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置入性行銷 更勝前朝
記者蘇永耀/特稿
美國「自由之家」最新報告指台灣新聞自由度連兩年排名倒退,主要在於官方對媒體的介入,其中,所謂「置入性行銷」作法,變本加厲、更勝前朝。事實上,為強推ECFA,廣告文宣並提高由行政院政務委員統籌,鋪天蓋地全面性的「強迫推銷」。
媒體的經營主要仰賴廣告收入,馬政府執政後,官方藉機編列大筆廣告預算,作為操控媒體的手段,大花納稅人的血汗錢。
據估計,政府各部會與國營事業單位,每年都編列巨額宣傳預算,這些錢除必要性的政令宣導外,多數用於具爭議政策與首長個人秀。這些都是人民納稅錢,官方難道不應該公開預算支出的細目嗎?
立法院審查總預算和審核總決算時,也應對政府不當的「置入性行銷」嚴格監督,刪減不當預算,或是將不當運用預算的首長與相關官員移送監察院糾彈。監委與審計部也應主動追究官員涉及失職的責任。
舉例而言,去年十一月吳揆宣示,政府不會再做新聞置入性行銷,但國民黨立委隨即公開踢爆客委會花一百萬元在某平面媒體做廣告。選擇性拉攏媒體,連自家人都看不下去。
很多部會首長的專訪,其實是「買來的」,不僅訪問題目要先過目篩選,問答內容還得經過官員首肯才能刊登。
平面如此,電子媒體更不勝枚舉。
像觀光局為宣傳陸客來台的「績效」,委託宣傳計畫裡明確提到「某某有線新聞頻道固定單元報導一單元。某某有線新聞頻道六十至九十秒資訊議題短片,四則,一次首播、二次重播,早、午、晚間新聞各播出一次以上」。
這些「新聞」,每一則花費約在十萬以下,用以規避招標金額的門檻,想買就買,非常方便。
這一年,馬政府強推具高度爭議的ECFA,砸下大筆預算,民進黨立委賴清德在質詢陸委會時,就公開批判政府宣傳ECFA,光是必須要公開招標的金額,編列在經濟部、陸委會、新聞局項下,就高達五千六百萬元,實際則遠多於此數字。
政府用「真廣告、假新聞」方式,意圖混淆大眾的視聽,終究會被識破。馬政府不當的「置入性行銷」,也是「自由之家」評價台灣新聞自由度倒退的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