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古典音樂網
市長:音樂天使(上課中)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音樂【古典音樂網】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生活百科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幼兒社會認知能力
 瀏覽8,446|回應3推薦3

money8money8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fen22179
優天使-難道我累了嗎?
音樂天使(上課中)

幼兒社會認知能力

*幼兒期是人的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期,而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發展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前提,幼兒社會性發展則又是幼兒品德發生與發展的基礎,同時幼兒品德也是其社會性水準的標誌。因此,發展幼兒的社會認知水準,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促進幼兒的品德發展就成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探索與研究的重大課題。

一、社會認知的範圍很廣,主要包括(一)對他人認知(二)人際關係認知(三)人的行為的原因的認知(四)自我認知
   
(一)對他人的認知包括﹕

1.對他人表情的認知:

表情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刺激﹐準確認知他人的表情有助於判斷他人的情緒﹑態度﹐對人際交往有重要作用。依表達情緒的身體部位的不同﹐可以把表情分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語言表情三種。

2.對他人人格特徵的認知: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根據外表判斷人的個性特徵是不可靠的。通過行為觀察﹑生活史分析以及使用專門的個性量表等多種方式﹐可以對人的個性獲得較為全面和準確的瞭解。

(二)對人際關係的認知

包括對自己與他人關係的認知和他人與他人關係的認知。社會心

理學中已經有測量人際關係的專門方法。

對行為原因的認知包括對他人行為和自己行為原因的認知。

(四)對自己的認知(即自我認知):

包括對自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形態﹔心理活動(如情

)﹔心理特徵﹐如興趣愛好﹑能力﹑性格﹑氣質。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自己與他人的交往關係﹑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知。自我認知的方式有﹕1自我觀察:個體把自己的行為和外部特徵當成觀察的客體﹐就好像站在鏡子前面察看自己一樣。個體對於自己的心理活動也可以進行自我觀察﹐以此獲得對自己正在進行的心理活動和對自己的個性心理特徵﹑已有經驗的認知。(2)分析自己的外部活動及其情境因素:個體常以外部活動和情境為線索認知自己的心理活動。例如﹐有關對自己情緒認知的研究表明﹐當個體處於生理喚起狀態而又缺乏解釋它的內部線索時﹐通常用自己所處的情境來標定自己的情緒反應。(3)社會比較: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個體的自我認知也是一個通過社會比較進行的過程。

二、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概念及作用:

             在社會認知能力研究領域中,至今尚未有較全面、專門的幼兒社會認知能力定義的闡述與分析,但人們已經注意到幼兒社會認知能力所涵蓋的內容及在幼兒品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學習與思考,我們認為,社會認知能力是指個體在關于社會現象、社會關係等方面的認識程序中所形成並表現出來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幼兒社會認知能力是指幼兒對與其生活經驗相關的社會現象、社會關係的認識程序中所形成並表現出來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主要包括以觀點採擇能力為中心的覺察、推斷、評價等能力。
三、2l世紀的要求以及世界發展的形勢,應是我們進行社會性認知能力研究的大背景,是幼兒社會認知能力在幼兒品德發展程序中的基礎與前提。歸納起來,其作用如下:
    ()幼兒社會認知能力是其良好社會行為發生的至關重要的認知前提:
           在幼兒期,良好社會行為的發生與發展,是幼兒在成長中建立

       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心理和諧、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一,也是幼兒良好品德發展和個性形成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人的社會行為主要取決於其社會認知水準,幼兒社會認知水準主要表現在:在社會認知程序中,覺察他人的思想情感與態度,採納他人的觀點,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等能力因素,這些能力的高低,是鑑別幼兒品德發展程序中的關鍵變數和認知前提。

()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發展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

促進積極的社會關係的形成和發展培養幼兒社會認知能力,可以使

幼兒較客觀地評價與他人形成某種關係的特定社會背景,瞭解自己與他人的社會角色,推斷他人的情感和意圖,選擇和執行某種恰當的社會交往原則等,這樣就可以促進積極的社會關係的形成,使幼兒在和諧、寬鬆的人際環境中得到發展。

()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培養對幼兒品德行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突出了幼兒個體早期生活經驗在幼

兒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指出早期生活經驗將深刻地影響其一生。許

多資料顯示,幼兒期是接受社會化的敏感期,也是最佳期。幼兒在這

一時期,個體處在一種最積極的準備和接受狀態,如果給予必要的刺

激和輔助說明,某種行為能力就會迅速發展起來,並產生長久的影響。

由于德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教育的核心,因此,幼兒期的社會認知學

習和能力培養對幼兒品德行為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

四、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特點:
()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發展的年齡特點
     
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強弱水準,始終隨其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但卻不是直線上昇的。心理學家認為,37歲,幼兒有兩個快速發展時期:一個是在3—5歲,另一個是在6—7歲,其中社會適應和社會認知發展的關鍵期在5—6歲之間,自我概念的發展在3—5歲有個飛躍,社會技能則在3—7歲逐漸發展。
(
)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性別差異特點
     
幼兒在社會性發展方面,同一年齡階段的男、女幼兒在社會認知發展的速度和水準上更突出地表現出差異性和非同步性。國內有關研究表明,女孩對規則和權威更順從,侵犯行為較少;男孩則反之。所以,在社會性所有方面的得分幾乎女孩都高於男孩。
 (
)具有自我中心傾向的特點

    
自我中心是幼兒的心理特點。目前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四二一型的家庭階組造成了全家都圍著幼兒轉的不正常現象,這一切使得幼兒更誤解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強化了自我中心的傾向。幼兒的自我中心傾向是其社會認知能力發展程序中的極大障礙。
 (
)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特點
      
幼兒社會認知發展與自然認知發展的特點有許多相同之

 處,表現在認識客體事物時,具有從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從表面到深入、從時空中心到非時空中心,從而逐漸認識到社會性客體及關係的思維方式。

五、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發展目的及培養手段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認為,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培養,當中有關幼兒情感

的社會性目的為依據

 目的內容:
  
我們確立目的的視角及思路主要是從社會認知教育總目的所涉及到的具體內容出發,並對其加以分析、歸納和整合,確定若干個包括關于個人的認知、關于人與人之間各種雙邊關係的認知和關于團體內部或團體之間各種社會關係的認知板塊,以培養幼兒的自我認知系統、社會交往系統和社會規則系統等方面的能力。同時,我們還認為,社會認知能力的水準決定了基本社會行為的形成和維持,能力越強,就越能運用成功的原則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認為,在教育中可以將以上三個板塊的內容分解到培養幼兒的觀點採擇能力、覺察能力、推斷能力和評價能力的要求中去。
覺察能力

主要包括幼兒對自我角色的覺察,對社會角色的覺察和對他人表情、情緒的覺察。僅這些覺察能力的發展,才能使幼兒逐漸擺脫自我中心傾向,逐漸瞭解父母、老師、同伴及社會其它成員,引導幼兒逐漸學會同情和關心他人並樂於輔助說明他人,激發幼兒初步的愛父母、愛老師和愛他人的情感。
推斷能力
一個人在社會化程序中,對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的推斷,有賴於推斷能力的發展水準,即社會認知能力的強弱。推斷能力可以通過引導幼兒初步瞭解並掌握基本的公共衛生規則、交通規則、學習作用中規則和生活中的各種交往規則等,培養幼兒對他人的意圖和情緒有一定的推斷能力和對行為動機與後果的辨別能力。
評價能力
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是幼兒社會化行為的激勵與自控的動力。我們可以通過教育引導,讓幼兒初步理解和懂得正確與錯誤,初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評價標準,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評價和積極歸因的能力,以及對他人行為動機及結果的判斷、評價能力。
觀點採擇能力
在社會化程序中,人們對一種行為的觀點與趨向是多種多樣的。作為個體,如何趨同就有賴於觀點採擇能力。可以通過培養幼兒對他人觀點的理解和採擇能力,以及能夠理解與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引導幼兒積極與他人交往,培養幼兒合作、交往、分享、謙讓等方面的基本社會情感與技能。


*總之,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這對于他們將來適應2l 世紀的嶄新社會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補充(一)◎

社會認知:

  社會認知是指對他人的認識程序,通過對他人行為的觀察,瞭解他人的動機、意圖和期望。它是社會能力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我們感知他人的情感,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歸因,從而作出符合社會規範、能給個體帶來最大利益的行為反應;同時我們也預期,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推斷我們的行為。

各學者看法:對幼兒社會認知樣式的解釋,以Dodge的社會訊息加工模型最有說服力,這個模型敘述瞭幼兒處理社會訊息並作出決策和行為反應的一系列程序:(1)對社會線索的編碼,即注意有關的社會訊息;(2)對已編碼線索的解釋,兒童靠搜索記憶儲存來理解已編碼線索的含義;(3)對經過解釋的社會線索提出潛在的備選反應;(4)對每一種備選方案加以評價並確定最佳反應;(5)執行已選的反應。2這一模型為一些實證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解釋,如 Leffert的研究,通過呈現給兒童矛盾的社會線索和各種社會衝突來研究兒童社會認知程序——社會線索的編碼和解釋、原則的產生和選擇。研究表明:年幼兒童和自閉症兒童過分關注消極事件而將暗示善意的社會線索忽略,遺漏了得出正確結論的關鍵訊息;他們在解釋動機時不能考慮多重線索,不能認識到其它兒童的心理狀態不同於結果,選擇了錯誤的社會原則。3還有研究者在對同伴關係的研究中發現:受同伴排斥的兒童更可能擁有工具性的或自我強調的目的,採取無效的和攻擊的原則,錯誤相信自我中心目的和攻擊原則對積極後果的有效性;在含糊的刺激場景下,傾向於攻擊同伴的兒童往往表現出敵意的歸因偏見。

 

參考文獻:

研究所幼教讀書會,自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1660&aid=4324900
 回應文章
回覆
推薦0


chunjen3588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錯的認知常識!實在是非常適合幼教人員閱讀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1660&aid=4373728
不錯,再努力
推薦0


優天使-難道我累了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加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1660&aid=4343764
謝謝指導
推薦0


音樂天使(上課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滿重要的常識,謝謝指導哦!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1660&aid=4325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