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Go Lang Wang
市長:ebisu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Go Lang Wang】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煩惱
 瀏覽9,458|回應69推薦4

ebis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犬犬可愛
龍女CHANG, HSIU-FEN
luyu54
ebisu

者、也,

者、害也,也,

合之、即擾害之義,

換言之、即倒之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71&aid=4030256
 回應文章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太極拳理基點——鬆
    回應給: ebisu(ebisu50) 推薦0


ebis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打太極拳的人,誰不知道要,但等我悟到技擊術與導引術的交融點在,也可以說太極拳的精髓在(我所領悟到的太極拳的精髓),才知道我們過去理解到的與作為太極拳精髓的,其實有著很大的層次差別。

 

促使我悟到這一點的,是我親眼所見的一件事,儘管領悟是在這件事發生的一段時間以後。

 

在我公園裏結識的打拳朋友裏,有一位姓金,一位姓沈。 金 先生與 沈 先生都有幾十年的拳齡,兩人看上去年齡、個頭、體型也相差不多。相比之下, 金 先生年輕些,將近七十,身體稍清臒些。 沈 先生年長些,年過七旬,身體精幹些。

 

 金 先生練太極拳,一直是走松靜一路的; 沈 先生除了太極拳,還練過多種外家拳,兩臂敲過樹,練過排打等硬功。這一天, 沈 先生與幾個人在交流擊打與排打功夫, 金 先生也在一旁聽,聽到後來,不知怎的來了興趣,主動 向沈 先生提出,要他在自己背上敲兩下試試。

 

 金 先生沒有練過排打,對自己是否抗得住 沈 先生那一擊心中沒底,故事先打招呼,第一下輕一點,如果我抗得住,叫你加,你再加。

 

 金 先生是老夫聊發少年狂, 沈 先生則是恭敬不如從命,就掄臂敲了第一下。

 

 金 先生挨打後,臉不改色,說:你加! 沈 先生加力打了第二下, 金 先生說:再加! 沈 先生又加力打了第三下, 金 先生說:再加,你加足!不料 沈 先生收手不打了,而且跑了開去。過了一會兒,有人跑來說, 沈 先生的手腕腫了起來。

 

一條經過鍛煉、敲過樹幹的手臂,打在沒有練過排打,當時也絕無作布勁準備的背上,結果卻是手臂腫了起來,這就像石頭去敲雞蛋,結果碎裂的是石頭,若不是親眼所見,我是無論如何難以相信的。

 

我這個人有個優點,就是見到了與經驗常識相背的事實,不肯輕易地放過,或僅作茶餘飯後的談資。

 

我一直在琢磨其中的道理,終於有一天忽然開悟,這裏的奧妙,其實就是一個,而此,正是發明太極拳的前賢找到的使技擊術與導引術、防身與養生相交融的那個點。

 

我們從技擊術方面說,因為太極拳首先是拳。

 

在太極拳以前,技擊對抗,是沒有這一概念的。

 

人對應擊來的外力,自然反應就是,就是

 

肌肉在受擊刹那間,會繃緊,受過訓練的,會繃得非常緊,硬如鐵蛋。這種緊張,是為了保護骨骼不受到外力的衝擊。就像腰間盤突出,或胸椎與腰椎壓縮性骨折,腰背肌會繃緊、鐵硬一樣,目的是減少椎骨的受力。

 

醫學上稱之為保護性反應。人體的這種保護性反應,其實是以犧牲肌肉來保護骨骼。

 

但人體是否還有更合理承受外力打擊的方法呢?我們的祖先早就觀察到,同樣的外力打擊,如果發生在嬰兒與醉漢身上,受傷害的程度就可能輕得多。

 

嬰兒與醉漢,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他們都沒有意識到外力的厲害,所以在受擊的一刹那,肌肉並不是繃緊的。

 

因此,肌肉繃緊的這種保護性反應,其實還是在意識的命令下發生的,照道家的理論,還是識神所為,而不是元神當道。因此,究其實還不是真的自然反應,是一種後天獲得反應。這種後天獲得反應,也不是從人體生理結構來說最合理的反應。

 

在肌肉繃緊的情況下,血管是收縮的,血流就不暢。這種反應,也是為了在一旦受傷、血管破損的情況下,不會出很多的血(包括皮下淤血)。但有一利必有一弊,血管收縮的結果,也使一旦出血,特別是內出血,就不易消散與吸收。

 

不通則痛,也會加劇疼痛的程度。更主要的是,形成了一個塊面,來與外力碰撞,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局部瞬間受力很集中很強大,容易受損,至多是兩敗俱傷。

 

要使來擊外力在碰到我方銅牆鐵壁似的肌肉刹那間被摧毀,那我方功夫不知要超過對方多少倍,真是談何容易。而在肌肉放鬆的狀態下,血管是舒張的,皮肉因供血充足,營養豐富,稍受損害,也易修復。

 

從力學角度說,外力打在柔軟的皮肉上,就像一拳打在麵粉團上,所受之力迅速擴散,單位壓強並不是很大。

 

又像一拳打在懸掛的布簾上,布簾隨著拳頭一同順來拳前進方向移動,使來拳速度迅速變零,也就是來拳力量迅速變零。壓強不大,速度變零,這就是使來勢洶洶的外力化解的奧秘。

 

對生命現象或曰人體運動力學這種深入的觀察,很早就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反映出來,這就是柔弱勝剛強(《老子·王弼本三十六章》)。

 

這個,現在都理解為戰勝勝過,其實,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定義:勝,任也,應該作承受解。柔能夠承受剛,剛卻承受不了柔。

 

太極拳的發明創立者,肯定是悟透了這一條道理,所以對技擊術以為基本點,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造。

 

太極推手中有一句名言化即是打,這就是柔弱勝(任)剛強思想的經典表述。

 

在太極拳以前,任何拳術,不管是用手還是用腿,都只是擊打,都是主動進攻,以某一擊打傷、打倒對手為目的。對手之間身體沒有較長時間的接觸。

 

只有角力(摔跤)才是在身體接觸的情況下,以摔倒對方為目的。

 

嚴格說來,角力(摔跤)不是技擊術,而是一種遊戲,一個體育項目。而太極拳當其發明之時,首先是要達到技擊實用(戰)目的。

 

也不能簡單地說太極推手吸收了摔跤的技巧,因為太極推手儘管吸收了一點擒拿術、摔跤術的技巧,但這只是在低層次上使用的。

 

到高層次上,真是推手不用手,發勁推出也好,引進落空也好,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其實是不像摔跤一樣要用力抓住你肢體,像擒拿一樣要使勁鎖住你的關節,只是在一刹那,莫名其妙使你飛了出去,或摔了個嘴啃泥。

 

飛了、摔了,還不知道打在哪一點上;碩大的個子,強勁的實力,怎麼不堪一擊?據我體會,太極拳把力學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這一點將在以後詳細分析介紹),而這一切的基點,唯而已。

 

因為,能,故將擊打改成了接化,將先發制人改成了後發制人,有了借力打力 四兩 撥(或曰)千斤的理念。

 

太極拳的實戰,不管是推手還是散手,都要充分利用與來力刹那間的接觸,這就是,使來力為我所用,變成打擊對方的力量。

 

太極拳以前的任何拳種,在實戰中,都要儘量閃避對方的擊打,唯太極拳,要以最合理的方式承受對方的擊打,在承受的刹那間反客為主。

 

如果沒有承受(),後發制人等等均不可能實現;而如果沒有也無從談起。

 

因為以的狀態來承受外力擊打,與人們日常的經驗(應該是後天形成的觀念)是相反的,所以,為了用訓練的手段改變人們的觀念(世界觀的轉變是個根本的轉變),太極拳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創造了太極推手這種訓練方式。

 

過去,我依順傳統的理解,認為從陳式的蹦跳騰挪、盤旋發勁的拳架,演變為楊式的綿綿不斷、動中寓靜的拳架,是為了適應太極拳走向宮廷豪門、而那些王公貴族練拳吃不起苦的需要;

 

現在,我認為,更合理的解釋是,楊式創始人更加深了對的認識,所以用這樣的拳架來磨性,以培養人在實戰中當外力相加時也能保持松靜自然的狀態。

 

由於在打拳時要求肌肉保持放鬆的狀態,這樣,血管舒張,血流暢通,微循環改善,內臟機能啟動,就與中國古代的五禽戲、易筋經、百段綿等導引術接上了軌。

 

過去技擊術與導引術所以各行其道,是因為技擊術通過外練筋骨皮,要使身體能堅硬如鐵,以硬制硬。

 

所以,即使練成一身刀槍不入的武功、硬功,但同時也落下一身傷病,堅強者死之徒,武功高超的多不長壽。

 

太極拳觀念一變,柔弱勝剛強,松靜自然,用意不用力,在練武功的同時也使身體柔軟,內臟更新,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練武同時能健體,健體開始還是副產品,到今天,卻變成了太極拳成為中華第一拳,能傳之久遠的最重要的理由。

來源:

http://home.cntaijiq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343&reltid=22118&pre_thread_id=26602&pre_pos=7&ext=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71&aid=4945968
“心知”不等於“身知”
    回應給: ebisu(ebisu50) 推薦0


ebis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黃明山

  太極拳是多種文化精華在中國特定歷史條件下交融、結合、孕育的結果,是祖先智慧的結晶,它既是武術,又是一門人體科學的系統工程。

 

在中華武術漫長發展、創新過程中,不少前輩武術家們在終身習武過程中,不斷總結、改進、創造了一套獨特的含陽剛于陰柔之中,寄雄奇於淡遠之內的術法分明、簡潔縝密、古樸典雅、端莊灑脫的太極拳。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理論精華在拳架中最集中體現與總結,是一套科學訓練肢體的理論和方法(如身心放鬆,用意不用力,積柔成剛)及構思獨特的技擊理論與實踐(如後發制人,化而後發,以柔克剛,剛柔並濟,避實擊虛,引進落空等),尤其是當它與吐納、導引方法相結合後,更使它發出奇異的光彩,成為全世界最獨特的運動方式,不僅能防身禦侮,而且成為最佳的醫療保健的輔助手段。

  太極拳博大精深,由於學拳人的資質、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理解的深淺、悟性有異,從學時間又長短不一,即使是同一位老師所教的學生,其拳架的姿勢、功夫的高低都不盡相同。

  練太極拳有心知身知階段,心知不等於身知身知是指拳理在演練者身體上的具體體現,通過拳架及形體語言將太極拳的拳理內涵全部表現出來。

 

心知身知的基礎與前提,只有通過心知才能達到身知身知是對心知具體化的檢驗與印證,但多數人都是心知身不知,要使心知逐步變為身知,是每一位練太極拳人一輩子努力的方向與必走的途徑。身知的程度是其太極拳拳技水平的最好評定標準。

  學拳人的一般規律是學生先模仿老師的動作示範,聽其講解初淺的理論知識,以後自己再學習一些太極拳的理論,通過平日的勤學苦練逐步掌握練拳的要領,儘量以自己身體的肢體語言去體現已學的理論,努力將其表現出來,但大多數人都是以主觀代替客觀,都自以為是,以為已將拳理體現在拳架中了,究竟體現了多少,是部分體現還是全部體現,因為自己看不到自已,無法瞭解自己,所以多數人都是長期停留心知身不知階段,每天在重複著錯誤。

 

所以應當經 常請 老師或拳友指正,逐步向身知前進。有條件的人也可以用攝像機為自己拍攝演練的拳架,然後自我糾正,再與好友們相互切磋,但關鍵還是要有明師的指點,否則不知錯在哪里,無從糾正,很可能還以錯為對。

 

另一種好方法是對著鏡子練習,自己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與錯誤,及時糾正,這也是練拳者從心知走向身知的途徑之一。

 

我就是以 楊澄甫 老師晚年定型的拳照作為教材,從心知努力走向身知的。拳架的優劣能如實地反映出練拳者身知程度,是真懂還是不太懂,是懂一部分還是全懂,一看拳架便知。

 

 從楊澄甫 老師《太極拳術》與《太極拳使用法》兩本著作中拳照的演變過程來看,充分說明了事物的發展規律與認識規律,這是一個再認識再發展,再創造的過程,是 楊 老師從心知走向身知的過程,對我們很有啟發。

  太極拳的理論是前人寶貴的練武心得、體會、感悟的記錄。

 

練太極拳就是要練太極拳的理論,以太極拳的理論指導練太極拳,每一個拳姿都應當體現出太極拳的理論與技擊含義,用身知體現心知

 

縱觀近數十年來的報刊、書籍、雜誌中的拳照、錄影帶、VCD等出版物的表演者,不少拳架偏離拳理,有的甚至有嚴重的錯誤,經不起拳理及技擊含義的分析與衡量。

  拳架的優劣是衡量練拳者身知程度的最具體體現,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太極拳的習練者應在身知上下一番功夫。好好學習、研究一下 楊澄甫 老師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晚年定型拳架照片,從中吸取身知的知識,使自己儘快的從心知走向身知

 

最後我要重複說一句話:練太極拳就是練太拳的理論與技擊含義,離開了太極拳的理論與技擊含義,就不能稱之謂太極拳。在當今魚目混珠的大潮中,如何教會群眾識別"魚目""珍珠",是目前太極拳運動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因此還太極拳以本來面目已成為我們所有熱愛太極拳與從事太極拳工作的人的歷史使命、應有職責與共同任務。

  太極拳經過幾代人的潛心研究探索與發展,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但不能說已經達到頂峰了,不能再發展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命運動規律認識的不斷加深,楊式太極拳的拳架與理論也必將在不斷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從而向世人展示出其更高的價值與更加光輝的未來。

 

來源:http://www.taichi.tw/taiji_acope/index.ht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71&aid=4945885
淺談太極拳的得力感
    回應給: ebisu(ebisu50) 推薦0


ebis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松、慢、存想結合是得力感產生的條件

 

太極拳競賽套路有兩種練習形式:一是側重競賽表演,二是側重內勁體驗。

 

用作競賽時,有時間限制,有觀眾,有裁判,有勝負壓力,有太多的干擾,因此太極拳走架過程中的諸多用意內容不能從容落實。

 

用作內勁體驗時,沒有時間限制.沒有太多的外在干擾,如果覺得打起來彆扭不得勁,可以停下來保持某個姿勢加強存想找回感覺。甚至可以退回來重新體驗,可以慢、很慢,甚至越慢越好。

 

所謂感覺就是得力感或稱得勁兒。關於得力感,前人有許多描述。

 

郝為真說:“如身在水中,兩足踏地,動作如有水之阻力。”

 

李雅軒說:“在練架子時,身勢應如載重之船行之于江河間。”

 

武禹襄認為“牽動往來氣貼背”,“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運勁如抽絲”。等等。

 

得力感的產生與得力感的體認,是通過松、慢、存想三者協調運作而實現的。放鬆是肢體上的要求,慢是運動速度上的要求,存想是精神意念上的要求。

 

做個試驗:手臂平伸出去,緊握拳,整個手臂張緊用力,再鬆開拳成掌,手臂肌肉放鬆不用力,越松越好。細細體認這兩個過程,哪一個過程中臂沉重有力,哪一個過程中臂輕飄無力,非常明顯,放鬆狀態的手臂反而覺得沉重有力。

 

套路練習時松柔不用力,沉肩墜肘,手臂就重起來:氣沉丹田,腹部松淨,身體就重起來。

 

四肢、軀體重起來,壓下來,就要去支撐、去托起這些重感,於是,虛領頂勁、腰形上頂、拔背、挺膝等向上的用意過程相伴而生。愈松,愈壓得沉重。

 

身體各部有負載肢體重力體驗之日,就是太極拳內勁上身之時,重力感愈明顯,內勁品質也愈高。壓與托,相輔相成。

 

互爭互抗。除了上下的壓與托及對拉拔長,還有左右之間、前後之間的互爭,兩手互爭,手腳互爭,頭手互爭等等,無處不爭。

 

得力感明顯的部位是胸背,“牽動往來氣貼背”,即是此得力感。其次是手,腰起主宰作用,如果腰失去得力感,全身得力感盡失。

 

慢、放鬆,最容易體認出穩實有力之感。慢練、肌肉放鬆的拳術較之快練的拳術,更有厚實有力之感。

 

二、身心兼顧,內外聯繫

 

得力感不單純是身體方面的體驗,它是與外界有聯繫的,與外界聯繫的存想。可以用“氣宜鼓蕩、神宜內斂”來指導。

 

古人認為,氣是構成宇宙的最精微物質,也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精微物質。

 

“氣”在古典太極拳文獻裏經常出現,除具有物質含義外,在不同的地方還有其他不同的含義。如“氣宜鼓蕩”之“氣”就同時具有氣勢、物質的含義。

 

長期練功的,能感受到體內氣的存在。比如在腹部,就有諸如蠕動、氣團活動、寬暢松淨等多種感覺。

 

察“氣宜鼓蕩”:鼓,有振動、膨脹的意思;蕩,有搖動的意思。鼓蕩就是生生不已的運動宛如可伸縮的立體球,能向八方輻射動盪開去。

 

有的人行拳時氣沉丹田,腹部寬暢松淨,或腹部有氣團活動之感,但僅用此冠以“鼓蕩”是不全面不貼切的。

 

太極拳要“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

 

這不僅僅是對動作姿勢的規定和要求, 同時還有對意、對氣勢的要求,只有照此去做,氣勢、意念才相對容易做到無缺陷、無凸凹。李亦佘說:“欲要周身無缺陷,先要神氣鼓蕩。”

 

有些氣功在練習時要求意念放大:頭刺藍天,足插大地,頂天立地,全身充盈於整個宇宙空間,身體內外界限模糊不明,我即空氣,空氣即我。

 

此時,體內細微的生理活動、氣感等都會被放大,有天地空氣隨之鼓蕩之感。

 

這個鼓蕩,是先有心理活動、身體配合,後出現生理反應,繼由體內生理活動誘發到體外心理活動放大得到。

 

為使氣宜鼓蕩,應在精神意念放大的同時,“神宜內斂”。在武禹襄的《太極拳論》裏,“氣宜鼓蕩”後面緊接“神宜內斂”.就是提醒不要只有空氣沒有我。

 

忘了自身與忘了身體便是沒了本,便是無本之木一無所求了。捨棄己身憑空想像或執著已身不試著與外界聯繫都無法產生鼓蕩。

 

氣宜鼓蕩需要有與外界聯繫的心理活動過程,也就是精神意念放大。

 

而得力感的得到需要身法和心法、 內與外的配合,統一。

 

三、快練是拳,慢練是功

 

楊澄甫先師有“練架子愈慢愈好”之說。

 

大成拳的試力、摸勁兒,也有越慢越好,使試力的變化讓外人看不出來,只有自己“身”有體會之說。對於這些說法,以及類似的說法.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四兩 撥千斤”等等。我們在理解時絕不應該在字眼上鑽牛角尖,如果鑽字眼就會走進死胡同。

 

如愈慢愈好,慢的極限是靜止不動,靜止不動了,你還練什麼拳!走架用競賽表演的速度打,相對較快,同時用意的內容勢必也是相對要少.側重得力感的獲得。用摸勁兒的速度打,相對要慢。

 

慢練時,由於體力、精力、功力、心情等因素的影響。有時是慢不下去的,有時可能還會出現腰酸背脹的情況。如果出現腰酸背脹、心力不濟,就要快練,要參考競賽速度打,不要一味地慢。

 

太極拳走架相對少林拳術。

 

是慢練,但就走架自身而論又是速度相差很大的練習。以傳統太極拳為例,快練需10分鐘左右.慢練需40分鐘左右甚至更長。

 

時間相差三四倍。

 

快練與慢練的感覺也不盡相同。慢練時充盈、膨大、整體、人不可侵、被動防守、得力的感覺明顯。

 

慢練時如果舒展不開來,用意強了些。無味道了,說明慢過頭了,僵硬了,要適當變快。

 

快練時蛇行綿軟無定向,如水滲透無孔不入,主動出擊的感覺明顯。

 

快練時如果輕飄不穩,煩躁無味道了,說明快過頭了,無所依了,要定下心來,適當變慢。

 

一趟架子走下來,會有一些平常難以體驗到得力感的所在,這對習者來說就需要注意了,要調整身法,改正動作,加強存想,單式反反復複體驗,尋找得力感。年輕時架子低步幅大,身手配合恰到好處,有強烈的得力感。

 

年紀漸長。

 

力不從心,步幅變小,不敢下蹲,動作姿勢就要做相應調整,比如身手幅度相應緊湊,以與小步幅、高架位一致,仍不失得力感。

 

太極拳套路練習,四肢慢慢地伸出去,慢慢地拉回來,既無速度又無力度,打誰呢?太極拳套路的直接技擊作用幾乎是沒有,它的間接技擊作用又如何衡量呢?

 

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對走架過程中得力感的體認、間接感知來衡量走架時間接技擊作用的效果。

 

太極拳走架的目的之一是練出內勁,而內勁的獲得就是通過對得力感的體認。

 

本文來源於: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2403.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71&aid=4945868
太極拳的真意到底在哪里?
    回應給: ebisu(ebisu50) 推薦0


ebis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何為太極?拳經曰:“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

 

無極是靜,寂然不動:太極是動,感而隨通。動生於靜,無極生太極。

 

太極拳是陰陽拳,拳路中只有陰、陽兩個式子,即虛實變換。

 

  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謂一切事物,皆相反相濟也,太極拳也不例外。

 

太極拳練法,在開合蓄發,虛實變換,互為根紐;用法在順逆走粘,一時俱運,皆相反相濟之道。

 

既對立又統一,在統一事務當中,陰陽就像磁石中N極和S極,即使分得很小很小,仍然有N極和S極。

 

陰陽不能分離,陽不是純陽,白魚中有黑眼睛;陰不是純陰,黑魚中有白眼睛。

 

陰極變陽,陽極變陰。

 

拳譜曰: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

 

太極拳分為虛實腳,即便是承受體重的實腳,仍然存在著陰虛之處,就像陽魚中的黑眼睛,陰魚中的白眼睛。

 

  那麼先輩創立太極拳的真意到底在哪里?

 

  1、太極拳的真意——祛病促健康

 

  太極拳為內家拳,其姿勢簡潔、效宏、易行、合道,道法自然。其心法體現在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純以虛靜為主,注重精神修養,堅凝意志,增進智慧,重在祛病延年,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可終身練習。

 

  自技擊、表演、比賽風盛以來,一切拳勢竟尚險、奇,以難、能為可貴,漸漸失去養生的真意,拳經曰:“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太極拳的終意是益壽延年不老春,而有些後人,標新立異,自為派別,弄得門類繁雜,甚至有些人,還沒有弄清太極拳的真意,就拉杆立派。

 

太極拳乃內家拳,純以心、氣為主,以修養精神為宗旨,它不僅符合易理,符合孟氏的養氣之說,與現代科學也脈脈相通。

 

那麼修煉太極拳根據是什麼?

 

  2、拳經是太極拳的靈魂

 

  練太極拳的根據是拳經。拳經是太極拳靈魂,也是太極拳的命根子,是太極拳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太極拳的功夫就在拳經裏,沒有一句假話,沒有一句騙人的話,只要大家照拳經裏所說的原理去下功夫,是絕對可以學好的。

 

如果不重視它的指導作用,不尊重它的權威性,不按拳經的規律辦事,肯定會走錯路的。

 

  有些人因為有點文化,又主觀,特別自信,好為人師,喜歡在人前賣弄,還沒弄清什麼是太極拳,隨意自作主張。像這樣的人,在拳經面前,要不犯主觀主義的錯誤就難了。

 

  對拳經的理解是眾說紛紜。

 

按常理講,拳經是具有太極內功的人寫出來的,只有內功深厚的人,才能理解其深刻的函意。

 

只從字面上去理解、猜想是不準確的。

 

猜對了的,內功進步很快,肢體柔了、骨節松了、氣血暢了、血管軟了,延年益壽;猜錯了的,與太極拳理南轅北轍,內功長進慢,拳打滑了,甚至滑到外功拳的軌導上去了,練得越刻苦,越癡迷,離太極拳越遠,肢體練僵了,氣血不暢了,疾病增多了。

 

一旦誤入了用力的歧途,通向松柔的道路被堵死了,悟性、智慧、靈感就無從開發,迷入歧途不能自拔。因此,奉勸諸位拳友要擇拳路,選明師。

 

  拳經是前賢練拳智慧的結晶,具有深奧的內涵,是太極拳的理論根據,是太極拳的精妙所在。

 

前賢將數代功夫積累、昇華到理論的高度,寫成經典拳經,以昭示後人。

 

練拳的必由之路,只有按著拳經循規蹈矩練拳,才有可能攀上太極功夫的頂峰。

 

  太極拳的理論寶庫十分豐富,如拳經、拳論、拳譜、拳訣、拳解、拳法、拳要、拳言等,其中王宗嶽的五篇拳經,是拳經中的重中之重,其包括:《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要言》《打手歌》。

 

它是拳經的核心,指導了數代人的修煉,其他拳訣要言,都是以它為基礎寫出來的,不管是哪一家哪一派,只要你練的是太極拳,都不能例外。

 

拳經留給我們的,永遠是一個以松柔為靈魂的、完整的、陰陽變換的拳理系統,不可斷章取義,也不能僵死地去理解,通過練內功來體悟。

 

古聖先賢的思想精華,在我們的血管裏流動的時候,你健康的身體,坦蕩蕩的心境,就是對古典拳經最高的致敬。

 

這些傳統文化遺產,流傳至今上千年,如果不科學,無自家的特點,早已被淘汰出局。

 

  那麼太極拳的思維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

 

  3、太極拳是逆向思維

 

  在常人的眼裏,武術技擊的決勝因素,是力量和速度,因此常人追求力大,快速,以強勝弱,以快打慢,這已是常識。

 

太極拳卻剛剛相反,獨闢蹊徑崇尚柔弱、緩慢,主張以柔克剛,用意不用力。

 

以弱勝強,以小力而勝大力, 四兩 撥千斤,以靜制動等,這就是太極拳思想,這種思想,是反常理論,是常人的逆向思維。

 

太極拳不追求力量和快速,但是也不怕力量和快速,而是崇尚柔弱和緩慢。

 

當然太極拳的柔弱,不是一般概念中的脆弱,不堪一擊,它是超越了剛強的柔弱,在柔弱的表像中,潛藏著無比的強大,如水之柔弱而無堅不摧。

 

我們相信,太極拳在松柔中潛藏無比強大的能量,如此練下去,反而能不疾而速,不力而強,極柔軟,然後極堅剛。

 

  人體生命力最旺盛的是接近先天的嬰兒狀態,人體中最富有生命活力的細胞是未分化的原始幹細胞,這表明,越是原始的東西,其生命力就越強大。

 

而表面看來是最柔弱。

 

  物理上也是如此,幾近於無的原子,所蘊藏的能量,遠大於化學能,化學能又大於機械能。

 

太極拳的以小勝大,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逆向思維,要在實踐中得以實現,沒有專心、沒有恒心、沒有悟性,沒有智慧是不行的。

 

經過長期松柔、輕靈、沉穩地盤架子,在松、輕、靈、不用力上多下些功夫,多費些心思,才能逐漸悟到一些太極拳的道理。

 

  用大力勝小力,以先下手為強,用快速勝慢速,這是一般人的常識,太極拳是超越常識以外的大智慧。

 

不改變思維觀念,沒有脫胎換骨的毅力,不改常人用力的積習,認識就只能停留在常人的認識水準上。

 

學不到太極拳思想,怎麼能打好太極拳呢?

 

  4、太極拳與外家拳的區別

 

  練太極者,都知道太極拳是內功拳。

 

太極拳家鄭曼青就曾說過:“外家拳多以身殉技,太極拳是以技養生。”

 

武術界向來就有“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樣的老話,這就簡明地說清楚了內家拳與外家拳的不同。

 

不僅練拳的目的不同,練拳的方法也因之而異。

 

  1)練拳的意圖相反

 

  外家拳多剛勁有力,動作勇猛,多彈跳和高難度動作。

 

“學成驚人藝,買給帝王家”,保家衛國,看家護院,多以功利為前提。

 

  太極拳以松柔和全身完整之勁見長,行以貓步,運以抽絲勁,偏重於內氣的訓練,以練己為主。練松、練靜,以打通經脈,啟動自身僵化的氣機,開啟關閉的部分毛細血管,促進微循環系統暢通為目的。

 

在行動上,處雄守雌,甘居落後,主動退讓。松靜練拳,保養內氣,陶冶情操,頤養天年。

 

  2)練拳方法相反

 

  外家拳培養力大勇猛為要,想方設法增加自身的力量和速度,以練進攻或防中帶攻的招法為主,以擊傷敵人的要害部位練手腳。

 

速度要快、力要大、要迅猛;甚至超負荷操作。

 

  太極拳是不用力的鍛煉,一羽不能加的松柔、松靜,動中求靜的鍛煉,行拳緩慢運行,如輕雲飄浮,似貓步輕柔。

 

意念不是對外,而是內斂,內氣下沉,以保養自身內臟,舒松關節,開啟氣機,以身體極柔軟為最高境界。

 

動作輕靈圓活,似行雲流水,靜水慢流。總之,想方設法減少自己的力量,摸著體感練拳。

 

  3)技擊用法相反

 

  外家拳是主動進攻,尋敵要害部位與薄弱環節,施行橫衝直撞,猛打猛踢,竭盡全力對敵,以攻為主。這種擊法,實際就是招法加本力。

 

  太極拳是不主動進攻,以靜待動,舍己從人,用 四兩 沾粘之法,引敵落空。用命門吐勁、棉裏裹鐵的內勁功夫,重在自衛。欲識太極真功夫,倚樓聽風雨,淡看江湖路。

 

本文來源於: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2399.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71&aid=4945860
明拳理修煉真正太極
    回應給: ebisu(ebisu50) 推薦0


ebis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何遠離“太極操”?關鍵是在明拳理。“練拳就是練的一個理”。

 

太極拳之所以取名太極拳,是由於太極哲理是編撰太極拳的理論根據。

 

太極哲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太極圖

像。

 

這是前人對宇宙生成認識的象形圖示,天圓地方,方圓相生,所以,圖像呈圓形,內含類似魚形的陰、陽兩個圖案,義蘊著對立物共存於統一體中,陰不離陽,陽不離陰,此消彼長,相互轉化。而且陰魚的小圓眼是陽,陽魚的小圓眼是陰,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無處不是陰陽對立的統一,無處不是太極。

 

  二、太極圖說。用文字來闡述,就是王宗嶽《太極拳論》開頭提到的話:“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我的恩師王培生常說,為了練好太極拳,就必須深入探討太極哲理,譬如,什麼是無極、太極?

 

太極與無極是什麼關係?什麼是陰和陽?什麼是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的相互轉化?什麼是動,什麼是靜?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又是怎麼回事?等等。

 

  總之,太極拳是圓的運動,體現了物質運動的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規律。引用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郝少如的話:“何謂太極拳?

 

簡單的說:太極,是由人體內在的物質所產生的辯證運動;拳,是肢體動作的外形運動;太極與拳,即內形與外形的運動辯證統一結合。必須以內形的運動變化來支配外形的運動,即用太極運動支配拳的運動,這便是太極拳。如果只有外形的運動,而沒有內形(太極)的支配,只能稱之為拳操。

 

而不能謂之太極拳,所以練太極拳必須求達內外運動的統一,使之名副其實。”這段話,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我們為什麼要遠離“太極操”。

 

  太極拳 家李璉 先生(吳圖南先生的嫡傳徒孫)在他的《太極拳練架真詮》一書中說:“無極’是一種形式,而‘太極’是在這種形式中存在的物質能量。中國古代哲人認為氣就是一種物質能量的體現,故曰,太極者,氣也。”

 

李璉在這裏明確點出:人體內在物質就是氣。

 

而武學宗師 孫祿堂 先生,在他1924年出版的《太極拳學》裏,更是早就說過:以無極式為之根,以太極式為之體,斯二者,乃拳中萬式之基礎”。又雲:“太極拳乃研求一氣伸縮之道”。

 

他具體說到:“人生天地間,本藏有先天之元氣……,所謂中和之氣也……,其氣平時洋溢於四體之中,浸潤與百骸之內,無處不有,無時不然,內外一氣,川流不息….,於是,拳之開合動靜,即根此氣而生,放伸收縮之妙,即由此氣而出…..,太極即一氣,一氣即太極,以體言則為太極,以用言則為一氣,時陽則陽,時陰則陰,陰而陽,陽而陰。一氣活活潑潑,有無(並)不立,皆在當中一點子運用,即太極是也。”

 

 孫 先生的這番精論,對太極拳練的是什麼(氣),有什麼特點(由內達外,內外協調一致),怎麼練才算正確(學拳需明理,明理才能得法,此外還需勇氣,毅力,精神),給出了一個比較完整和精確的概述。

 

 

 我想聯繫幾個大家日常鍛練中存在的問題,研討一下怎麼練才是“太極拳”,怎麼練就是“太極操”,共同體悟一下“拳”與“操”的區別:

 

  先談一談,大家盤拳時,有些式子虛實不分。

 

比如打左右摟膝拗步時,右掌、左掌前按,隨著重心逐漸轉換,後腿應該由實變虛,逐漸舒展,可是不少同志後腿沒有舒展到位,也就是說沒有鬆開松淨,還有一些力量在支撐著,結果兩腿虛實不分,雙重了。

 

說起雙重之病,實乃習練太極拳者必需解決的大問題。

 

從練體而言,本身雙重,必然導致“滯”,不靈活了;從應敵對待而言,彼此雙重必然導致“頂”。

 

只能是力大勝力小,也失去太極拳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意薀了!因此《拳經》要求,“虛實宜分清楚”。

 

  那麼,虛實是什麼呢? 虛實即陰陽,打太極拳時,陰陽虛實無處不在,如上下,前後,左右,內外,兩手之間,兩腳之間,手腳之間,兩手兩腳之間等等,所謂周身處處皆虛實。雖然周身各處虛實反應的形式極為複雜,但仍有一定的規律可尋。

 

如上虛則下實,前虛則後實;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以兩腿間的關係而論,若左腿為虛則右腿為實,右腿為虛則左腿為實;以兩手兩腳之間的關係而論,則“三虛抱一實”……等等。

 

  太極拳運動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

 

以摟膝拗步第5動“左掌下按”和第6動“右掌前按”為例,我的老師王培生在傳授時提示:設對方用右腳向我踢來,我左掌下按,不是左掌著意往前下使力,而是以左掌食指為引導,於別處作功,左掌自然產生一種既松且沉的下按勁,對準其膝蓋骨往前下按去

 

(這裏特別說明,這個所謂的“別處作功”,即右腕松力,向上提至右耳旁,意想右虎口要貼上右耳門,接著松右肩墜右肘,兩眼注視左食指指尖,重心在右腿,意在左肩)。

 

此動是左掌順勢去下按對方的膝蓋,待機而發,而第6動右掌前按,則是在前動左掌下按的基礎上,因對方一腳踢空,必向其前下落步,落在我下按手的側旁,我則趁勢進左步,用左陽陵緊貼其右陰陵,並迅即抬頭看著對方身後,發右掌進擊其面或胸( 王 老師特別強調:眼往那裏看,掌往那裏發;掌往那裏推,不是想推對方的動作,而是想外三合,肩、肘、手與胯、膝、足,一一相合)。

 

  此動所發之右掌,既不要用力也不要軟,以無名指引導好似穿針引線,向前夠針眼(俗稱打閃紉針。形容用時之快速。這就是虛中有實)。

 

這時下麵體重已由右腿逐漸移到左腿。當右掌沾上對方後,立掌,凸掌心,中指朝天,右大指與食指朝右上的第一節橫紋線成水準,右臂外旋,此時意在左掌心;接著意想左掌食指往前指,中指欲與左肘尖成水準,略含向後耙摟之意。

 

實際上是松肩墜肘,手臂一曲,左肘向側後虛空處一沉,身子也隨之下沉,同時右腿從胯到膝到足,節節舒展蹬右腳,開後腳跟,到右腳將要離開又不離開地面時為度。這時前面的右手已完全由虛變實了。

 

  對上述右腿從胯到膝到足的變化, 王培生 老師以“用秤秤物,要把秤砣不斷往後挪,挪到與柀秤之物均衡時打住”來比喻,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必須均衡,秤砣要想壓住秤,必須是虛懸著並擱在適當的地方,方能起作用,所以後足也必需鬆開虛懸。這就是後腿由實變虛,虛中有實的由來。

 

  先賢說,以拳證道,即勢明理。

 

上述這些,無一不體現著太極拳“重意不重力”、“有前有後,有上有下,有左有右”、”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此消彼長,同生共滅”和“視靜猶動,動中求靜”、“一動無有不動”等道理。

 

你要想遠離太極操,練好太極拳,悟得太極之道,就必須在這方面做有心人!

  下面再談一談盤拳中,形與意脫節的問題。

 

  太極拳強調“重意不重力”,要求“先在心,後在身”,“意氣君來骨肉臣”。也就是盤拳時,先由意動,繼而內動,接著氣動,最後形動,由內達外,內外協調一致。所謂“意”,就是“想“,清代中醫巨著《醫宗金鑒》中說:“意者,心神之機,動而未形之謂也。”

 

打太極拳,一招一式無不是用意節節貫串循環往復,直到整趟架子結束,所以有人說,“拳”是“有形的意”,“意”是“無形的拳”。

 

  當然,練拳時意動形隨,形隨意動是高級階段,初學者不是一下子就能達到,要達到“先意後形”,需要有一個過程。初學時,大家想的是努力要記住每個姿勢,包括動作,順序,要領等等,而這個記住”的過程,就已經是“以意導體”,用意的第一步了。

 

以後的要努力的,就是時時注意拳意夠不夠濃,到不到到位,長期堅持,必有進步。

 

  再如盤拳時,每一式比比劃劃動作都做了,但對業餘愛好者來說,不在步子邁多大,蹲身有多低,關鍵是在意,在精神貫注到位了沒有?建議大家目前還是首先把姿勢動作做對,掌握好每個式子的要領,努力體悟由內達外,內外協調一致,也就是,用內形來來支配外形,借無形來支配(影響,感應)有形。

 

近期看到 解守德 先生的專著《太極內功心法》,書中提出一個太極思維假修真”的概念。

 

 解 先生說的這個“假”,指“假想”,我的理解即“想像”。

 

按太極思維,練到一定的階段,必須要借助內形(無形的東西)來“支配”(影響”,感應”)有形的肢體。

 

由此想起,當年吳圖南老先生傳授太極拳練架定勢的第一式“太極勢”(即一般叫太極起勢),練到一定的階段,就要增加“蓄外意”,站“六面勁”等的意念活動。

 

有一天在公園,有一位同志跟我說,她練“合太極”這個動作時,兩手從頭維左右兩側合抱到頭頂上空,徐俆往下落時,胸口既不逼悶也不難受,只是胸口有些發緊。

 

我說,你太介意肢體這個有形的東西了。應忘掉有形的雙手,借助無形的假想來“支配”(感應)有形的肢體。

 

我建議她實作時,想像兩手謹小慎微地捧著一個大氣球,勁兒大了氣球會炸掉,勁兒小了氣球會飛了,要似挨非挨專心捧著氣球,從頭頂上方徐徐落下,整個過程中,不想手,就想著手內無形的氣球。

 

她按我的話一練,果然頓時心口既鬆快又舒服。這個例子雖小但理兒不小,如果從“操”與“拳”的區別來說,原先的練法有一點類似“操”,而後來按要求一絲不不苟地做了,應該說練的是“拳”。

 

  太極拳的奧妙就是一切以“意”為之。能如是,則將體會到“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放之則瀰六合,卷之藏於密”;“大小由之”之樂趣。

 

其變化就如孫悟空的金箍棒,說大可以是定海神針,說小可以比繡花針還小能放進耳朵眼裏去。

 

這些無形無象地地道道的真功夫,是通過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的“假想”,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刻苦修煉出來的。

 

本文來源於: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2692.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71&aid=4945543
心是太極
    回應給: ebisu(ebisu50) 推薦0


ebis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和尚見廟內旗幡飄動,一個就說是旗在動,另一個則說是風在動,為此爭論不休。結果一個小和尚一語解決了這場爭論。

 

他說是你們的心在動。

 

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是謂心靜。

 

心動意行謂拳,形體不動心意動,也謂之拳。

 

形體動心意不動才不是內家太極拳。

本文所論,即指此意。

 

北宋邵雍曰:心為太極(《心學))

 

人稟先天一氣來到世間,精氣神化就一顆真心。

 

此心不染俗塵,見素抱樸,又謂道心。在嬰孩成長中此心日受世俗蒙昧,純真漸退,慢慢變成凡心。

 

受俗務所累,為七情六欲所擾,元氣精神日益傷損,真心漸沒。太極拳以其獨特的逆練之法,“專氣致柔,能嬰兒”(《老于·道德經》)

 

用松柔的手段,化去人體後天的拙力而自行生出先天的內勁,從而能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老子·道德經》)

 

並因動中寓靜而致心平氣和,洗滌凡心,使其返回道心狀態。這種假借形意修煉道心的方法,就是所謂以後天返回先天的逆練之法。

 

能昭然此理而練之太極拳,所練在神,方謂心是太極,拳歸於道。

要使拳歸於道,必先超脫凡心。

 

人生在世,處雜紛擾,有幾多喜樂,幾許哀

愁。一生之榮辱富貴,百歲之悲憂悅樂,備嘗於一夢之間。其去而不還,激而不返。只要至道在心,心即是道,六根內外,一般風光。

 

就會打開金鎖玉關,舉步自然無礙,見萬里是無塵之境,作千年不朽之人。

 

解脫塵俗之縛,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為得道之人,所練之拳才是太極。

 

何為太極?為道之所生,陰陽之母者也。

 

順則換變陰陽天地,左右虛實,萬千變化;逆則來自無極,混沌一氣,根本在道,自然虛無。

 

道者空虛杳冥,無大小上下,看不見摸不著,只能以心契之,是以知心即道。故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道心。

 

道視之寂寥而無所睹,聽之杳冥而無所聞,惟以心視之則有象,以心聽之則有聲。“太極拳所練在神”。

 

形以心為君,心者神之舍,以心行拳,便是太極。以為有形有為,而不能頓悟者,終難入太極拳之道。

 

太極拳之功在內勁,練內勁之法稱內功心法。

 

既稱心法,必憑心領神會,不能言傳身教。

 

內功心法妙理在心,法于自然,全靠領悟。

 

天地雖大,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

 

精氣神乃無形之物,筋骨肉乃有形之身。有形之身法可受之于師傅,無形之心法就全憑自己的感悟。

 

諸如太極拳“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松胯開襠”等要領,從內功心法來解釋,就是指人身上中下三個丹田的運用要法。

 

上有天穀泥丸(頭頂百會區域),是藏神之府;中有應穀絳神(肚臍氣海區域),是藏氣之府;下有靈谷關元(下身會陰區域),是藏精之府。

 

泥丸宮乃元神所住之宮,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謂之穀神。

 

其性空虛,為靈性之所存。

 

虛靈頂勁可使中下兩丹田之精氣上達天穀,化為虛靈之神。氣血所至,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心思敏慧,明察秋毫。

 

故虛靈頂勁實為性功養煉之要法。

 

中丹田乃人身性命之根,先天真氣歸藏之所,其臍為母嬰連接之樞,先天呼吸之門。

 

中者,天地玄牝之氣會聚之處也。

奔驟馳騁,真氣耗散,不若虛靜守中以養也。

 

人能一意守之而不散,

則真精自朝,元氣自聚,穀神自棲。氣沉丹田使氣海所藏之先天元氣與下沉的後天呼吸之氣和合,再與脾胃消化之後天水穀之氣混合,化生精氣神三寶。

 

所以,中丹田為命功養煉之要處。

 

下丹田乃任、督、沖三脈所起之處,是陰陽二氣的必爭之地,又是運行的必經之路,也是奇經八脈的總源。

 

它上通泥丸,下透湧泉,精氣聚散,皆由此竅。鬆開此處,諸脈皆通,有利於氣血運行周身。

 

又如太極拳十要之一的“含胸拔背”,往內求之,則指心氣內收沿任脈下降至中丹田,腎氣貼背上拔沿督脈上行由脊而發。

 

起勢兩手上提之時如能令心氣內收下降,而兩手下按之時令腎氣沿脊上拔至頂,然後再往下松兩肩、兩胯、兩膝,最後腰間腹球滾轉帶動胸肩臂手右捋,則感起勢舒松自然,中正安泰,可糾正如前傾後仰突臀等外形上的弊病。故授拳在師,妙悟由心。

 

太極拳是道,演練太極拳應是以拳演道。道性空虛,法于自然,不可勉力勞心強為。太極拳有動()()兩義,動為太極陰陽變化,靜為無極至虛至靈。

 

外動內靜,以靜禦動,動靜結合。

 

道法之要曰:在內求之則無形,在外求之則有象。

 

或妙在作為,或妙在靜定。

 

但有所作為即非道也。

 

所以取之於內而不泥於內象,取之於外而不求其外揚,是所謂無物無象者也。

 

從無人有謂之成,以有歸無為之了(無者,無極也,靜也;有者,太極也,動也),自然而然,不約而合。

 

有動之動,出於不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道是無為而為,不求之求乃為大求;拳是不動而動,不動之動乃為大動。

 

用志不分,乃可凝神;若有拳動,實無拳動;似乎靜定,即非靜定。

 

 

如龍養珠,如雞抱卵。

 

可以無心會,不可以心作;可以用心守,不可勞心為。

 

此有心無心之要,乃煉太極拳內勁之法,為太極拳道之玄。所謂太極拳修煉,即指此意。

 

練拳如修道,外練筋骨皮,內煉精氣神。

 

內勁乃精氣神之凝聚結晶。修煉內勁功力的心法分三種。

 

上品功法以精神魂魄意為藥材,以行住坐臥為火候,以清靜自然為運用,此上土可以學之,以心傳之,甚易成也;中品功法以心肝脾肺腎為藥材,以年月日時為火候,以抱元守一為運用,此中士可以學之,以口傳之,必可成也;下品功法,以精血髓氣液為藥材,以閉咽搐摩為火候,以存思升降為運用,此庶土可以學之。

 

其法繁難,故以文字傳之。

 

按圖索驥,恐難成也。

 

若泥象執文之士,空自傲慢,至老無成矣。

 

第一種最難求也最易成。

 

練太極拳若以文字圖像為鑒,又固執傲慢,終不成大器;若以凝神意守為要,假以時日,尚可成就;若以平常自然為法,昭然心是太極真諦,神歸於心,心行於拳,內外相通,動靜如一,自是成道之士。

 

故心是太極者,是真太極人。

 

歎人心不古,誰知心是太極?真心蒙塵,神居凡心。

 

為俗所累,怎得太極?是真太極人,就應腳踏清虛地,頭頂空無天,手捧陰陽球,懷抱平常心。

 

深望我太極眾人,以“信”之一字,為人道之階;以“勤”之一字,為行道之本;以“心”之一字,為得道之玄;以“無”之一字行道,以“有”之一字凝神。

 

須虛其心,忘其形,守其一,抱其靈,才能固其精,保其氣,全其神。

 

三田精滿,五臟氣盈,然後謂

之功成。

 

以眼視眼,以耳聽耳,以鼻調鼻,以口緘口,潛藏飛躍,本乎一心。

 

眾曰“自古華山一條道”,我說“得到頂峰是英豪”。

 

正所謂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門閫透長安。

 

憑心取其捷徑矣。

 

本文來源於: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3006.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71&aid=4945540
【30招讓你的全身都健康!】
    回應給: ebisu(ebisu50) 推薦1


ebis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ebisu

 

*大腦
1
、把電視機的聲音調大,然後看書,5分鐘後,把書放下,看5分鐘電視,然後再看書。重複3次後,看看你記得多少書上和電視節目的內容。這樣每隔兩三個星期做一次,能幫助你提高注意力,增強去除雜念和乾擾的能力。
2
、做填字遊戲是訓練大腦的有效方法,做不出來不要緊,重要的是動腦的過程,對增強記憶力非常有幫助。
3
、頭部的血管受心臟輸出血液的控制,而不是像手腳的血管那樣能自行收縮進行自我保護。所以,頭髮濕的時候不要睡覺,以免引起頭痛。
4
、當你感到大腦很疲憊的時候,用吹風機對著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吹幾分鐘,間隔幾分鐘後再吹,反复幾次後疲勞感就會有所緩解。  
*眼睛
5
、緩解眼睛疲勞的最佳方式是讓眼睛休息,方法簡單極了:當你打電話時,如果不需要讀什麼或者寫什麼,就把眼睛閉上。
6
、眼瞼是眼睛最好的按摩師,特意眨眼並轉動眼球10次,一天重複若干次,有助於清潔眼睛並能緩解眼部疲勞。
7
、游泳是女性朋友最愛的運動之一。游泳池中如果沒有氯會滋生細菌,但是氯又會引起結膜炎。所以,游泳的時候不管是否將頭埋入水中,都應該帶上泳鏡。
8
、調整你的電腦顯示器,它和你應該保持一臂的距離,顯示器的上端和你的視線應該是平行的,隨時調整對比度、亮度和屏幕上字體的大小。別小看這些字,它們可是像一個個小燈泡一樣照著你的眼睛呢。  
*牙齒
9、牙齒潔白劑表面上看效果很好,實際上會磨損牙齒的琺瑯質,使得牙齒象牙質暴露出來。而像牙質的顏色比較深,反而讓你的牙齒看上去佈滿了齒漬。
10
、不是越使勁越能把牙齒刷乾淨,相反,會磨損牙質,引起牙周疾病。最好改用軟毛、牙刷頭小的牙刷,減少對牙齦的衝擊。
11
、每次刷牙的時候,別忘了輕柔地刷刷舌頭。
12
、或許你覺得買大塊頭的家庭裝牙膏更方便合算,但是,如果你或者家人的牙刷壓在牙膏的開口上,而偏偏這時有口腔疾病,細菌就會留在牙膏開口處,在家庭成員中繼續傳播。所以,還是使用小袋牙膏,以便能經常更換新的牙膏。  
*心肺功能
13
、走路是最簡單、最省錢的心肺功能訓練,每次持續大步走2030分鐘,一周至少2次。
14
、進行有氧訓練增強肺活量,還可以這樣做:當你吃西紅柿或者蘋果的時候,大嚼特嚼吧!這兩種好吃的菜果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對肺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而且,想不到吧,咀嚼也能鍛煉肺活量呢。
15
、你一定聽說過夫妻結婚時間長了,相貌就開始相像起來。現在,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更有趣的現象,結婚時間越久的夫妻,血壓值也越來越相像。可能是和吃同樣的食物,一起承受某些情緒等因素有關。因此,如果你做檢查的時候發現血壓有問題,也一定讓你的配偶去做檢查。

*免疫系統
16
、腋窩是血管、淋巴、神經最多最豐富的地方,平時要有意識地多多自我按摩腋窩區域,促進血液循環,使各器官充分得到養分和氧氣的交換,不僅使大腦、心臟以及肺都受益匪淺,對提高免疫系統功能也很有幫助。
17
、都知道貧血時要補鐵,但是,是否貧血應該在去醫院做血液檢查後才能確定,僅僅憑一些貧血症狀就自行服用鐵質補充品是危險的。過量的鐵對免疫系統的損害很大,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18
、不要動輒就服用強力抗生素,免疫系統功能會在不斷的鍛煉中不斷地增強,盡量使用效力比較弱的抗生素,以免將正常的細胞殺死。  
*消化排泄系統
19、當你緊張或者壓力大的時候,你能意識到的是自己嘴髮乾,心跳加速,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每當這個時候你的腸子也會停止蠕動。所以,看在能方便地方便的份上,也不能讓自己屈服於壓力呀。
20
、儘管很多地方的衛生條件不盡如人意,但是你可以通過消毒濕巾來解決,千萬千萬不要憋尿。
21
、大笑吧!因為大笑的時候肚皮會震動,這對腸子有很好的按摩作用,能幫助消化,讓你遠離便秘之苦。  
*骨骼、肌肉、關節
22、不要為了減肥而過度節食,以免造成營養供應嚴重不足,導致內分泌失調。激素分泌不正常會增加骨質的流失,對骨骼造成嚴重的傷害。
23
、當你站立的時候,把重量放在一條腿上,胯骨向一側突出的姿態最傷害你的脊背了。應該讓身體的重量平均分散在雙腿上。
24
、下次看電視的時候不許坐著啦!只需要10分鐘,就能把​​全身上下伸展運動做完。而且,我們大多數人最需要伸展的是下半身,包括背部下方、臀部和腿部。  
*私密地帶
25
、千真萬確!再注重清潔的你,陰道中也會有大腸桿菌。不過,這些細菌在陰道中時並無大礙,但是一旦從陰道轉移到尿道,就會引發尿道感染。最好用衛生巾取代衛生棉條。
26
、丁字型內褲再性感也不要穿。嗯……或者只在前戲的那一小段時間穿。
27
、當用潤滑劑配合安全套使用時,選擇水溶性的潤滑劑,不要選擇油性的潤滑劑,以免安全套不安全
28
每個月自己檢查一次那個地方,沒有什麼難為情,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喜歡自己的身體,怎麼會對它格外地呵護呢?洗澡後,坐在床沿邊,拿個小鏡子觀察外陰皮 膚,如果發現有深色或者淺色的斑點、小凸起等以前沒有的東西,應該去看婦科。不見得一定是因為性或者個人衛生造成的,千萬不要怕羞而耽誤了。  
*雙腳
29
、有些時候“100%並不等於100% 健康,比如,純棉質地的襪子。雖然吸汗能力強,卻也容易在吸汗後讓雙腳冰冷,妨礙血液循環。所以,選擇合成纖維與棉花混合的襪子對雙腳的健康更有利。
30
、保持雙腳的柔軟。如果你的雙腳是柔軟的,說明你的神經末梢循環良好。經常按摩雙腳,特別是腳趾與腳背、腳趾與腳心連接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71&aid=4945334
水果皮的妙用
    回應給: ebisu(ebisu50) 推薦1


ebis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ebisu

 

10大水果皮的妙用,千萬別丟了這些水果皮 ~(網路文章)

 

我們平常吃水果都喜歡把水果皮去掉,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我們都把寶貝扔掉了,水果皮是的好處是大大的有的,下面是詳細的介紹。
 
1.梨子皮

  梨皮是一種藥用價值較高的中藥,能清心潤肺、降火生津。將梨皮洗淨切碎,加冰糖燉水服能治療咳嗽。自製泡菜時放點梨皮,能使泡菜更脆,還更美味。

  2.蘋果皮

  蘋果皮有收斂作用。用它煎湯或泡茶,可治胃酸過多、痰多,將它曬乾研末,空腹調服(每日2-3次)對慢性腹瀉和神經性結腸炎、高血壓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另外,拿一把鮮蘋果皮搗爛成泥,蘸在布條上擦拭浴缸、面盆、坐便器等到,可使其光亮如初

  3.柚子皮

  能理氣化痰、止咳、平喘。將一個柚子皮切碎,加適量蜂蜜或飴糖蒸爛,再加少量熱黃酒,早晚各一匙內服,可治老年的咳嗽和氣喘;用柚子皮煎湯服,能化痰、消食、定喘、止疝痛。另外,將柚子皮放在廚房的碗櫃、冰箱裡可除異臭味。

  4.香蕉皮

  香蕉皮中含有蕉皮素,可醫治由真菌和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瘙癢症。蕉皮還有止煩渴、潤肺腸、通血脈、增精髓等功效。將香蕉皮搗爛加上薑汁能消炎止痛。用香蕉皮搓手足,可防治皸裂、凍瘡。除此以外,它還可治療高血壓、防治腦溢血症。把香蕉皮曬乾磨成粉還是保護皮膚的美容佳品。另外,用香蕉皮反覆擦拭皮鞋,可除掉鞋面上的污跡。然後再打上鞋油,頓時可使足下生輝。

  5.冬瓜皮

  冬瓜皮有消暑、健脾、利濕之功效,可用於腎病、肺病、心臟病引起的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用冬瓜皮煎湯洗腳既治腳氣,又治腳臭,一舉兩得

  6.橘子皮

  橘皮洗淨蒸糖水飲用,有順氣清肺祛濕,止咳化痰的功能.另外,橘子皮內含有鹼性質,用它蘸點鹽,可將陶瓷,搪瓷,鋁鐵類飲具,餐具上的污跡一擦而淨。橘子皮還含有較多的芳香物質,將它放少許在冰箱中,可除異味。家制生物有機化肥裡放點橘子皮,可使花肥液料不發臭

  7.西瓜皮

  西瓜皮的作用優於瓜瓤.中醫稱瓜皮為”西瓜翠衣”,具有清熱解署,瀉火除煩,降血壓等作用。對貧血,咽喉乾燥,唇裂,以及對膀胱炎,肝腹水,腎炎患者均有一定療效.另外,因為西瓜皮含有維生素C,E.用它擦肌膚,或將它搗成泥漿狀塗在皮膚上,待過10至15分鐘後用水洗淨,有養膚,嫩膚,美膚和防治痱癤的作用。

  8.黃瓜皮

  黃瓜皮能排毒。黃瓜皮中含較多的苦味素,是黃瓜的營養精華所在。食用帶皮黃瓜不僅可使維C充分吸收,而且能幫助人體有效排毒。此外,黃瓜皮還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9.番茄皮

  番茄皮預防癌症。番茄紅素是迄今發現的抗氧化能力最強的天然物質,能防治心血管疾病、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癌症,在番茄皮中含量最多。此外,番茄皮還有助於維護腸道健康。因此,番茄帶皮吃最營養

  10.茄子皮

  茄子是心血管病人的食療佳品,大量的營養物質卻蘊藏在茄子皮中。茄子去皮後不僅會降低保健價值,還會因其中的鐵被空氣氧化,很容易發黑,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

  編後語:很多人吃水果的時候,都會把皮去掉,其實你還可以把水果皮使用起來,也能起到讓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功效。相信你以後會用得到,下次千萬別扔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71&aid=4945329
因果的原理
    回應給: ebisu(ebisu50) 推薦1


ebis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ebisu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
因果的原理,我們試著用現代科學的表述方式,以能量互相轉移的方式來說明。
天理至公至正,因為因果報應的存在,才能維持宇宙間能量的平衡,因果理論是真正公義的顯現。


請參考以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71&aid=4945322
感謝有心人的整理
    回應給: ebisu(ebisu50) 推薦1


ebis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ebisu

這不知花了多少時間和心血, 真的精彩! 能夠分享是一種福氣!...
在緊急 情況下﹐這些常識說不定幫你救了您或你的家人、親戚、朋友、同事的一命。以下彙集是有識人仕所提供的資料﹐以助參考。

 

2. 自己CPR的方法(The beat goes on)

3. 心臟病發?中風前兆 (Heart attack, stroke warning signs)

4. 中風辨認常識 (Stroke identification)

5. 聖心減肥良方(S.H.M. Diet program)

 

6. 十大營養食品 (Top 10 Nutritious Food)

7. 治口臭食療方 (Bad Breath Remedy)

9. 清心養血之良食 (Healthy Food for Heart & Blo! od )
10.
珩記祖傳祕方鹹檸檬

 

12. 果菜療能一覽表 (What's Good For You)

13. 療能食物對照表(Cross-reference List)

14. 肉桂之天然食療 (Cinnamon's Health Benefits)

15. 小紅苺防尿道膀胱炎(Cranberry's Health Benefits)

 

16. 欥風筒的妙用 (The Amazing Hair Dryer)

17. 蜂蜜加肉桂粉的神奇 (Honey plus Cinnamon)
18.
沒事多喝檸檬水 (Ice Lemonade)
19.
人過中年不悲哀 (Live after Middle Age)

20. 醫生之食療介紹 (Food values from doctors)


21.
心肌梗塞急救法 (Heart attack emergency treatment)
22.
枸杞消! (Chinese wolfberries for relaxation)

23. 紅棗保肝補氣 (Jujubes-Chinese red dates)
24.
遠離糖尿病不難 (Diabetes Mellitus)
25.
健康身心之最佳時間 (Right Ti ming )

 

26. 世衛評選的最佳食品 ( The Healthy Food)
27.
十大垃圾食物(The Junk Food)
28.
蒜頭蒸飯, 老薑蜜糖(Garlic, ginger, honey on rice)
29.
沒有阿茲海默的世界(Alzheimer Prevention)
30.
練太極可抗疫 (Tai Chi stops shingles)


31. 飯後熱飲 (Drink warm after meals)
32.
食物防春季過敏 (Ready for the allergy season)
33.
香蕉的神奇 (a) 熟香蕉抗癌 (The Amazing Bananas)
34.
癌症新知 (Cancer updat! e - by a MD hospital)

35. 十大助排毒之食品 (Toxin Excretion Assistants)


36.

腸道照顧好﹐百病不來找 (Intestines Health)
37.
腸道簡易運動 (The Exercise for Intestines)
38.
延年益壽十則 (The Recipes for Living Longer)
39.
排汗和排尿的差別 (Sweat, no sweat)
40.
補健清湯 (排毒,通血) (Soup to lower cholesterol)


a)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b)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
? 偭矇T醇療方二例
42. 林燕妮治老花妙方 (The Eyesight Enhancing Juice)
43.
治失眠良方 (How To Sleep Fast)
44.
五大防癌水果 (Fruits Prevent/Fight Cancers)

45. 慎食非季節性水果(Beware of off season fruits)


46.
清洗蔬果勿用鹽(Washing Fruits With Salt)
47.
少林十巧手 [手部運動] (Hand Exercise for Health)
48.
食療 (Healthy Food Poem)

49. 羅漢果的食療功效(Grosvenor Momordica Fruit)
50.
游離基是什麼﹖(Free Radicals)


51.

金雞獨立養生法(Stand on one leg)
52.
氣功按摩十八法(Body Massaging Qigong)
52.
多吃疏果能防癌嗎﹖(Fruits/veggies Effect! Cancers?)
53.
中風急救.黃金一小時
(東華三院 MaBelle 合辦節目)
54.
簡易膝蓋保健(The simple knee maintenance)
55.
十四個徵兆預示長壽(The signs that predict longevity)

56. 心血管淤塞救命良方(Blood Vessels Plumbing)

58.
抗新流感漢方蔬果汁(Herbalist's Juices for Influenza)
59.
馬鈴薯鮮汁療法 (The Amazing Potato Juice)
60.
打嗝放屁去濁氣 (Hiccup/Farting Is Healthy)


61.

每天大笑不會老(Laugh to slow down aging)
62.
生活常識小秘密(Trivial for your daily life)
63.
靈芝治「未病」 (Lingzhi's [Ganoderma] effects)
64.
素食不正確更糟 (Vegetarian's Mistakes)
65.
增強記憶力食物 (The Memory Boosters)


66.
栗子是[腎之果] (Chestnuts good for elders)
67.
糖尿病飲食和食療 (Diabetes helpful diet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471&aid=4945093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