漠,因此人與人容易產生孤立.猜疑.對立.苦悶的現代病,社區的治安.清潔.文化以及娛樂活動除官方指定人員外,都不是居民份內事,基本上很少人去過問,也很少人會去參與。這樣的社區生態,只成了人們居住與睡覺的地方,難以發揮文化創造.守望相助.禮樂教化的功能.不利於人民生活的安樂,不利於社會核心價值的建設,更不會形成溫暖美好的社會生活。要回到傳統農業社會模式是不可能的,而持續維持此種疏離的現代社區,肯定大有害於社會核心價值的建設。比較可行的辦法是推動“社區營造”,引導居民介入社區管理.社區文化.社區娛樂.社區教育的活動中。同時也可以鼓舞社區居民成立自己的社團與民間協會,投入社區的發展與多種文娛教育功能的活動中。台灣對此深有認識,而有〔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提出與推行。[10] 大陸則有“農村村落社區建設”試點,20034月在江西啟動,幾年來效果顯著。[11]

 5.建立中華民族核心價值的研發與教育基地。山東省政府組建了〔中華文化標誌城籌建辦〕,計劃在孔孟故鄉曲阜與鄒城間的九龍山,建設一個能代表中華文化的標誌之城,此計劃提到中央之後,雖得到政府的基本贊可,但在人大與政協遭到很多反對。我認為此計劃若能更為討論,凝聚社會共識,予以修改.補充與提高,應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當前全球化軟實力競爭時代,中華文化凝聚力的再造,單靠民間散兵游勇,單靠地方精英的地方眼界與盤算,肯定是不行的。的確需要一個通盤考慮,建立一個具有大文化.大歷史與大世界格局的中華文化核心區,用做為核心價值的研發與教育基地。曲阜周圍200公里地帶擁有多種豐富古蹟與歷史文物,用來打造文化燈塔,用以做為文化創新的中心樞紐,是具備相當條件的。通過大學.書院.圖書館.藝術館.會議中心.博物館.儒學研究中心.道學禪學修養基地….等等建設[12],將200公里文化帶聯合起來,形成各古蹟.各文教單位之間的連動與互助,善與人同,團結多方,協同共進,形成中華文化的核心代表,一個文化創新的火車頭。既可以做為世界各孔子學院的後勤基地教師養成所,也可以向國內各處傳播國學,持續培育大國民,有大國民而後才有大格局核心價值的建設。

◎結語

當然核心價值的建設問題關涉多方,影響深遠,不是少數人少數辦法所能為功的,此處不過拋磚引玉,舉例式的舉幾個致思方向,其他應該全面討論的還可以包括,例如:如何改造中國國家願景.如何提升大學學術水準.如何改善國民教育素質.如何提振社會讀書風氣.如何進行體制改革.如何強化官員隊伍的監督管理….等等許多面向,都是建設與落實核心價值所必不可少的內容,在在都需要全體國民的認真思考與投入。此處只能期待有此心此志的中華兒女,以先覺覺後覺,先知帶後知的方式,發揮一人之才助一人,十人之才助十人,百人之才助百人的精神,點點滴滴的踏實做去,相信走過必留下痕跡,耕耘過必會有其成果,只要我們堅定信仰,無怨無悔的去實踐,則光輝偉大的中國夢,必會在我們眼前升起的。

讓我們一起許諾,一起行動起來吧!

孔子2559121[08] 皮介行 寫於 江漢之濱

為參與〔國學與當代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而作

 

[1][Edward B. Tylor]所著《Primitive  Culrure, 1872, 34-36u頁。

[2]:見《中國古代社會的巫覡》一書,作者:文鏞盛〔韓國〕華文出版社。

[3]:見〔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一文,作者:郭齊勇教授。

[4]:二OO七年五月廿六日,馬英九應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主辦之《二OO七青年菁英論壇-台灣「政黨輪替」初體驗》。其發表的專題演講,題目是〔台灣的救贖:重建台灣核心價值〕

[5]:參見孙攀峰先生〔学习十七大报告--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文化战略新思路 〕一文,其中提到:核心價值必須:1.表達國家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利益。2.必須上升到普世價值的高度。3.必須能對世界歷史做出更好的解釋。4.必須能在國家制度安排與運作中體現出來。5.必須能導引人們現實的生活追求。6.還必須要有一批人用全部的生命真誠的守護這些價值。

[6]:參看康晓光《文化民族主义论纲》一文,康晓光倡言:“21世纪的中国需要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今日重提‘文化民族主义’,不是要建立一种束之高阁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理论,而是建立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要发起一场广泛而持久的社会运动。通过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往开来,确立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理想、价值、道德。这是一场精英领导、国家支持、大众参与、始于本土、遍及全球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7]George  F.  Mclean所著.方能御譯【文化創新的泉源----現代與傳統的銜接一書。

[8]:參見〔 重建中華文化主體之一---------信仰篇〕.〔心學是人類智慧的最深法門-------再談中國學術價值重建問題 兩文.作者:皮介行。

[9]:參閱〔談書院的價值與意義---------------儒學教育精神的重建〕一文,作者:皮介行。

[10]:社區營造意味著幫助社區居民互相傾聽心聲,合力為社區服務,實踐服務為快樂之本的修身規條,營造社區溫暖與關懷的氛圍,培育人與人之間的愛與信任,重建人與社群的關係,同一社區居民,持續以集體行動來處理社區共同的生活問題,同時也創造共同的快樂與福祉,促使居民與社區間建立緊密連繫。世界各地都有此類活動,日本的宮崎清教授主張將「社區營造」分為人.文.地.產.景五大類。“人”指社區居民人際關係的經營和生活福祉的創造;“文”指社區文化藝文活動之經營以及終身學習。“地”指社區環境的保育與特色發揚,找回地方的榮耀與信心。“產”指社區產業與經濟活動的集體經營,特別重視手工藝與地方傳統工藝性生產活動的發揚。“景”指社區公共空間之營造、生活環境的綠化美化。

[11]20034月,江西省率先在全国试点“农村村落社区建设”。

  以自然村落为基本单位,将村中的“五老”(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复员退伍军人)组织起来,组成“一会五站”(即志愿者协会、卫生环境监督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社会互助救济站、问题活动联络站和民间纠纷调解站)。通过政府引导,建立起一个社区网络,承担着发展公益事业、调节社会关系、丰富闲暇生活的社会功能,形成了村落社区自治与互助的格局。这些“新乡绅”,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德高望重,乐于助人,能主持公道。作用是:一是能够在城市社区中融入许多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二是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归宿感,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形成和谐社区。三是有利于丰富社区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带动社区政治活动、进而服务于社会秩序管理与控制,聚凝社区民心。

[12]:通過與〔中華文化標誌城籌建辦〕高述群主任之交流,據悉他們準備長期性的舉辦〔海峽兩岸尼山文化論壇〕,以凝結兩岸文化共識,同時在曲阜籌建世界孔子大學.世界儒學研究及傳播中心.儒學圖書資料中心,同時在山東濟寧地區居民中,進行長期而全面的國學補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1715&aid=330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