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我就不挑食,甚麼菜、肉類都吃,可就是不喜歡吃魚,為了這個理由,我經常被父母責罵,甚至被罰不能下飯桌,除非我吃了碗裡的那塊魚肉;所以,我也就經常低著頭、偶爾含著淚水,默默的把它們吃了。
成人之後,有一次母親很理性的問我:「小柏,你為甚麼都不喜歡吃魚?這麼有營養的東西。」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因為我很喜歡看魚在水裡面游,覺得吃牠們太殘忍了。」
母親笑了笑,接著說:「你說你很喜歡魚,可是難道就為了這個理由,你就要放棄從牠們身上獲取營養的機會嗎?魚的營養這麼豐富!這可不會是上帝的旨意喔~」母親只有小學畢業,也不是基督徒,能夠說出這麼有哲理的話,不但讓我吃了一驚,也著實點醒了我。
立刻翻開聖經,再次的將創世紀第一章仔細地看了一遍。其中,「各從其類」這句話一直被提及。事後,也同時請教了牧師、幾位對聖經頗有研究的基督徒,才發覺自己的觀念似乎有了錯誤。
從此「吃魚」和「喜歡魚」這兩件事,對我而言不再有衝突。但也不知是否受了莊子的影響,還是因愛好自由、看了幾米畫作的原因,自己始終都不敢養魚。
一直到幾年前,因奈不住單身生活的寂寞,開始思考養寵物;但又深知自己的個性,若看著自己喜愛的寵物在身邊突然離去,我想我會很痛苦的。基於這兩個原因,我以為選擇生命週期不長的魚類倒是個好辦法。
於是,甚麼莊子、幾米、自由的統統被我拋到了腦後,我開始養起了淡水觀賞魚種 – 孔雀魚。
這中間飼養的喜悅,當然大大的慰藉了我時而低落、時而寡歡的心境,而且也讓牠們生過小寶寶,真的是很快樂;但之後又因死亡率過高、生命週期太短(從出生至死亡約六個月),每撈起一隻翻肚的魚兒,自己的心就像被揪了一下,於是,我因工作的忙錄而漸漸停止了飼養的動作。直到去年。
有一天,從公司下班準備回家時,因按奈不住那幾天在公司所承受的壓力,不知不覺就將車子騎到了家附近一處新開的水族館,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勉勉強強下了車進去逛了幾圈,正準備離開時,看到了一缸姿態甚為優美的魚種,不禁好奇的驅前觀看,只見上面寫著:「斑馬仙」。
通常近距離觀賞魚種時,牠們都會紛紛走避,但那一天唯獨有一隻,牠似乎不怕,定著雙眼的也從裡頭和我兩眼對視。「真想知道牠在想甚麼?」是那時的感覺,於是看著看著我也著了迷,在問過店家牠的生命週期(好好的飼養,約五年。)後,便決定將牠帶回,好好的與牠相處。
我不是會和魚說話的人,我也不會幫牠們取名字。在那一段時間裡,每天早上起床後餵餵牠、想想事情,到了晚上回家,幫牠點上一盞燈,再遠遠的看著牠、想想事情,都有一種說不出的簡單幸福。
一直很快樂的飼養著牠(但我不知牠是否也有同感?),直到今年三月。一次幫牠換水的過程當中,因清洗完魚缸後,未將恒溫器的探測棒同時置入水槽中,使得恒溫器探測不到所設定的28度,以致將水溫持續加熱(事後量測,竟高達攝氏40度C),而當我把牠放入缸中時,也只見牠掙扎、扭動了幾下,然後就若無其事的繼續游走,當下我也就不以為意。
也不知過了多久,當我忙完公司資料的閱讀,走到魚缸旁時,這才發覺牠早已仰肚。無法壓抑這樣的粗心過錯,雖無淚水流下,但思念、不捨、懊惱一直不斷地侵蝕著我,讓我渡過了冗長的一個多禮拜。這段時間,我一直不停的禱告,祈求神能赦免我的罪,也祈求這隻小魚兒能原諒我提前結束牠生命的罪。
一天,一個美麗的春日午後,我經不住燥熱煩人的天氣、和低落不語的心,再次造訪了我最愛的屋頂,原本只想吹吹風,但看見天空的雲正美,就一時興起,拿起了手機將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八個方向的天空給拍了下來。
用手機拍完照後,心情也愉悅了不少,當下決定要將這些照片由電腦輸出,看看自己究竟拍了甚麼。
而當我看見東南方的這張照片時,我終於哭了,為了那隻魚,長時間糾結的心也終於放下了 – 因為我看見牠正化作天邊的雲,快樂的吃著我的餵食。
於是,我知道,上帝正在告訴我:「牠在天堂過得也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