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123長短篇
市長:張爺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123長短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Lohengrin唬爛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從[鬥]和[斗], 談中文字的字母功能.
 瀏覽1,897|回應16推薦2

Lohengr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麥芽糖
張爺

繁體中文字太多, 小孩子化太多時間在這上頭,
成年洋人學起來更是頭大. 白話文運動後, 中文語法已經比較嚴格, 不需要那麼多的字了. 古文簡煉, 會把[鬥爭]縮成[], [漏斗]縮成[], 如果用同樣的[],就會搞混. 但寫成白話文, 沒有人會搞錯[斗爭][漏斗]. 當然[][斗爭][漏斗]中起著完全不同的的功能. 同樣的, [兒子], [套子][桃子]中的[]也起著完全不同的功能. 由此可見, 雖說中文每個字都有大概的意思, 但也起著西方文字的字母功能. 上面這個[]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們再看英文的struggle(斗爭)funnel(漏斗). 他們都共同享有e, lu, 但洋人絕不會搞混strugglefunnel.  最後
正因為[斗]和[鬥]在繁體字中意思完全不同, 合併以後搞混的可能才會小.  其實就是在古文中, 把[鬥]改成[斗]而搞混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這更證明簡體字的合理性, 這也是為啥[資治通鑑]改成簡體字, 也照樣能讀的原因.


歸納一下: []類比成字母有點極端, 但我的意思是說中文雖說沒有字母, 但每個字起到一定的字母功能. 具體怎樣合併不同的字, 可以見仁見智, 但這事的原則是: 在白話文寫作的今天, 適當地合併一些字是合理的做法.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085996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從白話文運動到文革
    回應給: Lohengrin(lohengrin) 推薦0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就要看白話文運動的定義了,我們之前大多同意,白話文的推行是個正確的方向,但白話文運動本身就不那麼單純。該運動暗地或明地,蘊含對中國文化傳統的全盤否定。

中國人自此失去了價值觀,失去了文化認同,馬列主義思想才能如入無人之境。這個破壞和文化上的自我掏空是個持續的行為,在文革達到了高峰。

百年來,中國本土從四億人口到今天的十三億,竟產生不了像樣的思想家,正標記著一個民族時代精神的淪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109650
文字改革會造成文化傳承的問題.
    回應給: 張爺2.0(soros) 推薦0


Lohengr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也是我一直在說的.  文字改革是要付出代價的.  我也沒說先秦文獻沒有價值, 但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學者或業餘愛好者, 繁體字應該不是問題.  就我個人而言, 讀先秦文獻最大的障礙是古文基礎太差, 而不是讀不懂整體字.  從這個結果看, 文化傳承問題主要是白話文運動造成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109514
研讀先秦古籍的需要
    回應給: Lohengrin(lohengrin) 推薦0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字學我是大外行,不過基於了解中國古籍的需要,文字訓詁成了必需打通的關卡。

在此時,正體字的優越性特別明顯。

當然,中國古籍對許多人而言或許一文不值,我個人從中獲益實在太多,也無法短時間向全盤西化論者Lo說明這點。但如果有人真的想直接閱讀先秦古籍,他一定會發現簡體字的不足,換言之他還是要去學正體字。這就說明簡體字在文化延續上的確造成了障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109230
[風乾]和[乾坤]以及[鬥爭]和[漏斗]
    回應給: 張爺2.0(soros) 推薦1


Lohengr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既然[鬥]和[斗]可以合二為一, 風乾的[乾]和乾坤的[乾]當然也可以一分為二.

風乾的[乾]和乾坤的[乾]不但意思南轅北轍, 連發音都不同.  把這個[乾]字分成[乾]和[干]兩個不同的字, 未嘗不合理.  這個改法第一沒有增加漢字字數, 第二[幹部]和[風乾]是個常用詞, 簡化成[干部]和[风干]很合理, 但[乾坤]並不那麼常用.  所以沒有轉了一圈回到原點的問題.  因為這是使用率的問題.

提到使用率問題, 順便提一下: 簡體字對中文的影響不能用改了多少個字來判斷, 而要根據這些字的使用率來判斷.  中文可能有幾萬個字, 而被簡化的可能只有十分之一, 這並不能說明其影響不大.  因為常用的可能就是這十分之一.  你可以把我這篇短文用電腦轉成簡體字, 看看有多少個字被變掉. 就可看出影響.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108085
美與醜
    回應給: 張爺2.0(soros) 推薦1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YST犯過的笑話就是:大談經濟卻鄙視經濟學,大談文字卻鄙視文字學,大談軍事卻驅逐寫過軍事雜誌的專家。

一個不知物理學定律的人可以來談時空跳躍嗎!?

學問不是放在那裡供人景仰的,它有它的實用性,切合時代的特性。特別是文史法這些學科。

我不會因為文字學而反對簡體字,而是因為這套東西是我們每天在用的、最最基本的,我希望我寫下去的每個字都美觀快樂直率誠實,而不是某某政治力量強逼我去接受醜陋的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087048
權力者發狂的展現!
    回應給: 張爺2.0(soros) 推薦1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我在前帖也說了:「你們今天之所以還覺得簡體字好是依賴在繁體字的穩定上!!依賴在簡體字只佔整個中國文字很少比例這一點上!!」

武則天自創的那個字「曌」,聲符是依照日月為明還是下面的「空」字?形符是依照日月為明還是下面的「空」字?屬於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裡哪種造字方法?形音義如何歸類?

沒有嘛!就是告訴人家『我武則天就是太陽月亮同時在天空照耀著我』,所以硬是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曌」ㄓㄠˋ嘛!

赤裸裸的權力展現。

而毛澤東則更進一步,那個「笔」字破壞了「筆」原本的聲符及形符,筆下面那個「聿」,是象形,是指人以手指握著一枝筆寫字的樣子,中國字到後來,五支手指簡化以三支表示,就是「又」的由來。

那樣子寫,由「又」到「聿」到「筆」,聲符被破壞掉了!古字「聿」跟「筆」聲音相似,「聿」既代表聲音也代表手寫的形狀,「竹」指的是它的材質。

在竹子下寫一個「毛」算什麼!?不就是告訴人家『以後中國文字都要姓毛!用筆寫字的都給我姓毛!』!

竹子下面一陀毛叫做「筆」!?「筆」還帶有「筆直」的意思,我說過繁體字左右對稱,有均衡之美,「笔」呢?一陀軟軟的毛躺成一側的毛在紙上怎麼寫字!?

武則天創辦武舉,改良了後世人才選拔標準。但她造的那19字,在她死後全部廢除,人家只當作笑話一場,一個權力者發狂的展現!那個「笔」字卻流傳至今50年!還有人認為簡體字是合理好看的!!

--------------------------------------------------------------------------------------------------------

http://www.literature.idv.tw/bbs/simple/index.php?t2008.html

個人在第十三屆全國聲韻學會上發表「論喻母字『聿』的上古聲母」主張「聿」的上古音與「筆」一樣是 pl-,那時鄭張尚方、梅廣先生批評說「聿與筆是在不同方言區用相似的音來表示同一概念」。其實鄭張先生等人的意見正是高本漢、李方桂先生的觀點。他們都認為「聿」與「筆」是同源關係。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a/fra/fra03283.htm

說文解字:「聿,所以書也。」清.朱駿聲.說文

通訓定聲.履部:「秦以後皆作筆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087027
也談簡體字
推薦0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是在二十歲左右開始讀簡體字書,感覺學起來不是很困難,花個一兩週就熟悉了。但當時我的朋友跟Gail一樣排斥。他的學術需要比我更強烈,就是因為「看不爽」簡體字。這位朋友排斥簡體字並非出於政治動機或者文字學堅持,他純粹是覺得簡體字書很難看:不美觀又不習慣,譬如西方名著中譯本,他寧可多花一些錢去買同樣的台版正體字書。

我只是想說每個人對新東西的適應性差別很大,我算是比較務實,基於知識成本考量,自始對簡體字書就是採歡迎態度的。

我那位朋友後來做了調整,只堅持不買簡體字排版的古籍,其他書種還是接受,直到最近兩三年他才基於需要,終於對簡體字全盤讓步。(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語言是約定成俗的,因此我讀到斗爭二字,經過兩三回之後馬上就習慣了,不會發生誤解。但這並不表示簡體字是一種好的中文。

「干支」,「風干」和「干(幹)部」同一個干字,也是不良的簡化。我不知普通話的四聲是不是會因位諸如此類的文字簡化而走調。

正如SCFtw2先前的舉例,「乾坤」還是保留了下來,沒改成「干坤」。這不是兜了一大圈子,又回到正體麼?

倘使「乾」字全面棄用,對文化方面的破壞特別顯著,這大概就是「乾」字勉強保留下來的原因了!!既然如此,當初又何必瞎改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086952
對牛彈琴
推薦0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們再看英文的struggle(斗爭)和funnel(漏斗). 他們都共同享有e, l和u, 但洋人絕不會搞混struggle和funnel』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086267
「我的糞斗」~~~~
    回應給: Lohengrin(lohengrin) 推薦1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若不是現今地球上還有「一小撮人」使用繁體字,200年後,當所有人「我的奮鬥」都寫成「我的奮斗」的時候,老師怎樣教育學生這個字為何用「斗」!?--到那時「鬥」已經是死字了嘛!

寫成「我的糞斗」也是有可能的,陶淵明的五斗米學生理解為「五鬥米」也是可能的!到時候中國文字就被全面廢除好了!就如17、18世紀傳教士以拉丁字母書寫越南語言好了!

你們今天之所以還覺得簡體字好是依賴在繁體字的穩定上!!依賴在簡體字只佔整個中國文字很少比例這一點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086252
這叫「對中華文化破壞不嚴重」,叫做「字母」~~~
推薦0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正因為你是簡體字教育下長大,所以連中國文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形文字,這套表意文字重點在圖像而非聲音,這樣最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甚至把中國文字和表音文字搞錯,以致於有「中文字的字母功能」這樣笑掉大牙的說法。

----------------------------------------------------------------------------

至今繁體字還能看出原本之形,簡體字卻同時殺了兩個源頭,這叫「對中華文化破壞不嚴重」,叫做「字母」~~~

http://www.codebit.cn/shuowen/view.php?id=1884

http://www.codebit.cn/shuowen/view.php?id=9442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086248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