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攝影(亦稱磁振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 )是近年來在臨床診斷上相當重要的影像工具。此種使用準確而不必侵入人體的方法為人體內部器官造影,對醫學的診斷、醫療和後續工作都十分重要。
磁振造影利用磁場原理,使儀器改變體內氫原子的旋轉排列方向,原子核就會釋放吸收的能量,能量激發後放出電磁波信號,再經由電腦分析組合成影像,就是一般看到的 MRI 影像。
磁振造影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磁場中以無線電波脈衝來改變區域磁場,激發人體組織內氫原子核的共振,而人體不同的組織,便會產生不同的磁矩變化訊號,再經過電腦處理,便可以呈現出人體組織的切面影像。至於磁振造影的磁場強度,則是以Tesla(特斯拉)磁力單位表示。
人體內的水分子含有很多氫原子核,這些氫原子核本身又具有磁場特性,如同一個小小的磁鐵。核磁共振掃描是將人體置於強大且均勻的靜磁場中,再利用特定的射頻無線電波脈衝,激發人體組織內的氫原子核。
當組織內出現異常組織時,水分子的擴散即受到阻礙,我們就能透過核磁共振掃描所偵測的水分子運動速度差異,精確區別出正常與異常的組織來。
MRI 對人體不具侵襲性,不會產生游離輻射,可多方向掃描,提供三度空間影像,又有高對比的解像力,是現代醫學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它的好處之一是不論使用多少次,都不會像X光等傳統檢查方法一樣對病患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