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布袋戲的發展研究初探
第四組 郭雅惠、張文馨、吳新綸、詹雅恩
一、布袋戲歷史及發展
(一)台灣俗稱「布袋戲」之由來
1.早期演出的戲棚形狀類似布帳。
2.最早的布袋戲演出,藝師習慣將一身行當裝進布袋內。
3.最早的布袋戲演出,藝師習慣將一身行當裝進布袋內。
4.因傳統戲偶本身除頭部、手掌與腳的下半段以外,軀幹部分、手肢與腿部,都是用布縫成的,其形如布袋。
(二)布袋戲歷史淵源-來自泉州的一則神話故事
傳說中國明朝期間,有位屢試不中的秀才梁炳麟,在福建仙游縣九鯉湖一座仙公廟祈求高中後,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位老人在他手上寫下「功名歸掌上」後離去。梁秀才醒後非常高興,認為是及第的吉兆,不料當次應試又名落孫山。失落之餘,他開始向鄰居學習懸絲傀儡戲,並發展出直接套在手中的人偶,憑著他的文學修養,出口成章,又能引用各種稗官野史,馬上吸引了許多人來看他的表演,布袋戲從當地開始風行起來,梁秀才的名聲也跟著水漲船高,此時他才領悟了「功名歸掌上」這句話的意涵。
(三)布袋戲的發展
1.據《台灣省通誌卷》學藝藝術篇,南管布袋戲是台灣最早的布袋戲。
2.自乾隆以來,福建地區戲曲特別發達,布袋戲逐漸採用地方戲曲,遂形成「戲曲布袋戲」。
3.十八世紀布袋戲出現職業團體分室外的野台戲與在劇院內的內台戲。
4.十九世紀中葉是閩南布袋戲技藝發展的顛峰期,那段時期的布袋戲,稱為「籠底戲」。
5.大量採用「曲館」的北管後場樂師及戲碼。
(四)布袋戲早期轉變
1.1920年代,多採用清末民初的武俠小說加以改編,故稱劍俠布袋戲,其代表人物為五州園的黃海岱和新興閣的鍾任祥。
2.二次大戰末期,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 ,強制演出所謂的「皇民劇」做為勞軍演出及政治宣傳的劇隊。
3.民初禁止露天野台的戲劇演出達一年以上,轉而進入內台時期。
(五)布袋戲近期轉變
1.1962年,台灣電視開播之後,內台戲熱潮漸漸減退。
2.1950年代,金光戲開始在中南部各地的野台戲開始發展。
3.1970年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上演。
4. 1974年國民黨政府遂以「推行國語」及「妨害農工正常作息」 為理由,禁止無線電視台播出雲州大儒俠與所有的電視布袋戲演出。
6. 1994年正式成立「霹靂會」。
7. 1992年創立「大霹靂節目錄製有限公司」。
8. 1995年大霹靂公司成立「霹靂衛星電視台」。
二、霹靂布袋戲偶的介紹
(一)角色分類
1.生:
指的是「淨」以外的男生角色,分文生、武生、小生、娃娃生等四種類型;例如:素還真(文生)、亂世狂刀(武生)。
2.末:
指老生,也就是年長的男性;例如:憶秋年(老生)。
3.旦:
女性角色,依年齡、角色性質的不同可分為文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例如:沐紫瑛(武旦)、紫宮彤麟(老旦)。
4.淨:
花臉;臉上勾勒較多顏色與線條,口白粗獷,為粗線條的人物;例如:吞佛童子、戤戮狂狶。
5.丑:
為戲中甘草人物,丑角,動作滑稽、逗趣。
6.雜:
不屬於前五類者,均歸入雜門。多半是「獨角」(專門為某一人物而製作的特殊造型),不同於傳統分類;霹靂的「雜」還包含了僧侶的角色,例如:百世經論‧一頁書。
7.獸:
顧名思義就是非人類的角色。
(二)戲偶的尺寸演變
1.小型的『掌中戲偶』
2.中型的『金光戲偶』
3.大型的『電視戲偶』
(三)戲偶的服飾
1.經過長時間的改良演變
2.由傳統漸漸邁入很流行、時尚
3.與COS文化結合
三、霹靂布袋戲讓人深深著迷的關鍵
(一)人物上場詩
人物上場詩的使用,不是只侷限在每一集的開場,而是指每一個分場戲時人物的上場。有時是吟自己的專屬上場詩,每位人物的專屬上場詩句在人物現身前,即已根據其特性加以設定;有時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有時是有特殊目的,例如決鬥之前或當說客時所吟。
1.使用時機:
(1)人物專屬的上場詩
(2)有感而發的上場詩
(3)有特殊目的的上場詩
(4)對吟及合吟的上場詩
2.人物專屬的上場詩
為了塑造個性化的人物,霹靂的人物會擁有屬於自己的「詩號」,其中有些人物還會因前後時期不同的個性而有不同的詩號。
例如刀狂劍痴葉小釵,早期:「征衣風塵化雲煙,江湖落拓不知年, 劍痴刀狂世紛云,今將衣缽卸雙肩。踏盡千山無人識,當初枉受盛名牽,東風吹醒英雄夢,笑對青山萬重天。」晚期:「愛落紅塵心已死,持刀抱劍了一生。」
3.有感而發的上場詩
(1)思念親人、愛人
人物 | 思念對象(關係) | 詩詞 | 體裁 |
清香白蓮 素還真 | 風采鈴(妻子)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幾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 七詞 |
(2)弔憶親友
人物 | 思念對象(關係) | 詩詞 | 體裁 |
笑傲紅塵 | 愁月仙子(愛人) | 半箏永是花中泥, 瑟刀已成忘情詩, 傲笑人間風雲客, 愁月從此落天地。 | 七言詩 |
(3)閒詩
這一類是人物上場時獨自一人有感而發的抒情詩,可以是觸景生情,或是飲酒之詩,或只是閒來無事吟詩一首,並沒有特別的目的;這在霹靂布袋戲的使用也很普遍。
人物 | 詩詞 | 體裁 |
刀狂劍痴 葉小釵 | 世路已經倦, 恩義兩茫然, 刀劍從此逝, 雙影散雲天。 | 五言絕句 |
3.有特殊目的的上場詩
為了某一特別的目的而吟的詩,不是自己的詩號;是某些特殊的時機:有時是當說客,有時是勸慰,有時是贈別朋友,有時是約戰…。使用時,通常不是獨自一人,而是說給對方聽,所以把它另分出一類。
人物 | 特殊時機目的 | 詩詞 | 體裁 |
清香白蓮 素還真 | 贈 葉小釵 | 愛落紅塵心已死, 步雲縱嶺醉一生; 封情孤走天涯路, 淚已成冰為劍癡。 | 七言詩 |
4.對吟及合吟的上場詩
兩位好友同時上場,有時是吟各自的詩號,也有時是各以詩句對吟,有時是對手互相刺探,以詩句委婉表達;但都是非常雅致,深具文學涵養的。
對吟或合吟的人物 | 詩詞 | 體裁 |
清香白蓮素還真、 青陽子 | 青:儒園結義數載情, 素:手足相知玉清潔。 青:回首漫漫憶往事, 素:劍膽琴心伴苦行。 | 七言絶句 |
(二)上場詩的體裁分類
1.詩詞
(1)四言詩
最有名的是「百世經綸一頁書」的: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 聲音清亮高亢,與眾不同的百世經綸,半闔眼眸看盡世俗庸人,微揚嘴角笑盡天下英雄。
(2)騷體
也就是楚辭式的體裁,其特色就是會用「兮」字來作為語助詞。
邪之主陰陽師」: 天蕩月兮水面華,飄渺是曰浮幻,水棹撥真兮月上櫻花。水面櫻、月上映、虛空影、染紅霙。天蕩月兮絳雪花,浮幻是曰昇華,琴弦撥真兮月櫻化。配上聲情豐富的口白及音樂,充分表現其崇高尊貴之氣質。
(3)五言句
古詩
「希望宮城城主寒月蟬」: 落霞映孤雁,夕陽伴風寒,流水過無痕,桃華不堪染,誰如多情痴,散若冬花雪。展現美豔絕代動人的女強人內心對丈夫的深情。
絕句
「黑白郎君南宮恨」的「傲笑天地間,黑白兩不分;馬車幽靈影,瀟灑一郎君。」四處挑戰武林中盛名的角色,以別人的失敗為快樂,卻是置生死於度外,有過人的膽識、氣魄,狂傲不羈、極為自負的錚錚鐵漢。
律詩
「平風造雨四無君」贈素還真出苦境之詩: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郅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
結論
強調正統的權威性、以及道德信仰價值的確立等社會文化特質,並與民間信仰、節慶相結合,作為民間一個非正式的教育方式。
西元2000年,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了一部電影「聖石傳說」,拓展海外市場的動作比以往來得大,因此就有討論的空間,也有機會觀察與分析本土文化工業在做拓展海外市場動作時的現象。
參考資料
1.吳佳蓉《霹靂布袋戲的發展研究》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03/2008032901144405.pdf
2.掌中乾坤布袋戲數位博物館http://folkartist.elib.nctu.edu.tw/collection/palm_drama/PD1/history/InSide1.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