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勸孝經
欽奉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尊而鑒卑,無時不以蒼生為念,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日理萬機,化育群生。眼見世道沉淪,人心不古,豺狼處處,惡行酷厲,甚至身為人子而不知追思己身之由來,置父母生養,劬育之恩德而罔顧。雖有南天直轄鸞堂臺中武廟明正堂,奉旨開著「孝典」一書,以資勸化世人體認孝道,實踐奉行。但
朕慮是書,有未盡周普化之處,持再敕玉旨一道著經,命由梓潼文昌帝君自甲子年四月五日起,期期降駕南天直轄武廟明正堂,木筆揮鸞,將舜帝在東天孝子亭為修真成道之孝子說法全文,譯成經體開著,題其顏曰:「舜帝勸孝經」。命正鸞蔡生平勳承旨為主著正鸞生,為期五月完成。願爾神人,各盡厥職經成之日,論功行賞,勿負
朕意。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太上李老君
降舜帝勸孝經 序
嗟乎!世道澆漓,人心不古,已非一日,變成如此頹風,皆因孝道之不行所致也。
上天憂孝道之頹喪,為喚醒人心。重振孝道,乃敕命舜帝親自降鸞執筆,而有「孝典」之著作也。蓋五千年來,堪稱大孝者,非虞舜莫屬,以舜之孝,而啟發世人之良知行孝,實有其用意也。
今繼「孝典」之後,上天再降旨敕命文昌帝君降鸞執筆著作「舜帝勸孝經」,由此可知上天對於孝道之重視也。
茲值「勸孝經」之開著,特來降鸞,聊述數語以為序。
太上李老君序於南天直轄鸞堂臺中武廟明正堂
弟子弘筆余文淵沫手焚香恭書舜帝-地官清虛大帝略傳
昔堯帝時代,有瞽瞍之子。姓姚名舜、性至孝、母早逝、其父性情頑固、繼母不懂母愛、對舜百般虐待、用盡各種手段、欲置之死地;其弟名叫象、更是傲慢無禮、不敬兄長、對他輕視侮辱。但姚舜雖身處如此環境中,仍本一片赤誠,孝順父母、友愛其弟,毫無怨言。他耕種於歷山,有大象及鳥兒幫助他耕種。這時堯帝聞到有如此大孝之人、即派九男去侍候他,又將其女娥皇、女英兩人嫁給他為妻。當堯帝年老時、並將帝位讓給他,姚舜以一平民之身,居然一躍為皇帝,皆因其孝感 天心所致。
舜帝年老時、亦將其帝位讓給治水有功之大禹,此種大公無私選賢讓能的精神,天人同欽,史稱三讓之治。堯舜時代,國家大治,人民安居樂業,夜不閉戶,故有「堯天舜日」大同世界之讚。
堯帝仁慈、舜帝孝順、禹帝忠勤,三人福被萬民,功參造化,故奉為聖-三官大帝。即
三官統御萬靈,總掌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普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得道神仙、皆由其薦舉。
地官(舜)大帝,居青靈洞陽,北都宮中。轄有四十二曹,統領九千萬眾、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嶽八極四維。檢覈男女善惡,考核眾生禍福之籍。人能去惡向善,行功立德,所有鬼愆業障,即予赦除,並賜千祥之福;父母存亡,沾思離苦,九玄七祖,未離地獄者,及受苦眾生,至七月十五日,皆逢赦除之。但是、五刑十惡等罪、非有大功德,難予赦罪,永受地獄之苦,故願眾生,速醒悟修,百善「孝」為先,獲福無量,廣積福田,徑往人天,逍遙快樂,豈不妙哉。文昌帝君奉旨著作
南天直轄武廟明正堂扶筆
上香讚
皈命
淨水讚
皈命
淨心真言
皈命
淨口真言
皈命
淨身真言
皈命
開經讚
皈命
爾時,舜帝為得道孝子,說法曰: 道緯與人行 其內涵素質 萬惡之制衡 百善先為孝 悖道成忤逆 唾棄受人輕 順則事咸亨 欽仰譽可成 孝道共恢弘 立家與立國 必有所本焉 據以立為法 人倫之定義 孝順本當然 家和出孝子 八德列首篇 非孝無以全 忠臣出孝子 興邦賴維持 不孝不忠者 古今例可證 豈可胡亂為 奉親知孝順 孝道奠初基 捨此道難期 胎由精血結成晶 十月拖磨無畏苦 三年乳哺餵嬌嬰 劬勞教養愛明明 寒衣飢食惶惶日 疾則懷憂淚淚傾 愛心週至母深情 跪乳羔羊稱義獸 慈烏反哺報恩珍 堪嗟不孝枉為人 父恩母德齊天地 自古聖賢典範臻 閔子蘆衣賢亦仁 漢文湯藥親嚐意 戲綵老萊子娛親 伯俞泣杖母衰因 述古懷今頻感慨 能知孝敬已無多 放蕩依然嘆奈何 勉期儉僕堅心志 如故奢靡聲色羅 女姣恃寵逆公婆 妻兒華服先衣耀 父母穿衣似笠簑 椿萱討付視煩苛 二三雁序親兄弟 奉養雙親互諉推 劬勞之德變成灰 久病床前無孝子 未寒屍骨子爭財 忤逆難逃擊頂雷 死後哀榮何有益 生前盡孝德芳馨 負米食藜萬古型 是故文宣歌孝訓 婆心苦口喚人醒 菽水承歡表寸心 希聖希賢尋孝道 成仙成佛自來臨 世風挽轉免淪沈 當前急務推而廣 願望人人奉聖箴 光宗耀祖喜神明 遺親懷橘供甘旨 千載流芳博好評 黃香九歲識親情 生前行孝人尊仰 死後孝親總不名 曾參忽覺痛於心 只因血脈流傳繼 天性相連直至今 漢朝李密有誰如 一瓢一飲貧家樂 立說義方總不虛 賣身葬父得妻兒 天仙織女幫為織 一月完成責不辭 仙凡竟得結良緣 而今勸爾諸兒女 孝敬雙親志莫遷 事親至孝動仙寰 紛紛象鳥幫耕草 二女九男帝德頒 須知忤逆報循環 孝經皆是開迷句 了悟奉行道可攀 雙親不敬敬何人 榮華富貴皆天命 莫怨此生富與貧 扶宋精忠社稷臣 自古孝親垂典範 流傳塵世醒群民 語意淺明 舉例引證 勸化群生 民族團結 血脈親情 萬事咸亨 五行七政 各有所營 人本靈子 天地精英 悖理橫行 應萌善性 惟孝精英 靈光一點 直契真如 勘破名譽 不貪不取 善德有餘 豁然了悟 信守無虛 知過自舒 從今悔過 靈性反初 聖人遺訓 切莫輕疏 一筆消除 唯可嘆者 當今世人 迷於物慾 昧忘人倫 滿足己身 不思報本 奉養雙親 何謂大道 人道必伸 平怨歛嗔 淡泊欲望 反璞歸真 堂中活佛 不知敬珍 難脫凡塵 不孝為罪 自造業因 牽纏恩怨 六道沉淪 落葉歸根 奉行孝道 繼志不煩 自立自勉 反哺心存 淨化靈魂 由此孝字 入道有門 行孝如吾 有為何輸 吾道不孤 合傳血統斷香煙 忤逆弒親大不孝 造成深孽罪滔天 永沉地獄有誰憐 蒙羞父母次不孝 何顏面對祖先前 雙親不顧罪深淵 不念劬勞次不孝 立錐無地苦無邊 兒孫效法老顛連 遊子不歸三不孝 平生耿耿夜難眠 慎終追遠枉徒然 益害兩途詳列舉 諄諄勉勵學良模 希聖希賢何患無 叔世之秋經勸孝 正如暗路立明燈 不悖人倫大道成 但願世人能了悟 中華傳統繼宣揚 世界大同國運昌 若得經文宏普化 奉行孝道永流長 自將惡孽化和祥 著經用意深含蘊 莫負天心教義方 流傳廣佈德無量 苦口婆心 諄諄誘導 自古至今
天經與地義
世道一柱擎
大千祥和氣
孝道應為先
天倫之和樂
罪惡竟相隨
成仙成神佛
父母之恩同罔極
保抱提攜心細細
濯穢乾溫兒適意
禽獸尚知尊孝道
舜稱大孝知孺慕
求鯉臥冰無畏冷
督勤責學成龍望
甚有子榮輕父母
需索嬌兒能必與
不念深恩勤教育
千般不孝難言盡
供親拾椹千秋典
為人子女須知孝
丕振綱常敦孝悌
悟得真詮能懺悔
扇枕溫衾知子職
嚙指示兒能以悟
孝養奉親尊祖母
董永堪稱純孝子
孝順行為感動天
虞舜耕田在歷山
我孝雙親兒孝我
堂上爹娘稱活佛
岳王剌背尊娘訓
舜帝說孝
家庭和樂
豈能任性
凡塵慾望
誰能無過
罪愆夙業
竟日聲色
修持毅志
奢言修道
遵吾善勸
懸崖勒馬
名留青史
無後繼承大不孝
自殺身亡大不孝
嫌怨家貧次不孝
只顧妻兒三不孝
祖先不敬三不孝
持恒信受奉行者
遵循邁進康莊道
度人正己兼天下
苟是家家皆孝子
至願世人能印贈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勸孝真經
厚道存仁 移風化俗 丕振人倫 文意淺明 奉行信受 果證天京 一片真誠 修持內外 地府除名 著造求精 頒傳八表 護法群英 普渡三曹 人歸正道 功果天高 人世倫常 天地正氣 萬載流長 拱壁如珍 東天授旨 福祿壽臻 喚醒世人 虔誠朗誦 感格仙神 男女敦仁 祥和社會 勸化人人 護宅護家 萬魔不入 震懾群邪 體道精元 行之四海 萬世咸尊 感應天神 萬魔拱手 永護斯身 朗誦虔誠 吉星臨照 萬事咸亨 朗誦虔誠 災殃退避 前途光明 朗誦虔誠 坎坷可止 運業有成 朗誦虔誠 逢凶化吉 元亨利貞 朗誦虔誠 了悟經意 修持益精 印贈流傳 廣為啟迪 孝道之先 印贈流傳 弘揚孝道 為聖為賢 印贈流傳 萬神齊降 護法無邊 印贈流傳 修功立果 錫福綿綿 印贈流傳 人手一冊 感格上天回向真言 造罪無常 唯行孝道 解業驅殃 廣佈十方 流傳印贈 功德無量
皈命
完經讚 苦口婆心 世人學道悟規箴 自古至今 萬世永尊欽
皈命
回向偈 普及於一切 皆共成仙道本經完
願以此功德
我等與眾生
大孝大慈。洞靈清虛天尊。地官舜帝(三稱)
真經勸孝
孝順至情深
大孝大慈。洞靈清虛天尊。地官舜帝(三稱)
人生在世
孝經造就
大孝大慈。洞靈清虛天尊。地官舜帝。(三稱)
天經地義。萬載不更。孝道精神一柱擎。教人要奉行。孝順分明。百世史留名。
大孝大慈。洞靈清虛天尊。地官舜帝(三稱)
不行邪徑。無垢淨身。養生壽命。三寶為珍。
大孝大慈。洞靈清虛天尊。地官舜帝。(三稱)
淨口淨舌。不談是非。凜遵口德。矢志無違。
大孝大慈。洞靈清虛天尊。地官舜帝。(三稱)
心淨無欲。心平氣和。心波不動。心正可歌。
大孝大慈。洞靈清虛天尊。地官舜帝(三稱)
北方液體。生命泉源。沐浴清涼滌冗煩。從此種靈根。孝經勤誦。功德耀乾坤。
大孝大慈。洞靈清虛天尊。地官舜帝(三稱)
三炷馨香。敬禱上蒼。椿萱健泰體安康。孝道永流長。大千世界。天倫願可償。
舜帝勸孝經
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堯)大帝。
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舜)大帝。
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禹)大帝。
天運甲子年梅月五日
天運甲子年三月廿八日
玄聖觀 見世情返觀心
玄玄之理道德基 聖心無為萬年聚
觀心觀性為何意 原來清靜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