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是同情台灣人民,統戰台灣反對蔣介石,但對於陳儀卻是袒護的,這點完全不同於台人的立場
九O年代至今,為因應李扁的台獨,皇民化論述加重處理。這點不是老共獨創,其實抗戰尚未開始,日本磨刀霍霍之際,大陸人就對台人抱持著不信任,這就是二二八的「皇民肇因論」的根源,這種心態是超黨派的:無分國共,但論族群。
楊天石版的二二八則將台人行動區分為抗暴及騷亂兩種。他承認台人抗暴行動的正當性,這點是老共產黨立場,也是台人的認知;另一方面他大量描述了當時的台人騷動,而將此歸咎皇民流氓,這點台人理當接受。至於陳儀方面他並不像過去的老共那樣曲筆護短,有所譏彈;對蔣介石的歷史責任則頗有呵護,卻仍留一手春秋之筆,略見微詞
基本上楊天石的歷史視角是比較開放的,不過在仍有取材及敘述比例失衡問題:
1,以蔣介石日記為蔣開脫
2,對台人十日騷亂敘述偏多
3,對陳儀兩月鎮壓輕描淡寫
至於李敖版的二二八,則與九O年代至今的中共官方宣傳的皇民理論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