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沒有飲料的城市
市長:陳一中  副市長: Lydia-惠貞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藝術天地【沒有飲料的城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故事摩天輪(63)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聊齋故事~ 促織
 瀏覽2,270|回應0推薦3

Lydia-惠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fen22179
陳一中
Lydia-惠貞


促織!~就是''蟋蟀''!!
蟋蟀,又叫促織。

明代在歷史上有一位『促織之君』
聽過嗎?... 宣宗 朱瞻基,盛世之君卻成為「促織天子」,喜好鬥蟋蟀,甚至還將此一活動風行至全國。

《促織》是《聊齋誌異》中一篇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小說
很精彩的一個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個故事吧....翻譯成白話文了唷!.........


明朝宣德年間,皇室裡盛行鬥蟋蟀的遊戲,每年都要向民間徵收。這東西本來不是陝西出產的。有個華陰縣的縣官,想巴結上司,把一隻蟋蟀獻上去,上司試著讓它鬥了一下,顯出了勇敢善鬥的才能,上級於是責令他經常供應。縣官又把供應的差事派給各鄉的里正。

於是市上的那些遊手好閒的年輕人,捉到好的蟋蟀
就用竹籠裝著餵養它,擡高它的價格;儲存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一樣等待高價出售。鄉里的差役們狡猾奸詐,借這個機會向老百姓攤派費用,每攤派一隻蟋蟀,就常常使好幾戶人家破産。


縣裡有個叫成名的人,是個念書人,長期未考中秀才。爲人拘謹而不善說話,就被狡詐的小吏報到縣?,叫他擔任里正的差事。他想盡方法還是擺脫不掉。不到一年,微薄的家產都受牽累賠光了。正好又碰上徵收蟋蟀,成名不敢向老百姓按人頭攤派費用,但又沒有抵償的錢,憂愁苦悶得想要尋死。

他妻子說:「死有什麽用呢?不如自已去尋找,也許還有萬一找到的希望。」成名認爲這些話很對。就早出晚歸,提著竹筒絲籠,在破牆腳下。荒草叢裡,探石頭挖大洞,各種辦法都用盡了,一直沒有找到。即使捉到二、三隻,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規格。縣官定了限期嚴厲追逼,在十幾天中,成名被打了上百下板子,兩條腿膿血淋漓,連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來覆去,只想自殺。


這時,村?來了個駝背巫婆,能請鬼神預卜凶吉。成名的妻子準備了禮錢去問吉凶。只見紅顔的少女和白髮的老婆婆擠滿門口。成名的妻子走進巫婆的屋裡,只看見暗室拉著簾子,簾外擺著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爐上點香,磕兩次頭。巫婆在旁邊望著空中替他們祝禱,嘴唇一張一合,不知在說些什麽。大家都肅敬地站著聽。一會兒,簾子裡丟一張紙條出來,那上面就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

成名的妻子把錢放在案上,像前邊的人一樣燒香跪拜。約一頓飯的工夫,簾子動了,一片紙抛落下來了。拾起一看,不是字而是一幅畫,當中繪著殿閣,就像寺院一樣;後面的山腳下,橫著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長著一叢叢荊棘,一隻青麻頭蟋蟀伏在那?;旁邊有一隻癩哈蟆,就好像要跳起來的樣子。她展開看了一陣,不懂什麽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畫著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紙片折疊好裝起來,回家後交給成名看。


成名反復思索,莫非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嗎?細看圖上面的景物,和村東的大佛閣很相象。於是他就忍痛爬起來,扶著杖,拿著圖來到寺廟的後面,有一座古墳高高隆起。成名沿著古墳向前走,只見一塊塊石頭,好象魚鱗似的排列著,真象畫中的一樣。他於是在野草中一面側耳細聽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針和一粒小芥菜子似的;然而心力、視力、聽力都用盡了,結果還是一點蟋蟀的蹤跡響聲都沒有。

他正用心探索著,突然一隻癩哈蟆跳過去了。成名更加驚奇了,急忙去追它,癩蛤蟆跳入草中。他就跟著蛤蟆的蹤跡,分開叢草去尋找,只見一隻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撲過去捉它,蟋蟀跳進了石洞。他用細草撩撥,蟋蟀不出來;又用竹筒取水灌進石洞?,蟋蟀才出來,形狀極其俊美健壯。他便追趕著抓住了它。仔細一看,只見蟋蟀個兒大,尾巴長,青色的脖項,金黃色的翅膀。成名特別高興,用籠子裝上提回家,全家慶賀,把它看得比價值連城的寶玉還珍貴,裝在盆子?並且用蟹肉栗子粉餵它,愛護得周到極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縣?去交差。



成名有個九歲的兒子,看到父親不在家,偷偷打開盆子來看。蟋蟀一下子跳出來了,快得來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後,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會兒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著告訴媽媽,媽媽聽了,嚇得面色灰白,大驚說:「禍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來,自然會跟你算帳!」孩子哭著跑了。


不多時,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像蓋上冰雪一樣。怒氣衝衝地去找兒子,兒子無影無蹤不知到哪裡去了。後來在井裡找到他的屍體,於是怒氣立刻化爲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絕。

夫妻二人對著牆角流淚哭泣,茅屋?沒有炊煙,面對面坐著不說一句話,不再有一點生趣。直到傍晚時,才拿上草席準備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還有一絲微弱的氣息。他們高興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孩子又蘇醒過來。夫妻二人心裡稍稍寬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氣呆呆的,氣息微弱,只想睡覺。

成名回頭看到蟋蟀籠空著,就急得氣也吐不出,話也說不上來,也不再把兒子放在心上了,從晚上到天明,連眼睛也沒合一下。東方的太陽已經升起來了,他還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發愁。他忽然聽到門外有蟋蟀的叫聲,吃驚地起來細看時,那隻蟋蟀仿佛還在。他高興得動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蕩蕩地好像沒有什麽東西;手剛舉起,卻又遠遠地跳開了。成名急忙追它,轉過牆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

他東張西望,四下尋找,才看見蟋蟀趴在牆壁上。成名仔細看它,個兒短小,黑紅色,立刻覺得它不像先前那隻。成名因它個兒小,看不上。仍不住地來回尋找,找他所追捕的那隻。牆壁上的那隻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細看它,形狀像土狗子,梅花翅膀,方頭長腿,覺得好像還不錯。高興地收養了它,準備獻給官府,但是心?還很不踏實,怕不合縣官的心意,他想先試著讓它鬥一下,看它怎麽樣。


村裡有一個喜歡多事的少年,養著一隻蟋蟀,自已給它取名叫「蟹殼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鬥蟋蟀沒有一次不勝的。他想留著它居爲奇貨來牟取暴利,便擡高價格,但是也沒有人買。少年直接上門來找成名,看到成名所養的蟋蟀,只是掩著口笑,接著取出自己的蟋蟀,放進比試蟋蟀的籠子裡。

成名一看對方那隻蟋蟀又長又大,自己越發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殼青」較量。少年堅持要鬥,成名心想養著這樣低劣的東西,終究沒有什麽用處,不如讓它鬥一鬥,換得一笑了事。因而把兩個蟋蟀放在一個鬥盆?。

小蟋蟀趴著不動,呆呆地像隻木雞,少年又大笑。試著用豬鬃撩撥小蟋蟀的觸鬚,小蟋蟀仍然不動,少年又大笑了。撩撥了它好幾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衝,於是互相鬥起來,騰身舉足,彼此相撲,振翅叫喚。一會兒,只見小蟋蟀跳起來,張開尾,豎起鬚,一口直咬著對方的脖頸。少年大驚,急忙分開,使它們停止撲鬥。小蟋蟀擡著頭振起翅膀得意地鳴叫著,好像給主人報捷一樣。

成名大喜,突然來了一隻雞,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嚇得驚叫起來,幸好沒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遠。雞又大步地追逼過去,小蟋蟀已被壓在雞爪下了。成名嚇得驚慌失措,不知怎麽救它,急得直跺腳,臉色都變了。忽然又見雞伸長脖子扭擺著頭,到跟前仔細一看,原來小蟋蟀已蹲在雞冠上用力叮著不放。成名越發驚喜,捉下放在籠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獻給縣官,縣官見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講述了這隻蟋蟀的奇特本領,縣官不信。試著和別的蟋蟀搏鬥,所有的蟋蟀都被鬥敗了。又試著和雞鬥,果然和成名所說的一樣。於是就獎賞了成名,把蟋蟀獻給了巡撫。巡撫特別喜歡,用金籠裝著獻給皇帝,並且上了奏本,仔細地敍述了它的本領。

到了宮裡後,凡是全國貢獻的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及各種稀有的蟋蟀,都與(小蟋蟀)鬥過了,沒有一隻只能占風。它每逢聽到琴瑟的聲音,都能按照節拍跳舞,大家越發覺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歡,便下詔賞給巡撫好馬和錦緞。巡撫不忘記好處是從哪來的,不久縣官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

縣官一高興,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囑咐主考官,讓成名中了秀才。過了一年多,成名的兒子精神復原了。他說他變成一隻蟋蟀,輕快而善於搏鬥。現在才蘇醒過來。巡撫也重賞了成名。不到幾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頃田地,很多高樓大廈,還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門,身穿輕裘,騎上高頭駿馬,比官宦人家還闊氣。



異史氏說:「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行的人卻把它作爲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賠上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係著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視啊!

只有成名這個人因爲官吏的侵害而貧窮,又因爲進貢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揚揚。當他充當里正,受到責打的時候,哪裡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

老天要用這酬報那些老實忠厚的人,就連撫臣、縣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說『一人得道成仙,連雞狗都可以上天。』這話真是一點不假啊!」


                


聊齋誌異
蒲松齡的 促織 ...


透過描寫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繳納促織而備受摧殘、幾乎家破人亡的命運,反映了皇帝荒淫無道,巡撫縣令前吏橫徵暴斂的罪惡現實,寄托了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由於清初文網嚴密,作者以講前朝故事為手段,使矛頭避開當朝者。儘管如此,小說所反映的現實,在封建社會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小說的情節跌宕起伏,曲折多變,寫盡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隨著成名一家由悲到喜,由喜轉悲,悲極復喜的情節的展開,矛盾不斷發展,趨向激化,從而寫出了成名經濟上、肉體上,特別是精神上所受的摧殘,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本質。

文中寫的由求神問卜而得佳蟲和兒子魂化促織而輕捷善鬥兩個片段,是作者的幻想,用以推動故事由悲向喜發展。故事的結局,悲劇變成喜劇,並沒有削弱對封建統治者的譴責力量,因為盡人皆知,魂化促織是不可能的,這個喜劇的結局蘊含著深沉的悲哀。同時,這裡寄托了作者對成名的同情,客觀上也暴露了封建統治的腐朽性,即成名的入邑庫,官員們的得到獎賞和陞遷,完全取決於皇帝的偶一歡喜。這仍是對封建統治階級的譴責和諷刺。

此文中通過生動、逼真的細節描寫,活化出一個被小小促織捉弄得神魂顛倒的封建社會中的「草民」形象,他的全部心神和命運都繫在一隻小小的促織身上。他的悲喜牽動著讀者的心弦,透過他情感變化,令讀者真切地感受到封建專制帶給人的非人折磨,不由得不心驚膽寒。




-★☆★ - ★☆★ - ★☆★ - ★☆★ - ★☆★ - ★☆★-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605&aid=37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