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科學」在聯合報的週三教育版中不定時刊出,內容包括有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科技應用、自然現象、、、、、、等的介紹,它將科學原理與生活現象做非常緊密的結合。
例如奧林匹克運動會計時器的介紹、警察抓超速的測速器原理、腳踏車原理、燃料電池介紹、鯊魚衣介紹、海洋的秘密、宇宙大爆炸......。因為介紹主題非常多樣,所以對於閱讀廣度不夠、不確定興趣方向的同學,可以在接觸閱讀學習當中,瞭解各個領域,進而確立自己的目標,更可能挖掘出你所不知內在的潛能與性向。
對校內功課的學習而言,閱讀這些助益頗大。老師由教學經驗獲知,其實同學學習科學的困難度不在計算(因計算技巧絕對可在課堂中經由訓練獲得),而在於對自然現象「沒有觀察、沒有思考、沒有感覺」,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抓不到觀念的重點,也無能思考。
有一位科普作家曾在書的序言中寫道:「如果你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想知道,我什麼都沒辦法教給你。」反過來說,如果你帶著滿腔的好奇心而來,老師的一點提示,一點講解,就有提醐灌頂的效果,那像一塊拼圖的底板,把你過去點點滴滴學習的零散片段,鋪成一塊有意義的知識。----好奇心如何產生,不就是懂一點,想再懂更多一點嗎?
以升學角度來說,學測題雖簡單,但不容易考高分,為何?科學的閱讀經驗、自然現象、科技應用的理解與思考,是學測考高分的關鍵。因為學測偏重課本知識與生活現象的結合,所以在學測考題中,不乏「閱讀測驗」形的題型,同學要有能力閱讀、理解,才可能答題。----最後這個原因是新聞中科學的集結本在市場上賣得呱呱叫的原因。
聯合報已將之前刊載的集結出書,目前已出版三冊,「校園博覽會」網站上的「新聞中的科學」也有一百多個主題。二者並不重複。
http://mag.udn.com/mag/campus/itempage.jsp?f_SUB_ID=1219&f_ORDER_BY=D&pno=0#itemlist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