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上任以來,疲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小心設計、實施兩岸政策、苦於應對反對黨的各種無理煎迫、不時揪心於選舉形勢。但馬英九作為領袖和所領導的執政黨,卻忽略了教化的必要性、長期性、復雜性,沒有清醒認識到自己肩負教化的責任和主動發揮教化的力量。
首先,馬政府對國民黨和泛藍陣營缺少一個系統的教化和宣導。任何大的政策和方向,如果缺少足夠的溝通,即便是在同一陣營也難以獲取足夠的理解與支持。恰恰相反,在個別時候,馬英九為了要標示自己為全民領袖,在沒有充分顯示自己的高度和誠意的情況下,在藍營民眾的疑惑中,頻頻向綠營暗送秋波。如,一些公開的講話中,在一些人士任命裏,多有讓藍營無法理解的舉動。結果往往是,藍營群眾因不理解而有被拋棄和遭背叛的感覺;而綠營或是因為這突然的舉動或者因為一些政客的故意操弄,不但不買帳,反而更加的抵觸。教化和溝通對黨內和其支持者十分必要,因為臺灣藍綠對決了半個世紀,族群被操弄了幾代人,藍營被作為外省人壓抑了很久,重新執政想要享受揚眉吐氣的想法,盡管從領袖和執政黨的高度,從大局出發,即便不能縱容,但卻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以德報怨需要一個過程,也不是每個平常人都可以做到的。馬政府想要真正達到藍綠和解,不是和蔡英文見個面,更不是在政府裏象征性地安插幾個穿著綠色衣服的官員就能夠解決問題的。作為執政黨和臺灣的領路人,馬英九和其領導的政府,在外省、本土這些被故意貼上標簽,制造紛擾的,無需回避,更不能竭力去迎合。比如屬於在政府內、本陣營中,來臺灣早的,看不起來臺灣晚的;會客家話的,到處顯擺比不會客家話的更本土化,這些恰恰是落入了獨派為了制造獨立、分裂而設置的陷阱。黨內的教化是要發動黨內和本陣營的民眾,要主動放寬胸懷接納和影響綠營民眾,發動黨員主動散播和解和融合的火種。馬政府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信,對綠色政客長期制造的族群對立的形勢沒有足夠的認識,在基本陣營沒有穩定好久急匆匆地向綠營示好、靠攏。這譬如,即使你要夜闖敵營或者去招安,你也得本陣營的留守將士說一聲:弟兄們,你們看好家,我出去散散步看能勸降幾個綠營的人不能。馬英九這種主動和解的高度和誠意是有的,但是方法、時機、切入點、突破口卻需要細膩和智慧,在此之前穩定自己的支持者,然後才是勸降一個賺一個。
其次,要想獲得全民領袖,在選舉中能夠獲得綠營民眾的支持,或者超越黨派推行對整個臺灣有益的政策,那就更需要教化。按照目前臺灣的生態,要想獲得她們的支持,很多人你得讓他改變顏色,或者讓她們的顏色變淡,甚至不再有任何顏色,而是只有是非。綠營民眾集中於南方,國民黨進入臺灣那麽多年,自始至終沒有對南方發生過很大的影響,社會發展到現在,南方的許多民眾還只看特定的報紙,聽特定廣播,甚至很多地方對外界的資信還局限於口耳相傳。新聞言論自由固然應該尊重,但傳遞客觀真實的聲音,卻是政府的責任。如果讓這些民眾偏執長期被一個政黨操弄的媒體灌輸一種過濾和包裝的觀點,不要說要得到她們的選舉票,你即使有再好的政策,她們仍然要用狐疑的眼光,看你要幹什麽。在馬政府執政的一年裏,宣導和試圖和解都只是高來高去,只註重拉攏和勸降民進黨或者臺聯等深綠的高層。豈不知,正是這些高層在處心積慮在制造對立,在混淆是非,在牽絆執政者能夠迅速獲得更好的政績。她們不需要和解。想用擒賊擒王的方法,兵不血刃招降大部分綠營士卒,是過於急躁;面面俱到、想讓民進黨說好、想從民進黨那裏獲得更大的本土認同安慰,無疑是緣木求魚。和民進黨的纏鬥只能虛耗更多的精力,而是針對這些政客刻意制造的混亂,繞開她們。和解和教化的對象應該是南部的廣大民眾,他們不但是被服務的對象,而且在選舉中,他們每個人的選票一點都不必謝長廷、蔡英文、蘇貞昌的分量低。教化的目的不是讓他們變成藍色,而是要至少是要讓人們接受信息的時候能夠更加全民客觀,在一種角度看世界之外,告訴她們同樣的問題社會上還有其他的觀點。全面提升她們接受信息的能力---至少應該可以聽懂國語吧;提高她們判斷是非的能力。加強和南部基層的溝通和教化是提高國民素質的一部分,需要更大的耐心和誠意。不要為了選舉才下鄉,不能為了讓她們變成國民黨才宣傳,而是從一個地區的文化發展、素質提升的角度來讓她們獲取更多接觸外界的機會,有意識地讓其獲取更全面客觀的信息,用她們能夠聽懂的語言能夠接受的形式。
再次,對刻意歪曲的事實、搬弄是非、制造事端的政客的揭露和窮追猛打也是對民眾教化的一部分。在這個問題上,馬英九和他領導的政府嚴重地不及格。這點她們真應該拜民進黨為師,民進黨抓住馬政府或者國民黨中的一個小毛病甚至沒有毛病都能渲染得像是個潑天大禍、彌天大罪,如劉兆玄內閣中的綠卡和雙重國籍問題等,而馬政府和國民黨面對民進黨的小題大做、得寸進尺故作君子狀,一副好鞋不踩醜屎的模樣。其實在民進黨放棄制造分裂和對立之前,完全沒有必要故作大度。教化民進黨的高層難,但讓支持她們的民眾看清她們打著愛臺灣禍害臺灣的嘴臉卻是不難,所以,適時抓住民進黨、獨派的一些操弄,追根問底,給大眾一個是非也是教化的內容和方式。比如,陳水扁說他是美國的代理人,蔡英文說這是訴訟策略。就應該窮追猛打要民進黨明確表態,這種訴訟策略是愛臺灣嗎?日前,陳水扁跟林姓委托人切割好像陳水扁是被委托人耍了-----難道陳水扁現在才知道林姓友人現在采取美國告狀嗎?為什麽等結果不利的時候再切割等。按一樣的標準,甚至用民進黨自己慣用的方法反擊她們。一個短期內不準備和不能重返執政的政黨和獨派有更多的材料被用來做反面教材,對人們進行教化。同時,也要反對國民黨個別人輕視南部,認為南部屬於綠營理所當然的思想。改變國民黨選舉才下鄉的做法。
最後,宣導和教化,用文化來達到和解提高民眾素質,不但利於政策的推行,對真正為民眾著想的政黨的選舉也十分有利。急切點的,四年,可以培養好幾茬有投票權的人,比如, 18歲有投票權的話,現在從14歲年齡段你就真正去關心他們、培養她們的是非觀。學校和軍隊都是大量產生新的理性選民的地方;長線一點的,不妨從娃娃抓起。馬政府針對全民素質提高的教化要區別於執政黨的宣導,內容應該更超然、客觀,更要超越黨派的價值;形式則應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在資源動用上,國民黨的宣導只能動用國民黨自己的資源,馬政府的教化之功卻可以動用包括 在內的全臺灣的資源。比如,集中一些承認和效忠中華民國的大學生,對他們進行培訓,制定宣導大綱,政府出薪水讓他們到南部和一些偏遠地區進行文化、教育提升計劃,和幫助旅遊資源改善、生產技能提高等活動,類似的活動既解決了就業壓力,又改善了落後地區的政治和經濟生態。
畢殿龍
本部落格文章沒有注明轉帖者,均為原創,轉載本人原創文章時需要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