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此次北京奧運或許真是中國走向世界大國的一次開幕式,隨之而來的西方金融與經濟危機,又給中國送來了崛起的大好機會。但是機會是否能轉化成現實,轉化成滋補中國的營養劑,這就有賴於中國人是否能展現其大智慧與大格局了。《論語》有謂“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賢者有其高大深厚的心量與世界觀,以其天人合一,王道天下的心量氣度,其所觀照的天下與個己,現在與未來,自然是多層次多面相的,從而能有多層次的利基與策略。不賢者習於老套老路,習於慣性思維,習於用文字概念扭曲現實,遺失真相,即使是機運當前,他們也是難見難知的。
因此,追尋中華的崛起首先要有思想與心靈的扭轉,要重建中國大國民的心量與氣度,使中國人敢於站高山觀天地,敢於創新,敢於用新觀點,新概念,新想像看待自己與世界,從而海納百川,心包萬有,出入古今,統貫東西,吐納日月,而點染山河…..。
二.人是身心靈的統合整體
人對世界的認識,並非如許多論者所相信的那樣,人是通過理性客觀的認識並評價世界。其實人本身就是世界的參與者,如何能談真正的“客觀”?而人的所謂“理性”更並非脫離心靈而獨自存在的實體。人本來就是身心靈的統合整體,思想者可以通過他的需要及想像,從人的整體存有中,建構出神性.感性.理性.直覺性.動物性等等,這類建構都有其人性的依據,但也都只是一種論述的方便法門,主要功能在方便分析與說明,具有方法論的工具意函。但是論述者往往遺忘這些重要前提,隨便將人建構的觀念名相當成不可化約的,獨立自在的本體事物來看待。其中特別是“客觀”及“理性”兩詞用得尤其氾濫成災,成了論述的萬靈丹與救命神仙,動不動就添加搭配起來,用為自己偏見與論述的堅強證明。
當前的中國人還特別喜歡用“現代化”一詞,把“現代化”當成萬寶箱,把一切自己之所喜所愛都投入此萬寶箱,並用此萬寶箱證明一切言思云為的正當合理性。當然,依托於科技與消費掛帥的社會現實,“現代化”一詞的確有其真實內函與理論意義。但是,人性與人倫.人道,甚至於天道的價值與意義,卻不是“現代化”之類的觀念可以取代或者評斷的。但是中國人卻不斷推高“現代化”,以致於成為籠罩一切,評斷一切的魔咒。於是產生於西方意識形態圖謀的“現代化”論說,就宰制著中國人的世界觀,宰制著中國人的自我評價與夢想,被中國知識份子視為理所當然的思維前提與優位價值,這就帶來很嚴重的後果,作為世界大國的中國,其自我評價的標準,卻只是西方所建構的啟蒙與現代性,而中國人對世界所提出的夢想與主張,竟然也只是西方的理性與現代性。既然中國夢只是西方夢的拷貝與跟隨,那麼中國夢就沒有獨立價值,中國對世界的號召,就只能是對西方的依附。通過對現代性的信仰,從而內化了西方思維與價值宰制,使中國人不懂得自己文化心靈的特殊價值,不思考自我文化的繼承與再創造,卻勇於自我否定,自我矮化,進而盲目崇仰西方,學習西方的〔現代性〕。在這種思維傾向下,因為輕忽與先驗論斷,看不到西方模式的不義與缺失,看不到中國文化的特殊智慧與才情,以為理所當然的必須用西方的藥方治療自己的毛病,以為西方的藥方具有普世性。進而把中國傳統置於現代性的對立面,判定為封建落後,通過貶抑中華文化,同時貶低中國人在價值創造上的地位,讓中國向西方皈依並接受西方之改造,聽從並接受西方對世界的論述與建構,心甘情願接受西方設定的世界格局,並心甘情願的接受西方派定的角色與位階,這樣中國就永遠成了西方的僕從,也就永遠無從討論也無從實踐中國的偉大崛起了!
三.什麼是主義與理論
在網上閱讀范海辛先生〔复兴儒教还是复兴马克思主义?〕一文,其論述雖然繁多,但在我看來也不脫“客觀”.“理性”.“現代化”之類的論說,而通篇論說的重點主要就在一些理論與主義的框架間行走。我想不妨以范文為引子討論中國人重建世界觀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談談什麼是主義與理論,它們的利與害在那裡?從網上搜索,大約可以歸納出:所謂理論是指人對現象的觀察.經驗.通過歸納驗證形成知識.知識通過系統化形成理論.理論有大大小小的許多類,還有理論的理論,它們互相涵攝.重疊.衝突.取代..。
理論的基礎來源在於可觸可見的物理與機械現象,從而擁有很強的物質性.規律性.可驗證性,所以在涉及物理機械現象時,理論具有很強的用處,因此人也將理論方法大量運用到涉及人與心靈的社會科學領域。但是人的心靈活動與社會現象,卻具有很大的概然性.不可預測性.不可驗證性.其因果鏈又是一種渾沌非線性結構,用物質性的理論框架套到心靈性的人文世界,固然也有助於人文世界的解釋與預測,但同時也會扭曲.遮掩人文世界的靈性天地。
為濟理論之窮而有主義之論說,主義首先拋棄物性的框限,直接就人心靈與思想的立場,將心靈態度變成思想方向,所信仰的價值變成宗旨,再運用些邏輯方法,形成論述或主張,用以解釋.分析.框視.導引人的心靈與行動。正因為主義將心中的意圖與價值信念,用為自身建設的核心,所以它是用一種看似客觀理性的論述方式,包裹自己的意圖與價值,於是人間因為信念不同遂產生眾多主義之爭。
主義既然是一套抽象論述,究竟如何理解,如何用在現象分析與行動的指引上,首先就需要人的信仰,信仰即為真實,不信仰則為錯誤。主義為了形成邏輯一貫性,為了簡單明確的吸引人心,也為了論證其信仰,經常將古今中外萬端複雜的人間現實,簡化為一種原因,一個視點,用此視點取捨萬事,揮灑古今。
四.中國歷史凝聚出儒學體系
在討論主義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主義是人造的一套論述,此論述不會自行運作,究竟該如何理解這些論述;究竟那些現象應該納入主義的照射;照射出來的投影相片該如何解讀,都需要人心的主觀判斷。當然這裡所謂“主觀判斷”,也並非純主觀的,畢竟人生存於客觀物質與主觀心靈共構的世界中,人的判斷必具一定客觀性,而人的客觀性必立基於人主觀意志之抉擇。這是一個主觀客觀.心靈與物質.理性感性直觀與想像共在的世界。而此共在又有人心的變與常,心靈是極為活躍的,意念不斷在變,肉吃久了,渴望青菜豆腐;流行長裙久了轉而流行短裙;心靈又是充滿企圖心與貪念的,當了小官,想大官,有了一萬想十萬百萬。人的企圖心不旦落在權力與金錢,人也貪名,希望留下千秋萬世,與天地同其久長的名望;人也貪類同一致性,希望大家都跟我一樣,我信仰的主義也希望大家都跟我一起來信仰,我認為好的東西,也不樂意他人說壞;人同時還貪婪於主義的解釋性,貪婪於統一場理論,一旦自己信了這個主義,就希望天下萬事盡行籠罩,無逃無漏。一旦相信上帝,就希望天下萬國都歸主….。
如果任令這種貪婪沒有抑制的漫延,所謂“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顯然是人類無法逃避的命運。然而如何抑制人的貪婪呢?荀子主張人性本惡,不能信任人的自我控制,必須以外在聖王所制定的禮法刑政來控制,從而下開法家的嚴刑峻法。孔孟相信人性本善,必須把建設美善社會的原鄉,放在人性良知良能惻隱羞惡之上,“我欲仁斯仁至矣”,德禮為主,刑政為輔,下開仁孝忠信的德治主義。儒法兩家為了性善性惡,刑法主治還是德禮主治,爭論二千多年,但大多時候都是儒家得勝,貶抑法家為“刀筆吏”,認為刀筆吏知小不知大,不能當國主政,只能去幹刑人殺人的勾當。為什麼二千多年這麼多既智且勇的英傑,竟會用多數意志,選擇儒學做為國家治理的核心根據呢?這裡面恐怕有很深的道理,但是當西方勢力打過來,中國一再失敗之後,儒學及其德治主義就成了國家衰敗的罪魁禍首,受到猛烈的批判與否定,一直到文革之時,都還是高揚法家的心態與主張。
五.中國文化是無神論嗎?
現在我們從范先生的大作中的訊息看,他也是否定儒學德治主張的。
他說:古希腊、罗马是“知识中心”的文化。“真善美”是西方人提出的价值序列,居于首位和中心的是“真”。尽管中国人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但实际上中国几千年来的道德水平与东西方其他民族相比并无突出优越之处。西方人发现中国人实际上是一只“道德纸老虎”。中国人在道德实践上又是极端自私自利的。
此處我始終無法明白,范先生何以有此本事,將東西幾千年的道德水平進行比較?難道他已經幾千歲?他對比的條件設定.資料收集與研判是怎麼進行的?我真的好奇!就知識與道德這對分析模式來看,的確中國知識論薄弱,或者說中國的實踐知識.經驗知識很強,但上升為系統理論的能力很弱。而中國哲人對道德倫理的關切與用心都很強,問題是這就足以否定道德的價值嗎?我們知道知識論建基於世界的實存上,而人間的意義與價值論則建基於對宇宙終極解釋上,不同的民族生活在同樣的實存宇宙中,所以知識論必有強大的共性。可是不同的民族對宇宙之終極解釋卻可以有許多差異,西方可以建立以上帝為中心的宇宙觀,中國也可以建立天道為中心的宇宙觀,同樣可以成就人間的道德與信仰體系,范先生無原則的肯定西方上帝而否定中國天道,其實並非天道不如上帝,只是范先生自己心中的偏執而已!
應該知道人具有無可否定的主體性,學習知識的是人,運用知識的還是人,知識只具工具價值未必能主導人,主導人的是他的信仰,是他對世界的總體態度,是他對自己定位定向的抉擇,是他的道德觀價值觀。因此人的善意與惡意會導引他的判斷與抉擇,會啟動一連串的因果鍊,形成重大影響,就人文知識而言,不守住心中的道德與善意,知識無從掛靠,也無從追求真與實,說捨棄道德還能有人文知識的真,恐怕不會是中理有理之說。
正如大家都能理解的,人的可變性.主體性.理念性都太過強大,而任何的法規,任何的政策方案,都必須由人來擬訂,由人來執行。真不真是可以有知識面的追問,但是對不對,合不合人情人性人道人倫,卻是知識難以掌握的。沒有一套信仰體系,沒有一套道德信念,靠知識論使個別的人團結成國家,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必須輔之以經濟利益,還必須有武力威懾。必須輔以對各人群血緣親情的尊重與保護,還必須尊重各人群所信仰的理念,更還必須通過一套信仰與道德體系確立社會國家的正當秩序,正義與善良的價值觀。因此,從希臘以降到希伯來文明.羅馬文明,宗教信仰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范先生當然也看到這一點,所以他對西方上帝信仰的價值很是推崇,但是他將此推崇西方宗教信仰的特定眼鏡,用之於反面框視中華文化,卻是很成問題的。
他說:「中国文化与西方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是一种无神论的世俗的文化,与西方普遍信仰上帝、关心终极价值不同,中国人只关心世俗伦理和现实的利益。」.
范先生到底研讀過中國經典沒有?天.天道.天命在中國經典中到處都是,比如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玄鸟》)“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尚书•盘庚》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有众,底天之罚”(《尚书•泰誓》上)。“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尚书•泰誓》中)。“ 恭天成命,肆予东征,”(《尚书•武成》)。 “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天生德于予,桓魋其与予何”(《论语•述而》)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论语•季氏》)。 “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這裡的“天”不是最高主宰,不是價值的最後根據麼?怎麼可以說中國文化是“無神論”?
再根據牟宗三 徐複觀 張君勱 唐君毅 諸先生在〔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中的解釋:
「此心性之学,乃通于人之生活之内与外及人与天之枢纽所在,亦即通贯社会之伦理礼法,内心修养,宗教精神,及形上学等而一之者。」.「中国民族之宗教性的超越感情及宗教精神,因与其所重之伦理道德,同来原于一本之文化,而与其伦理道德之精神,遂合一而不可分。」.
〔宣言〕以心性之學為中國文化核心,還主要以儒學的觀點立論,若再加上許多民間信仰及道教體系,中國的神不但有而且很多,涉及天地人的方方面面。范先生所謂的“中国人只关心世俗伦理和现实的利益”,卻不知此世俗倫理實一以貫之的上通天道,而義利之辨就是要以天道所刊定的義理,導引人性對利益的貪婪,正如基督教上帝之所為。為什麼范先生只看到西方上帝之美,卻沒有看到中國天道人倫之美且壯呢?再說,連所謂理性論證都必須先有先驗預設,沒有超越性根據的中國道德體系,如何能建立起來?又如何能令華夏大地千萬英雄豪傑,各地方各族群信從皈依而發揮強大凝聚力規範力呢?難道中國古聖先賢都只是低智兒?
六.道德與信仰是凝聚人群的要素
中國人道德性強不強,我無法進行幾千年的調查,而且道德性的強與弱,跟判斷者的觀念心態密切相關,即使調查恐怕也得不出實證結果。再說“緣人情以制禮”,人為了服從DNA的要求,在現實社會中尋找自我生存之道,本就是道德觀念必須接受的前題之一。道德不能否定人對生存的追求,不能不尊重人對幸福生活的渴望,道德只能幫助人更好更多更善更美的生存。而且道德風氣與整體國家社會的經濟.政治.法律情況也是密切相關的。戰亂時.飢荒時.國家政治混亂時,道德風氣必會降低。近百多年的列強侵略.政治腐敗.軍閥混戰.國共內戰.接二連三的階級鬥爭運動,還加上刻意的信仰破壞與倫理踐踏,你能用現在的道德水準,衡量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麼?
如果照上面分析的,道德與信仰是人群凝聚成國家的重大要素,那麼中國從遠古的部落群,一路走來建成如此龐大的國家,這就不能不佩服與感動於中國道德文化的強大力量。對於浸泡於西方實證觀念的人來說,其對人生與世界的判斷總以衣食住行為首要,而道德差不多等同於無用的說教,他們卻不知道德類同於空氣,雖然看不到摸不著,卻同樣對人至關重要,一個道德瓦解的社會只能是“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這會是一個比天下大亂更為嚴重的,社會的全面崩潰!
七.理性與經驗不可切割
范先生又說:“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在学理上都是属于经验主义范畴的一种哲学理念。相对于理性主义,这种哲学理念的核心是主观的意志、欲望、本能和体验高于客观的理性;在认识论上,这种主观经验主义只相信主观的经验体认和感官感受,排斥一切未经感观认可的客观理性和客观经验,同时也不相信有先验、超验的理性原则存在。”
范先生用一大套西方舶來的主義解說世界,我們不妨問一問,世界的實相真的就是如此,只是如此嗎?你憑什麼用“經驗主義”.“理性主義”這兩套論述,論盡天下萬殊萬類的人心與抉擇呢?我們知道經驗不是獨立而客觀的,不同的人經歷同一件事,卻會得到不同的經驗與感受。而這種形成不同感應力的內在能力,正可以說是人心靈的感性.直覺.理性.想像.或其他超感能力的一個綜合結構。因此不管“經驗主義”.“理性主義”做了那些論述,人的經驗本身就是人心靈能力的一種綜合,經驗離不開心靈,理性也離不開同樣的心靈。任何經驗都是個別人的經驗,都是個人心靈運作的結果,所謂“經驗主義”.“理性主義”的人為論述,實不可以把人的經驗與理性切割對立起來。更不可以說理性是客觀的,經驗是主觀的!離開人心人腦,理性何在?離開人的信仰與意志,理性還有運用的基礎嗎?正常人是一個心靈意志的統整結構,理性意識既是心靈意志驅動與使用的一種能力,他能客觀外化麼?
八.個人與集體是互相函攝的
接下來談談范文抬高個人主義貶抑集體主義的問題。
他說:个人主义认为,在集体与个人这两个不同的对象之间,个人具有比集体更为基本、因此也是位阶更高的价值。因为集体是抽象的,个人是具体的;或说,集体是由个人构成的,只有个人的幸福和强壮,才能有集体的富强。而集体的富强并不必然会导致个体的同样状况。“。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如何解釋世界,解釋出什麼樣的意義與價值,卻是人主觀心靈的創造物,此種心靈創造物,既經人文積累與理論創造,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觀性,但它是主觀的客觀,畢竟要選擇什麼樣的信仰與理論,如何使用這些理論,還須人主觀心靈的運作。因此人類是一個存在,如何解說與演義人類存在之諸多意義,就是人主觀心靈的運用。在此處范先生取用個人主義,為我們演義出這麼一些判斷,用以批評中國人的利己主義。是否中國人就利己,西方人就不利己,或者說他們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社會文化脈絡的利己不利己,此處不談。要談的是范先生對個人主義的詮釋能否成立?問題何在?
首先“個人”與“集體”,這兩個概念的創造與對立,本身就是西方兩元思維模式的貫用手法,不具普世意義,也不具真理性。不是說“個人”與“集體”在現實中不存在,而是說用個人主義的思維模式,所創造出來的兩個詞語,兩個概念不是真實社會的真實存在,而是我們思想上的評價與設定。此種理論的分類.評價與設定,固然彰顯了人間存有的某些面向,但同時也畫地自限的遮掩了其他面向,限縮了人類存在的豐富性。特別對某些欠缺理論自覺的人,他們不知道這是一種理論,一付眼鏡,只具因病施藥的工具價值,卻過早的當成思維與行動無可逾越的邊界,當成一切思考的起點。
我們如果換一種思維模式,比如以【易經】的太極思維模式看世界,在陰陽、乾坤,互滲互入,互相轉化,互相表裏的模式裡。個人性如果當令,那麼群體性就隱密,群體性當令,個人性就隱密。兩者共存共在,互依互存,無一就無多,多不立一也就不存。現在為了理論的必要,提出“一”來說一套理,固然是可以因利乘便的方便法門,但不可以將此方便視為恆常,視為真理。因為在不同的理論模型,不同的觀點中,此“一”是會有不同形貌與意義的。
因此范先生執著於個人主義理念模型所推衍的“个人具有比集体更为基本、因此也是位阶更高的价值。因为集体是抽象的,个人是具体的;”同樣不具真理性。其實要說具體,個人與集體都是具體的,只是一者顯一者密;要說抽象,兩者也都是抽象的,因為將存有放到人的腦中思考,不抽象如何可能?至於說個人“是位阶更高的价值”,這也只是一時的偏好與設定,並不是理所當然的。若照范先生這種論說方式,法律做為低價值的集體創造物,如何來管理與處罰個人?這豈不成了低階價值凌駕宰制高階價值,這人文世界的義理秩序,豈不就要顛倒乾坤,秩序蕩然?其實只要有個體存在,集體也就存在,沒有男女的結合,不會有任何人類個體存在;反過來說,人的各種集體也正是人個體存有性的展開,兩者不是對立關係,而是一種統合函攝關係。
九.中國的價值是“虫性價值”嗎?
范先生的文章很長,其中有許多馬克思的論說,這部份究竟有多少道理,已經通過數十年實踐而有所驗證,該如何評斷盡可以任個人自便自好,我人無庸理會,但他在文末對中華文化濫施惡意判斷的部份,則必須討論一番。
他說:「因此东西方文化对立的本质不是如何获取幸福的分歧,而是获取何种幸福的分歧。西方文化是建立在文艺复兴所发现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些终极人性价值基础上的,而东方文化是反对这些人性价值、主张一种蜜蜂蚂蚁社会和谐秩序的虫性价值的。更进一步说,这种对立的本质实际是人性与非人性的对立,所谓的非人性是神性、奴性、兽性、虫性、工具性等的综合。」
這一段不但離譜,甚至用心非常邪惡,不像個樣子,文章之前說中國人有“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文末卻把中國人看成“虫性价值”,那麼請問:以你自許理性的頭腦幫我們想一想,虫獸有道德追求嗎?做為虫獸存在的中國人能有“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嗎?這樣任性高低的隨意斷言,能說是理性的嗎?應該看到一切人間價值建立在人的存有上,只要人有共同性,人間的價值就有共同性。當然這些價值落實到實際生活會因為地方.文化.社會.政治.經濟條件的差異而有變異,但不能因為差異而推翻價值的共性。比如范先生列舉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說“东方文化是反对这些人性价值、主张一种蜜蜂蚂蚁社会和谐秩序的虫性价值的”,這樣的向壁虛構,鐵口直斷,把中國人看成“蜜蜂螞蟻”,真可說是魯迅“不憚以最大惡意來測度中國人”的現代版,為了滿足自己心中的惡意,完全走到瘋狂而毫無理智的程度,這樣沒水準的心智還能討論問題嗎?所以此處也無須多說,只要問:你還以平等尊重的態度看待中國人嗎?連動物都追求自由,動物都有愛,做為文明悠久博大的中國人沒有自由與愛的追求嗎?你難道沒聽過“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難道對中國聖人高揚愛與正義的聖言一無所知麼?怎麼竟說些無知而低級的話!
問題只是自由與愛不能存在於空氣與口號中,自由與愛的進入人間,自必須建立於思想與制度體系,或者說禮樂教化體系中,中國的文化類型當然只展現中國特色的自由與愛,若要堅持西方那一種特定形式的自由與愛,中國可能不會有。問題是中國自有中國文化脈絡裡的自由與愛,豈能捨棄萬年的文化脈絡堅持不食人間煙火的自由與愛呢?
只是推崇西方而貶抑中國,已經是近代中國國勢衰敗的多數心理慣性,這本來是很不健康很不正常的,但是,基於眾人皆醉的社會現實,眾多的不正常反而成了正常。這種慣性基於先入為主的偏執心態,總是相信中國的衰弱完全是中華文化的罪過,而中國的悠久與壯大卻與文化不相干。他們想出各種奇怪的理由與依據來否定中國,其實經常只是他們偏執心態的反射。范先生自也是此眾人大合唱之一,他不去理解存有先於意識,意識引導存有的道理,人腦中各種掛空的抽象觀念,必須進入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的具體關係域,才能有真實展現。卻將具體存於中西文化脈絡中,同樣人性的不同展現形式,做出非常惡意的解釋,說成是“人性与非人性的对立”,將中國人的價值追求比附成“虫性价值”,以對立於西方的“人性價值”,將西方對紅人的屠殺,圍捕黑人而販賣的種種惡行,都包裹到“人性價值”之中,這實在是荒腔走板,讀書讀呆了!如果他還有一點良知,還懂得“理性客觀”的論說要求,深夜捫心,應該是會愧疚良深的….。
十.被〔東方主義〕扭曲心靈的東方精英
自鴉片戰爭以降,中國人開始質疑中華文化,開始景仰西方文化,而西方基於他們貫有的白人自信與高傲,也基於意識形態有助於推高他們的政經利益,刻意的推動中國人崇信西方貶抑自我的心態,內外合力,相激相盪,形成了一套“東方主義”的心態與思維模型。薩依德在《東方主義》一書中告訴我們,〔東方主義〕是一種在文化、意識形態層面,對東方的論述模式,此論述模式受到殖民體系的支持,以權威方式論述東方,支配東方,將東西方兩者,作本體論與知識論的區隔。〔東方主義〕是一種地緣政治的流佈與利益建構,在西方對東方握有權力與利益的背景下,以特定意志力,意圖,去了解,控制,操縱,統合東方世界,以便化約、矮化、吸納東方。因為人們製造他們的歷史,他們能知的也只是他們製造出來的那些文本,讀者的認知被其閱讀所制約,文本成了知識與現實,西方就通過論述的力量,宰制了被殖民的人們,東方的許多人就在此西方強勢論述力量的滲透下,形成自己的思想與意識。進一步,更通過這些被〔東方主義〕扭曲了知性的東方精英,將〔東方主義〕東方化,通過東方精英扭曲他們自己,矮化他們自己,否定他們自己,從而信仰西方,順從西方,模仿西方,形成有利於西方鞏固其權勢與利益的心理環境。
范先生以貶抑中國崇仰西方來自高自傲,其實也只不過是“東方主義”的一個幫傭,所有這類幫傭都好談自由,都借著自由貶抑中國,然而他們不願思考的是,世界不存於空想中,只存於限定中,無限定的道下降而成有限定的存有,世界才能如其所如的存在。因此不論人間把自由想得何其美妙,自由都必須與限定同在,論者都相信現代社會比古代更自由,但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是,現代也比古代更多限定,只有限定才能建立存有,而存有才能為自由提供平台。讀書的本事不是教人否決限定,而是教人認識自由與限定的辯證共在關係,教人批判與避免不當的自由與過度的限定。可是現代年青學者,特別是受大學課本教育出來的年輕老師,習慣於以自己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歷程,習慣於文字概念的高來高去。他們以為西方只有自由沒有限定,以為中國只有限定沒有自由,其實都只是自己奶油夢幻所堆砌出來的烏托邦概念世界而已!不可能真實存在於人間!
十一.一切說理最終還是心態問題
人是一種心靈的存在,意志的存在,心靈的態度成就人也限定人,所以無論學者搬弄多少“理性客觀”的說詞,真正導引其論說的還是他的心靈與意志,一切說理最終還是心態問題,在喪失自信與自我靈魂尊嚴的近代中國人,根本不敢相信自己也有其高與大,無論如何總要尋找自己的低與劣,通過對中國性就是低劣性的論說,用以滿足慣受西方欺凌的悲情意識。結果形成一種極為有害的怪圈:五千年的悠久博厚,完全等同無物,一百年的落敗卻成了永恆真理。為了證明自己心中的偏執,總是“不憚以最大惡意來測度中國人”,學習魯迅柏楊心態,永遠醜化中國人及一切中國事物。心態導致惡意猜想,惡意猜想又引導自己的言思云為,將這樣不健康的孩子氣與悲情意識,當成中國永遠的宿命。怎麼樣也不相信中國人辦的北京奧運開幕式能盛大光輝,於是非要拿著有色的放大鏡,乃至顯微鏡,執意要挑出骨頭來,堅持將現代聲光美壯的缶,看成古代泥做的土缶;堅持將一台前表演一幕後主唱的綜合表演,看成非得一人全部擔綱不可….。台灣人的悲情導引台獨的荒謬夢想與錯亂認同,大陸人的悲情又導引一種永遠的弱勢心態,永遠的自哀自憐,永遠的仰視西方…。這樣下去怎麼得了?這樣下去還能開拓中國人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嗎?還能有中國的偉大復興嗎?
十二.重建正大.光明.積極.奮進的心態
近160年的中國知識份子,就在西方炮艦政策與〔東方主義〕的聯合教化下,丟失了自己的靈魂,形成了〔東方主義〕的慣性思維,他們絕不相信中國會有好東西,也絕不相信中華文化會優越於西方文化!在此「價值判斷」上,醜化中國文化就是他們慣性思維的邏輯必然,隨時隨地的以西方觀念當成我們論述的基點與起點,不知不覺的以西方準則判斷我們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再用此先驗的,內化了的思維與價值關係,宰制並扭曲中國的心靈世界與創造意志,雪上加霜的製造中國崛起的障礙物,這實在是極為愚蠢而有害的。
天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勝敗乃兵家常事,中國人要追求揚眉吐氣,追求尊嚴與光榮,首先得堅持心理建設,扭轉自哀自憐的自虐心態,趕快到陽光下晒晒,趕跑悲情的霉菌,重新建設正大.光明.積極.奮進的大國民氣度,挺立起大國民高大的心靈空間與天下意識。十萬萬子民,八千里山河,天人合一, 神人同在, 民胞物與, 天下為公。我們生命的火炬,心中的智慧,有著萬年歷史文化在其中, 有著百代先祖的神靈遺愛在呵護!有著迎大風 ,破大浪走向世界的能量與氣度!神州正在興起, 世界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