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愁予」筆名由來
古代文人關懷家國社會,在詩文中流露滿懷憂思者比比皆是,例如:
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辛稼軒菩薩蠻:「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即寓有「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文武全才,為國解憂之意,筆名「鄭愁予」正是傳統文人精神之表徵。
名家看鄭愁予:
瘂弦:曾經以「謫仙」稱譽鄭愁予。
余光中:以「浪子」稱呼鄭愁予。
紀弦:鄭愁予長於形象的描繪,其表現手法十足的現代化。
楊牧: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絕對地現代的。
張默:愁予的詩,從整體的氣氛看,彷彿是「流動」而又「恬靜」、「輕俏」而又「嚴肅」、「清新」而又「迷離」。
以上資料節選自
http://mail.dali.tcc.edu.tw/~chi/teach/1-14.htm
真糟糕!!我要寫的心得跟全子的超像,但這真的是我自己想的!!!
詩中提到了三種形狀的窗子,以三種不同的形狀代表詩人所要諷刺的主題(應該是吧!!)
以方窗隱喻財慾,圓窗隱喻食慾,卍字窗隱喻情慾
而時下的人便像是「窗外的女奴」一般地被奴役
話說方窗:
「遂教我有了埋起它的意念…」:誰都會想把財富藏起來不願與人分享,畢竟現在任何事情都必須提「錢」來講,否則是行不通的,所以錢就成了自古以來人人爭相競逐的物品。
「祇要闔攏我底睫毛,它便被埋起了。它會是墓宮中藍幽幽的甬道」:
是啊,生前爭得你死我活,只要一閉上眼,不是也一樣都無法帶走?那又何必爭奪的如此激烈??
再說卍字窗
自古君王坐北朝南,詩寫道:「我是面南的神」象徵著高高在上及目中無人,而「紗樣的黑夜纏繞」又寫出了現代人各掃門前雪、不會相互關懷而又孤獨的感覺
女奴就好像帝王的嬪妃,只能苦苦等待著帝王的臨幸,每個嬪妃都有著自己的名字,但濫情的王卻總是記不住她的名,便只用看似風光的冊封來取代,而嬪妃便為這個爭風吃醋,甚至不惜殺死對方,只為求得帝王的專寵,但她們都忘了,要美女有美女的帝王就像風一樣,從來不會為誰而停下它的腳步、也不可能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