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選前拋出两岸“和平協議”及公投議題,讓陷入蘇嘉全農舍系列風暴的民進黨如獲至寶,立即開辟第二戰場,轉移了媒體和民眾的註意。據各方研判,此舉讓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與馬英九的民調一下子拉近了5%。馬英九於是親上火線,提出十大保證、公投,甚或神明前發誓滅火。馬英九對和平協議宣導的方式、提出的時機、應對的魄力值得檢討。將真實動機和選舉聯結,才把好棋下成了臭棋。其後續不僅僅是影響到選舉本身,無論最終馬英九連任與否,對和平協議以及其他涉及兩岸重大政策的簽訂都自我增加了難度。兩岸“和平協議”不但不是馬英九的票房毒藥,如果從台灣需要不要和平協議、誰才更可能達成長期和平協議,怎樣簽訂這樣的和平協議,如果能夠系統宣導,實為馬英九選舉的利器。
選前拋出和平協議是有風險的好棋
馬英九選前拋出和平協議,其實是一石三鳥的好棋。其一,從選舉角度,可以反客為主,提前提出民進黨要正面論述或反擊藍營兩岸政策的方向,讓民進黨對此問題回避:臺灣需要不需要和平協議、誰才能夠簽署此類協議,並在探討中凸顯其無法給予臺灣的和平願景。其二,馬英九拋出和平協議,從其代理人金溥聰在美國公開拋出和平協議話題,小試水溫,及馬英九一路走來的政治路線看,並非一時沖動。他此時拋出此議題,正是其下一任無法回避的兩岸政治議題。選前正面提出,測試民意,並盡可能得到民眾的認同。沒有基本的民意,馬英九即使連任,日子也不會好過。與其說是選舉的需要,不如說是當時選情樂觀,過於暢想連任之後面臨的難題。其三,此時拋出和平協議議題,即便有點荒腔走板,也是大陸理解度和容忍度最高的時刻。對於和平協議這樣事關兩岸未來數十年走向的政策。馬英九清楚,其需要民意的強烈支持外,也需要美國的理解和大陸達成不同政治生態下的默契。
和平協議好棋馬英九下得有點爛
拋出和平協議本來是步好棋,但馬英九外省人的原罪心理和抗壓性低,讓其不斷畫蛇添足,讓好棋差點變成險棋和臭棋。首先,馬英九對和平協議對臺灣的安全和經濟發展的意義和好處,缺少足夠的宣導。兩岸和平協議,在臺灣是個十分敏感的政治議題。一直被對手罵做“傾中賣臺”的馬英九,簽訂一個比較單純的經濟框架協議(ECFA),到目前尚未通過宣導和實際受益,化解民進黨的負面宣傳。而平時更少提起的和平協議,在沒有足夠宣導的情況下,提出來,特別是在對手的副手陷入農舍風暴泥淖時提出,從選舉角度自然不是智慧的。其次,和平協議是臺灣最為需要的,是在貫徹自己“人民有利、臺灣優先”的原則下的一個大手筆。對此自己要首先有信心,提出之前,就應該有應對對手各種攻擊的心理準備,並正面解釋和平協議的意義,戳穿對手的意圖,攻擊民進黨的軟肋。展示對臺灣有益的事情,即便影響選票也在所不惜的勇氣和。但事實是,馬英九面對綠營的攻擊做出諸如和平協議要公投、甚或十大保證,神明前發誓之類,都不給人力量之感。藍營不滿意,綠營也不買賬。為了止血停損,不得不暫時將自己執政最有優勢的兩岸和平協議政策,讓民眾懷疑成是選舉操作。最後,即便是從選舉角度考慮和布局,盡管選前拋出和平協議議題,可以解除深藍民眾的疑慮,分解宋楚瑜的分裂。但這部分票基本是跑不掉的,平時溝通比現在溝通要好。
其實,即便提出和平協議發現堆積選情不利後,也不應該慌亂,只要堅持自己和平協議簽訂的三個條件,宣導和平協議的益處和必要,讓人民清楚知道,誰能夠給臺灣人民帶來長期的和平,其他無需更多的解釋和退讓。只要再多一些堅持和耐心,其力量感和政策的嚴肅性以及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檢視的效用就會發揮出來。
臺灣比大陸更需要和平協議
馬英九選前拋出和平議題,絕非僅僅是選舉動作,如果從選舉的角度出發,馬英九無需提出和平協議議題,就已經比蔡英文有很多優勢。按照蔡英文目前的政策思路,,維持現狀已不易得,更不要說長期的和平協議。和平不同於和平協議,和平協議也非統一協議。臺灣比大陸更需要和平協議。其一,和平協議能夠增加兩岸戰略預警。簽訂和平協議,彼此就會就容忍的底線,做一個明確的界定,就會建立更加順暢、有效的政治和軍事溝通管道,設立避免兩岸擦槍走火的具體應急機制。任何單方面違背和平協議,都會遭致國際社會的譴責。所以,即便一方要破壞和平協議,也要事先找個說得過去的藉口,都會有諸多的輿論、政治和軍事的徵兆。其二,和平協議是盡可能長時間維持兩岸現狀的必須。兩岸的交流和發展不可能不碰觸政治和軍事議題。沒有一個長期的和平協議框架,想真正意義上維持兩岸現狀將是無法想像的。也只有在這樣的協議下,兩岸交流才可全面、深入,臺灣爭取更多國際空間才沒有壓力和可能,大量外來長期投資,才可轉向臺灣。其三,和平協議不是統一時間表,即使臺灣承諾不會宣佈獨立,也絕非就是兩岸統一時間表。一方面,在兩岸諸多前提和底線下,協議磨合和談判的時間會拉很長,和平協議本身簽訂沒有時間表,並不一定會定出統一具體時間的和平協議,更不可能成為統一的時間表。另一方面,大陸即便提出具體的統一的訴求,臺灣也未必會同意。這不是密室政治,不是城下之盟。如果臺灣沒有足夠的民意,所謂的和平協議還是無法簽訂的。即便強行簽訂,對臺灣這樣的民主社會來說,也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
總之,兩岸和平協議大陸要的是一個,臺灣無論誰執政,不會被去中國化,在兩岸不斷深入交流下,為將來保留足夠的統一的選項。大陸經濟總量和戰略縱深,比臺灣更能夠承受兩岸政策的不確定性。尋求和平相信是臺灣多數民眾的願望。臺灣的政治生態,沒有多數民意的支持,和平協議簽訂的正當性和效力會大打折扣。即便暫時的公投沒有達到法定人數,大陸可以隔三差五收緊兩岸政策,甚至面對臺獨挑釁適當,施加更大壓力。這樣在經濟上,臺灣永遠不會發展到脫離大陸呵護的狀態,冷熱比對之下,民眾才更能夠感受到和平的可貴。即便站在選舉角度,提前引爆這一敏感議題,暫時對馬英九不利,但一旦後續選舉中,特別是參選人的政策辯論中,可以用之攻蔡英文個措手不及。
(為雜誌約稿而作,成稿已久)
畢殿龍
阿扁自白:俺渾身上下都是寶!
陳水扁急獨派最後的堂吉訶德
蔡英文難獲2012大位的若幹理由
民國憲法是照妖鏡,也是外和內治的利器
大陸看大選:宋楚瑜為理念忍辱負重還是政治自焚?
假如宋楚瑜真是“大內高手”
台獨能證明自己不是白癡?
本部落格文章沒有注明轉帖者,均為原創,轉載本人原創文章時需要注明作者。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